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理想照進現實的落差
字數:3715 加入書籤
跟著明朗踏入所謂“光速科技”的車間,陳文翰首先感到的是一種感官上的突兀轉換。
一股複雜而濃烈的混合氣味如同無形的浪潮般撲麵而來,強行擠走了身後化工廠區的工業氣息。
這味道極其獨特新鮮焊錫熔融時略帶刺激性的鬆香、各種塑料件受熱後散發出的淡淡異味、空氣中懸浮的難以避免的輕微粉塵感,以及最底層,依舊頑固地、隱約可辨地從水泥地和牆壁中滲透出來的、這座倉庫作為化工倉儲使用時殘留的某種基底氣味——一種混合了機油、某種未知化學品和陳舊塵埃的味道。
這幾種氣味粗暴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絕非正規電子製造車間該有的“氛圍”,讓陳文翰下意識地屏息了一瞬,胃裏微微有些不適。
緊接著,當眼睛適應了室內主要依靠那幾排刺眼日光燈管照明的光線後,映入眼簾的景象,讓他這個早已習慣了摩托羅拉全球頂級研發中心和自動化生產環境的精英,瞬間感到了強烈的、生理上的不適和一種……認知上的巨大衝擊與撕裂感。
這與他大腦中預設的任何關於“手機製造”的場景都毫無重合之處,仿佛闖入了某個平行時空的手工作坊。
這哪裏是他概念中的“手機生產車間”?這甚至不像一個現代的工廠!
空間倒是挺大,顯然是利用了整個倉庫的麵積,挑高也足夠,但這巨大的空間反而更襯托出內部的空洞與簡陋。
內部被粗糙的白色簡易石膏板草草地隔成了幾個功能區域——料件暫存區、貼片區、檢測區、組裝線、包裝區。
隔斷做得極其隨意,石膏板的接縫處歪歪扭扭,甚至還能看到不平整的切割痕跡和裏麵露出的部分輕鋼龍骨骨架,有些地方的石膏板甚至被磕碰出了缺口,顯得破敗而將就。
頭頂是完全裸露的、刷著暗灰色防鏽漆的鋼架結構屋頂,縱橫交錯的鋼梁上積著薄薄的灰。
上麵掛著幾排發出刺眼冷白光的日光燈管,光線分布並不均勻,在一些工位上投下濃重的陰影。
還有一些老舊的、扇葉上沾滿油汙的工業吊扇在有氣無力地晃晃悠悠轉動著,發出“嘎吱”的輕微噪音,它們的主要任務似乎是驅散設備散發出的熱量和工人們聚集的體味,至於除塵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地麵是坑窪不平的普通水泥地,雖然明顯打掃過,沒有大件垃圾,但仍能看到一些難以清除的黑色油汙漬、斑駁的化學品濺灑痕跡、以及無數拖拽重物留下的劃痕。
他的目光首先被吸引到中央區域的st貼片機。
那台機器靜靜地立在那裏,是整個車間裏看起來最“高科技”的設備,但陳文翰一眼就認出那是至少淘汰了五六年以上的二手型號,甚至可能是從某個倒閉的電子廠淘來的舊貨。
機身的藍色漆麵已經大麵積磨損脫落,露出底下暗黃色的底漆和金屬原色,上麵還貼著幾張早已褪色的、寫有日文保養記錄的標簽。
送料器看起來有些陳舊,精度令人懷疑。
(陳文翰內心 “竟然是這種型號…早就該報廢了!用這種精度和穩定性都難以保證的二手老爺機來貼裝主板上的微小電容電阻?他們的良品率是怎麽控製的?難道全靠後續的人工目檢和拿著烙鐵一個個維修補焊?這效率低下且質量完全不可控!簡直是兒戲!” )
他仿佛能腦補出工人圍著這台老掉牙的機器,不斷調試參數、磕磕絆絆、時不時停工檢修的生產場景,一種極不專業的印象深深烙下。
旁邊的檢測區域,景象更是讓他瞠目結舌,幾乎顛覆了他對電子產品測試的認知。
那根本不是檢測區,更像是一個電子愛好者的混亂工作台!
幾張廉價的、桌腿晃動的辦公桌上,雜亂地擺著幾台看起來像是用散件組裝的台式電腦,機箱側板甚至都沒蓋嚴,露出裏麵五顏六色的排線。
屏幕亮著,運行著似乎是自行編寫的測試程序界麵,ui設計粗糙簡陋,像是上個世紀的dos界麵,毫無美觀可言。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連接電腦的那些測試治具(fixture)——它們根本就不是標準化的工業產品!
看起來完全是用各種不同規格的排針、洞洞板、亞克力板、甚至木塊自己切割、拚接、焊接、用熱熔膠和螺絲固定起來的!
電線裸露在外,焊點粗糙,毫無屏蔽和防護措施,顯得極其業餘和危險。
工人們正手工將一塊塊主板小心翼翼地卡進這些自製的治具裏,然後盯著屏幕上的通過失敗提示,再用筆在紙質表格上記錄數據。
(戴維·王內心 “od…這簡直是在開玩笑!這種測試環境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如何保證?電磁幹擾、靜電防護幾乎為零!環境溫濕度變化完全被忽略!這測試出來的數據有什麽意義?這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談不上可靠性!完全是撞大運!” )
作為技術負責人,他感到一陣強烈的不適和職業性的鄙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最後的組裝線,則是一條長長的、極其簡單的皮帶傳送帶工作台。
兩旁坐著的工人大部分是年輕的女孩,看起來像是附近技校畢業或從農村招來的,她們手法異常熟練地進行著高度重複的手工操作用塑料鑷子安裝小小的液晶屏幕、用電烙鐵焊接纖細的排線(竟然不是用 nnector!)、用電動起子鎖上密密麻麻的螺絲、安裝電池和後蓋、最後貼上屏幕保護膜……幾乎每一步都高度依賴人眼的判斷和手指的靈活性,自動化程度極低。
雖然她們的速度很快,效率看起來不低,整個生產線也呈現出一種忙碌的“繁榮”景象,但那種純粹依靠密集人力堆砌起來的、近乎原始的生產方式,與摩托羅拉那高度自動化、充斥著機器人精準手臂、精密氣動夾具、無人智能傳送帶和全流程數據監控的現代化車間相比,簡直是原始部落與工業時代的差距,落後了不止一個時代。
(李明內心 “這…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小作坊式的山寨機工廠模式啊!我在華強北看到的很多地下作坊都比這規範點!他們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規模稍微大了一點,工人多一點,管理稍微集中一點而已!本質上毫無區別!” )
環境方麵,雖然比外麵化工廠那惡劣的環境好了很多,也看到了幾個簡易的、不停嗡嗡作響的簡易風淋口(但工人們進出似乎並不嚴格遵循流程,常常直接繞過),工人也都統一穿了淺藍色的防靜電服(但麵料看起來很薄,洗滌多次有些發白,而且很多人手腕帶連接並不規範,甚至有人卷起了袖子),但整體的潔淨度、溫濕度控製、靜電防護水平,距離國際大廠那恒溫恒濕、萬級甚至千級無塵、全員嚴格遵循esd規範的標準,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裏!
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在頭頂日光燈投射下的光柱中,無數細微的塵埃在肆意飛舞、沉降。
陳文翰徹底驚呆了,甚至忘了掩飾臉上的表情。
喜歡重生後邊造國貨邊炒股成全球首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後邊造國貨邊炒股成全球首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