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電信的呼喚
字數:3704 加入書籤
明朗剛剛走出莊嚴肅穆的市委大樓,重新沐浴在秋日明媚的陽光下,手中的生產牌照批複文件仿佛還帶著辦公室內的溫度。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份沉甸甸的認可帶來的激動與責任。
正當他走向自己的紅色奇瑞qq時,視線不經意間掃過停車場另一側。
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準備坐進一輛黑色奧迪a6——那是電信江州分公司總經理溫澤峰的座駕。
明朗心裏猛地一動,像是被什麽點亮了。
線上銷售已經打開了局麵,光速g1在\"光棍節\"創下了驚人銷量。
但明朗很清楚,僅靠線上渠道遠遠不夠。
國內手機市場的命脈,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三大運營商手中。
他們的營業廳遍布城鄉,合約機計劃深入人心,是手機廠商不可或缺的銷售渠道。
若是能打通運營商這關,光速科技就能真正站穩腳跟。
這個不期而遇的機會,簡直是天賜良機。
要理解中國手機市場,就必須深入了解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
這三家巨頭構成了中國通信業的支柱,不僅掌控著網絡基礎設施,更直接影響著手機終端的銷售命脈。
中國移動 (ce)
中國移動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霸主。截至當時,其用戶總數超過6億,占據了中國移動通信市場近70的份額,是世界上網絡規模最大、客戶數量最多的電信運營商。
<2g)和tdscda3g)網絡製式。
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中國移動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a標準。
移動的最大優勢在於其無與倫比的網絡覆蓋能力。
從東部沿海到西部邊陲,從北上廣深到偏遠山村,中國移動的信號覆蓋是最全麵的。
這種無處不在的網絡覆蓋,使其成為商務人士和經常出差用戶的首選。
渠道與營銷優勢: 中國移動擁有全國最為完善的營業廳和代理渠道係統。
其\"溝通100\"服務廳遍布全國各級城市,甚至深入鄉鎮。
與此同時,移動的合約機補貼政策最為激進,通常能為合作手機廠商提供最優厚的補貼條件。
劣勢與挑戰: 移動在3g時代麵臨的主要挑戰是tdscda產業鏈成熟度不足。
這導致部分高端用戶可能會因為終端選擇有限而轉向其他運營商。
中國聯通 (china uni)
<2g)和cda3g)網絡製式。
聯通的另一大優勢是數據傳輸速度。
市場定位與策略: 聯通采取了差異化競爭策略,重點聚焦城市市場和中高端用戶。
其\"沃\"品牌在年輕人中具有一定影響力,通過與iphone等高端機型的獨家合作,成功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
劣勢與挑戰: 聯通的主要劣勢在於網絡覆蓋相對不足,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
同時,聯通的資金實力不如移動雄厚,在終端補貼和網絡建設投入上相對保守。其客戶服務質量也常被用戶詬病。
中國電信 (ce)
中國電信是固定通信領域的傳統霸主,在2008年收購中國聯通的cda業務後,正式進入移動市場,成為三大運營商中移動業務的新入者。
電信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全業務運營能力。
通過將移動業務與固話、寬帶業務捆綁,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通信解決方案。
這種策略在家庭和企業市場特別有效。
市場策略與發展: 電信采取了積極進取的市場策略,通過大幅度的終端補貼和價格戰快速擴張移動用戶規模。
其\"天翼\"品牌強調互聯網移動業務的特點,吸引了不少年輕用戶。
劣勢與挑戰: 電信移動業務起步較晚,用戶規模相對較小約1.5億用戶)。
三大運營商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既是競爭對手,又在某些領域存在合作關係。
國家為了促進有效競爭,經常對三家運營商進行不對稱管製,通過發放不同的牌照和政策支持,試圖平衡三家實力。
在手機采購方麵,三大運營商都采取集中采購模式,通過大規模招標方式采購定製手機。
運營商定製機通常會有一些特殊要求,如預裝運營商應用、使用特定ui界麵、支持運營商特色業務等。
對於手機廠商而言,進入運營商采購名單意味著穩定的大額訂單,但同時也需要接受較低的利潤率因為運營商通常會壓價)和一定的定製要求。
運營商渠道的優勢在於規模效應和渠道下沉能力,能夠快速將產品推向全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