第121章 靖康之恥39

字數:4703   加入書籤

A+A-


    趙福金緩緩地推開房門,踏入屋內。
    門在她身後輕輕地被曹化淳從外麵合上,發出一聲輕微的“哢噠”聲。
    曹化淳站在門外,向府內的侍衛揮手,示意他們在距離房屋十步開外的地方守衛。
    房間裏,
    原本應該有許多侍女和下人忙碌著,但此刻卻空無一人。
    邵俊早已將他們打發走了,隻留下他一個人在房間裏等待著趙福金的到來,
    趙福金還來不及仔細打量屋內的布置和陳設,突然感覺到一隻強有力的手臂從背後伸過來,緊緊地摟住了她的腰。
    她心中一驚,想要掙脫開來,卻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動彈。
    當她聞到對方身上那股熟悉的氣味時,心中的恐懼漸漸消散。
    那是一種讓她感到安心的味道,隻有邵俊身上才會有。
    就在她稍稍放鬆警惕的時候,
    身子突然一輕,自己被對方打橫抱了起來!
    邵俊的步伐穩健而迅速,他抱著趙福金,快步走向房間裏的就寢之處。
    趙福金的心跳加速,她的俏臉不由自主地埋進了邵俊寬闊的胸膛裏。
    她能聽到他的心跳聲,那有力的跳動讓她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心。
    一夜時光在二人琴瑟和鳴中仿佛變得格外短暫,
    最終趙福金疲憊的躺在邵俊懷中睡去!
    次日清晨,
    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文德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淡淡金光,
    殿內,莊嚴肅穆,官員們身著朝服,按照品級依次排列。
    突然,殿門被猛地推開,
    兩名官員手捧聖旨,在一隊錦衣衛的護衛下,如疾風般大步流星地邁進了這大宋的最高決策中樞——文德殿!
    前來上朝的一眾官員見狀,麵麵相覷,心中不禁湧起一陣疑惑。
    他們環顧四周,卻發現當今陛下與太上皇皆沒有現身,這讓原本肅穆的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官家為何未到?”
    “你兩人為何回來了?”
    “官家在何處?”
    “莫非有什麽大事發生?”
    各種猜測和議論聲此起彼伏,官員們交頭接耳,場麵一度失控。
    然而,麵對眾人的質問與不解,那兩名官員卻顯得異常鎮定。
    盡管他們在黃巾軍中表現得唯唯諾諾,但此刻回到大宋朝堂,他們的腰板挺得筆直,底氣十足。
    更何況,他們手中捧著的可是當今陛下的聖旨,身邊還有一群威風凜凜的錦衣衛護衛,這讓他們更加有恃無恐。
    “陛下有旨,各位接旨吧!”
    其中一名官員高聲喊道,聲音在殿內回蕩,瞬間壓過了所有的嘈雜聲。
    一眾朝臣聽到這聲斷喝,心中猛地咯噔一聲,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們麵麵相覷,雖然心中有萬般想法,但在聖旨麵前,誰也不敢造次,隻得規規矩矩地行禮接旨。
    手捧聖旨的官員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清了清嗓子,朗聲誦讀道:
    “朕紹膺駿命……”
    聖旨的內容洋洋灑灑,念了足足一炷香的時間才終於結束。
    在這道聖旨中,邵俊從一個被朝廷通緝的反賊,瞬間被封為大宋的異姓王,地位尊崇無比。
    不僅如此,他所率領的黃巾軍也不再被視為反賊,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了勤王之師,
    名正言順地站在了大宋朝廷的一方。
    更令人震驚的是,大宋早已廢除的殿前都點檢一職竟然被恢複,而這一要職竟然由邵俊來擔任!
    要知道,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前,就是擔任這一官職。
    趙匡胤登基後,為了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便永久性地廢除了這個職位。
    然而,如今這個職位卻又重新出現,而且落在了邵俊的頭上,這無疑是對他權力的極大肯定。
    有了這個官職,邵俊便可以統轄殿前皇城所有的禁軍,成為實際上的京城軍事統帥。
    雖然如今大宋的京師禁軍已經名存實亡,
    但隻要這個名頭還在,邵俊在權力上就能夠淩駕於樞密院和三衙之上,實現對軍隊的絕對控製,完全不受文官的節製。
    聖旨宣讀完畢,現場一片死寂。
    宣旨的官員感受到了這群重臣官員們的敵意,心中不禁有些發怵。
    他下意識地後退一步,躲在了隨行的錦衣衛大漢身後,似乎這樣就能稍微安全一些。
    早已經按捺不住的大宋官員們情緒異常激動,他們麵紅耳赤,唾沫橫飛,仿佛一群被激怒的蜂群。
    有人對聖旨的內容表示深深的懷疑,強烈要求麵見趙桓,以證實這道聖旨的真實性。
    而另一些官員則認為,當今陛下很可能是被反賊所脅迫,才會下達這樣的聖旨。
    他們主張應該立即迎立太子趙湛繼位,以穩定朝綱。
    在這群激動的官員中,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的何粟表現得最為激烈。
    靖康年間,何粟擔任大宋宰相,麵對金兵的強大壓力,他雖然表麵上主戰,但實際上卻拿不出有效的退敵策略。
    他輕信金人,對議和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導致北宋朝廷在議和中陷入被動,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因此,他被後世視為導致北宋滅亡的庸臣之一。
    此時的何粟,對聖旨中的“朝有奸佞,興兵已清君側”這句話格外敏感。
    他深知自己作為當今大宋宰輔之一,這旨意中的奸佞名單裏肯定少不了他的名字。
    如果不設法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那麽他接下來的下場恐怕會非常淒慘。
    “官家現在何處?老臣要麵見官家!”
    何粟的聲音在文德殿中回蕩,他的身後緊跟著一群小弟,也都跟著叫嚷起來,
    聲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將這屋頂都給掀翻了一般。
    這突如其來的喧鬧讓文德殿中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原本安靜的宮殿此刻變得嘈雜不堪。
    宣旨的兩位官員被這陣仗嚇了一跳,他們麵麵相覷,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這時,李若璉站了出來,
    他麵沉似水,一步一步地走到眾人麵前,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有力。
    他的身上滿含殺氣,讓人不敢直視。
    “汝是何人?”
    李若璉的聲音不大,卻在這喧鬧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
    他的目光落在何粟身上,那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死人一般,冰冷而無情。
    何粟見狀,心中不禁有些不悅。
    他沒想到在這裏竟然會有人敢對他如此無禮,而且還是一個身戴利刃的武夫。
    他冷哼一聲,扭過頭去,根本不屑於回答李若璉的問題。
    然而,何粟的沉默並沒有讓場麵安靜下來。
    他身後的一名小弟見狀,立刻挺身而出,充當起了何粟的嘴替。
    “大膽!此乃宰輔何粟大人,爾等是何人?竟敢攜帶利刃進文德殿!”
    這名小弟的聲音尖銳而刺耳,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李若璉的質問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