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靖康之恥53

字數:4053   加入書籤

A+A-


    就在大宋上下,對於是否繼續堅持對外擴張展開激烈爭論之際,
    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引爆了整個朝廷!
    這個消息不僅震驚了所有人,更將這場爭論蓋棺定論!
    邵俊竟然突然宣布要親身前往前線坐鎮,
    這一決定並非僅僅是指揮作戰那麽簡單,邵俊要攜帶家眷一同前往,甚至準備在那裏定居!
    這個決定猶如一顆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層浪,讓那些一直反對窮兵黷武的官員們徹底閉上了嘴巴。
    與此同時,得知這個消息的大宋武將們紛紛請命,要求跟隨燕王一同前往前線。
    他們對邵俊的勇氣和決心深感欽佩,願意追隨他一同征戰沙場。
    然而,朝堂之上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其中被邵俊提拔重用的官員,擔心邵俊離開後,自己在朝堂上將失去最重要的靠山,
    這麽多年的努力,大宋終於走上盛世之路,擔心這一切會隨著邵俊的離開而付之一炬!
    當然,他們相信以邵俊的軍事才能,定能夠在前線取得輝煌的戰績。
    而一些鬱鬱不得誌的投機分子,則是十分期待邵俊盡快離開京師,這樣他們才會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隆興六年春,
    邵俊毅然決然地攜帶府內家眷,離開了繁華的京師,踏上了前往西方的漫漫征途。
    這一路上,他不僅帶領著五萬支援前線的官軍,還有許多信奉太平教的太平教眾。
    這些人要將漢人的火種帶向西方大陸,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漢人將會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用不了百年,漢人便會徹底成為那片土地的主人,創造出屬於他們的輝煌曆史!
    在攜家帶口的情況下,整支隊伍竟然有二十餘萬人之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身強力壯的青壯年。
    這還是邵俊經過精心篩選才挑選出來的,不然的話,願意追隨邵俊一同前往的人數恐怕遠不止如此呢!
    經過了十幾年的蓬勃發展,太平教如今的規模已經壯大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不過好在這次行軍途中,有楊再興這樣的得力戰將隨行,所以大軍的日常事務並不需要邵俊過多地去操心。
    一路上,邵俊一行人悠然自得地欣賞著各地的地貌奇景,盡情領略著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
    如此一來,這漫長的旅途似乎也並不顯得那麽枯燥乏味。
    每當行至一地,當地的駐軍都會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為大軍提供充足的糧草,
    整支隊伍可謂是輕裝簡行,行進速度自然也快了不少。
    隆興七年十二月,邵俊一行終於抵達前線戰場。
    隆興九年的七月,
    邵俊率領著他的大軍成功攻陷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在邵俊麾下大軍的鐵蹄炮火之下,顯得十分脆弱不堪。
    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邵俊順利接管了地中海東岸的製海權。
    而此時,與之隔海相望的西羅馬帝國早已是日薄西山,分崩離析,被分裂成了數個各自為政的獨立政權。
    邵俊命令大軍在地中海東岸稍作休整,
    同時,他還征調了大宋的水師前來配合大宋遠征軍一同作戰,以確保萬無一失。
    隆興十二年,
    大宋遠征軍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和準備,終於迎來了出征的時刻。
    他們兵分兩路,一路通過水路,一路則沿著陸路,同時向地中海沿岸進發。
    這支遠征軍士氣高昂,連戰連捷,經過五年的艱苦征戰,
    逐步消滅了地中海沿岸的所有政權,最終完全控製了這片廣袤的地中海區域。
    這一成就超越了曆史上蒙古第三次西征所達到的最遠距離,成為了大宋曆史上的輝煌一頁。
    然而,如此巨大的領土並非一蹴而就能夠完全掌控的。
    邵俊深知,要想讓這片新征服的土地真正成為大宋的一部分,需要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經營。
    曆史上蒙古的分崩離析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邵俊不想讓大宋重蹈覆轍,
    為了確保新領土的穩定和發展,邵俊在大宋境內頒布了一項重要的移民令。
    如今距離靖康元年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在這段時間裏,大宋的人口數量實現了驚人的增長,翻了一番之多。
    然而,盡管邵俊執政期間實施了許多惠民政策,
    但大宋的土地資源畢竟有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雖然有所改善,但也僅僅隻能說是勉強維持溫飽而已。
    在邵俊優厚待遇的移民政策吸引下,許多大宋百姓毅然決然地選擇背井離鄉,帶著家人踏上這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他們有的選擇從海路出發,有的則選擇沿著陸路前行,
    但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有大宋的將士們沿途護送,以確保他們的安全。
    “老伯,你慢一點!我扶你!”
    在熙熙攘攘的百姓移民隊伍中,有一位身著錦衣、氣質溫潤如玉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
    他目光如炬,掃視著人群,
    突然間,他的視線被一個身影吸引住了——那是一位胡須發白的老人,正步履蹣跚地艱難前行。
    青年見狀,心中一緊,連忙翻身下馬上前攙扶,
    “謝謝,多謝公子!”
    老伯見到青年身著華麗服飾,一看就是富家子弟,道謝的同時連忙抽回自己被對方扶著的手,生怕弄髒了對方的衣服!
    “老伯你如此年紀,怎麽也背井離鄉啊?”
    青年麵露不解,因為其知道此次移民完全是要求自願,按理說像;老者這個年紀,應該是不會選擇遠行才是!
    “到了燕王治下才能過好日子哦!”
    老者語氣有些感慨的道,再次向年輕公子道謝後便轉身離去!
    望著老者那步履蹣跚、漸行漸遠的背影,年輕公子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轉頭看向身旁那位留有胡須的中年人,輕聲問道:
    “楊叔,您說中原的百姓們生活得很苦嗎?”
    這位被稱為“楊叔”的中年人,並非旁人,正是當年隨邵俊一同西行的楊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