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靖康之恥51

字數:3939   加入書籤

A+A-


    對於在這個時代提升女性地位所麵臨的重重困難,邵俊其實早已有所預見,
    但他萬萬沒有料到這些阻礙竟然會如此迅速地降臨。
    就在他前腳剛剛搭建好平台,後腳就立刻遭遇了重重阻力。
    然而,邵俊心中對此並非毫無準備,
    一夜翻雲覆雨過後,邵俊將自己的全盤計劃毫無保留地告訴了趙福金。
    當邵俊將這一切娓娓道來時,趙福金的眼眸中漸漸流露出一種無盡的崇拜之色,
    她被邵俊的深謀遠慮和想法所折服,對他的計劃充滿了信心。
    在接下來的數月裏,京師之中發生了一係列令人矚目的新奇變化,
    各種前所未有的新奇事物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
    首先,由女社發行的大宋日報成為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這份報紙不僅每日刊載著大宋民間的各種糾紛趣事,還將朝堂上的國家大事一一揭露。
    如此豐富的內容,引得大宋百姓們爭相捧讀,對其愛不釋手。
    而且,由於女社得到了燕王府的全力支持和背書,人們根本無需擔憂報紙上所拓印的信息是否真實可靠。
    與此同時,京師周邊還興建起了多個工坊建築,
    這些工坊裏生產出的肥皂、香水、燒酒、琉璃等新奇物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就連那些上層富人都難以求得的符水,如今在便民店內也能輕易找到。
    這些變化不僅給京師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商機,更為女社的存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此,女社不僅收獲了巨額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掌控了輿論的導向。
    趙福金的姐妹們都被吸引過來,成為了女社的苦力,這些帝姬們並沒有絲毫的怨言,反而對這份工作樂此不疲。
    在女社的鍛煉下,她們一個個都逐漸成長為像大宋一樣的新時代女強人!
    甚至連久居深宮的太後朱璉也開始主動關注起這件事情。
    受到報紙上相關輿論的引導,再加上一眾帝姬們的身體力行,關於大宋女子自我覺醒的種子正在悄悄地生根發芽。
    轉眼已是三年之後,
    洪武十年,
    大宋皇帝趙諶已經從當初的懵懂幼童蛻變成了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郎。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心中對於皇權的渴望也在與日俱增。
    盡管邵俊已經對朝廷事務很少過問,
    但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臣子之忠,非在其自身,而在其有無傾覆皇權之能。
    顯然,邵俊所掌握的權力已經足以對皇權構成威脅。
    尤其是當趙諶了解到自己父親趙桓以及祖父趙佶的死亡極有可能與邵俊存在關聯之後,
    趙諶內心深處想要鏟除邵俊的念頭愈發強烈起來!
    自從趙諶開始親政後,
    便不遺餘力地拉攏朝廷中的官員們,甚至還會有意無意地向臣子們流露出自己作為皇帝對邵俊的忌憚之情,
    其目的無非是希望能夠得到朝臣們的同情與支持!
    麵對趙諶的這番小心思,滿朝的官員們自然都心知肚明。
    可如今邵俊可是掌控著京師的全部兵權,而各地軍隊的將領也都是由邵俊一手提拔起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當那隻出頭鳥,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所以,那些老謀深算的官員們一個個都選擇了裝糊塗,對於趙諶話裏話外的意思,根本沒有人願意去接這個茬兒!
    然而,總有那麽一些人是拎不清狀況的官員,
    這些剛剛踏入朝堂的小萌新,他們自認為終於等到了一個可以一飛衝天的絕佳機會,
    於是便開始私底下向趙諶獻計獻策!
    對於這些人的所作所為,邵俊知道的可能比他們自己還清楚,
    但他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搭理這些人。
    在他看來,這些小萌新不過是一群不自量力的跳梁小醜罷了!
    現如今,大宋的十萬遠征軍剛剛擊敗了高昌回鶻,國土範圍已經延伸至中亞地區,與喀喇漢王朝直接接壤。
    此時的喀喇漢王朝卻正處於分裂狀態,分為東喀喇漢朝和西喀喇漢朝。
    盡管如此,麵對軍威強大的大宋遠征軍,這兩個王朝卻不約而同地決定暫時放下仇怨,共同抵禦外敵。
    更為巧合的是,在兩國的邊境地帶,還有一支遠道而來的遼國殘部組建的國家。
    這支軍隊由耶律大石率領,他們從蒙古草原一路向西遷徙,最終抵達此地。
    耶律大石率領的遼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先後攻占了葉立密城和七河地區,並在葉立密城稱帝,建立起了西遼王朝。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大宋遠征軍,西遼王朝也深知僅憑自身力量難以抗衡,
    於是不得不暫時擱置與喀喇漢王朝的戰爭,轉而與兩國聯手共同對抗宋軍。
    就這樣,三國共同拚湊出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總計三十萬人。而這支聯軍的總指揮,正是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出身遼國貴族,對於宋軍的戰鬥方式可謂了如指掌。
    他所部署的戰術和戰略,完全是針對宋軍的特點而量身定製的,用漢人的話來說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大宋遠征軍客場作戰的情況下,他們不僅麵臨著人數上的巨大劣勢,而且還要應對各種不利因素。
    然而,宋軍士兵們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們個個奮勇殺敵,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毫不畏懼。
    盡管如此,這場戰爭卻還是一時間陷入了僵局,雙方都無法輕易取得勝利。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朝廷派遣鄂王嶽飛親自前往前線,負責統籌戰局。
    嶽飛的到來無疑給宋軍帶來了新的希望和信心。
    如今,戰事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
    邵俊深知不能讓朝堂的動蕩影響到前線的戰事。
    經過長達兩年的血腥戰鬥,大宋遠征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以損失三萬人的慘重代價,終於成功地消滅了喀喇漢的有生力量。
    西遼皇帝耶律大石也在亂軍中被殺,這一勝利為遠征軍打通了奔赴歐亞戰場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