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降兵的作用

字數:3198   加入書籤

A+A-


    其實,袁奉韜心中覺得,陳郡王好像有點心口不一,他說節度使混亂天下,可當今天下,如今實力最強的,不就是如今的武清郡王嗎?
    可這話,袁奉韜隻敢在心頭嘀咕,在麵上卻是半點不敢瞎說。
    而對於陳從進給的兩個選擇,袁奉韜思考許久,最後還是決定,為一軍主將,身處亂世中,武人的本能反應,就是握緊手中的兵權。
    對此,陳從進欣然同意,對於武人的心思,陳從進是摸的透透的,畢竟,沒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內心。
    因此,在其後,陳從進對於昭義,做出了以下的安排,向元振率經略軍回鎮河東,而在昭義,則以伊釗,丁全禮二人,分駐邢,潞二州,分別監視河陽及成德。
    而原本的昭義軍隊,則進行大規模整編,袁奉韜本部兩萬餘眾,進行汰撤,隻能留一萬步軍,號捷勝軍。
    這個名字,當然不是陳從進起的,袁奉化覺得自己的兵力縮減了,節度使的大權也沒了,要個好聽的軍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
    對此,陳從進覺得,這名字給袁奉韜,有些名不副實,不過,他還是答應了捷勝這個軍號。
    而在最後,陳從進還是給袁奉化留了一句話:“勿負捷勝之名!”
    至於裁撤的工作,則是讓袁奉韜自己處理,何人該留,何人該走,由他決定。
    這點權力,就是陳從進對其主動歸附給予的特權,即便是這支軍隊,將來袁奉韜的掌控力更強,但陳從進完全沒有忌憚之心,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地域廣闊,擁兵十餘萬的大軍閥了。
    而其餘的降軍中,包括原潞州兵,以及夏彥博的磁州兵,以及河陽兵,甚至蔡兵,洛陽兵等等,總兵力規模達到兩萬三千餘人。
    這麽多兵,可軍紀都不咋樣,吃人的蔡兵,河陽兵就不說了,夏彥博的手下,也是劫掠成性,潞州兵強一點,但也是強的有限。
    陳從進如今不缺軍隊,這樣的軍隊,收進來,隻會壞了軍中的風氣,畢竟,劫掠過的人,才懂得劫掠時的快樂,一個懵懂的新兵,被這麽鼓動一下,很容易就心癢難耐。
    陳從進思索良久後,靈機又一動,上回把夏彥博和馮霸兩人送到昭義去,效果非常不錯。
    所以,陳從進想起如今朱瑄兩兄弟,日子過的實在淒慘,而朱溫又太強了些,那麽這些對自己是砒霜的降兵,對朱瑄而言,就是救命的良藥。
    而最近這段時間,中原的軍報,也陸續送到陳從進的桌案前。
    朱溫又一次擊敗了時溥的軍隊,不過,宿州刺史張友,此人名不見經傳,但掌控軍隊的本事還是挺強的。
    朱溫這些年,那妥妥是中原一霸,從追著黃巢打開始,那是拳打秦宗權,腳踢朱瑄兩兄弟,在中原,朱溫朱全忠的名頭,那比陳從進要響亮的不知道多少。
    而張友此人,也不是頭鐵的武夫,其實在時溥出兵的時候,張友就委婉的勸了一句,不過,在時溥的強硬要求下,張友也拉不下麵子,說自己打不過朱溫,因此,硬著頭皮接下了這趟差事。
    所以,在進攻亳州時,張友是把斥候撒的到處都是,將手中僅有的兩千餘騎,全部當成斥候兵撒了出去。
    因此在朱溫南下後不久,張友便提前一步,先行開溜,帶著大軍拉著一大堆劫掠的物資,撤回宿州。
    而朱溫能受得了這種委屈,當即是帶兵殺進了宿州,大軍先破臨渙,朱溫將滿城丁口,悉數擄走。
    時溥聞訊,大怒,嚴令張友迎戰,無奈之下,張友隻能率軍迎敵,雙方在渙水河畔展開大戰。
    感化軍這些年就沒打過什麽大規模戰事,就是孫儒南下時,也沒交戰過,在麵對廝殺了這麽多年的宣武軍卒,沒有任何意外,張友被打的打敗。
    不過,張友也知道自己可能打不過,因此,在後路上,是連設三道防線,以防止被朱溫直接追死。
    這想的挺好,但在現實中卻事與願違,在前方大軍潰散後,前兩道防線的守軍直接軍心動搖,還未等宣武軍接近,便全線潰散。
    而唯有第三道防線中,小將張筠穩住了軍心,拚死抵抗,並以箭射朱溫大將龐師古。
    然而,獨木難支,在全線大潰的情況下,張筠也難以挽回敗局,便連自身也被龐師古所俘。
    不過,張筠的阻攔也不是沒有效果,宿州刺史張友,帶著大量的敗兵退回宿州城,增強了宿州的守城力量。
    其實,如果張友不留後路,全力一戰,那或許還有幾分勝算,當然了,也有可能會敗的更加慘。
    但不管怎麽說,朱溫又一次在中原混戰中,取得勝利,朱溫率大軍兵圍宿州,時溥眼見兵敗,於是向朱溫求和,並願贈錢糧,甲具等物資。
    朱溫連年征伐,士卒疲憊,又久圍宿州不克,於是答應了時溥的求和,收取了大量的錢糧,軍械,攜帶著降俘,丁口,回返汴州。
    而時溥也不是真認慫,當即是厲兵秣馬,整軍待戰,大丈夫能屈能伸,先前認慫隻是屈一下,等軍勢恢複後,那就該伸了。
    朱溫這麽猛,陳從進當然不能坐視,自己現在還在養精蓄銳中,那麽朱瑄,朱瑾這兩個鐵頭娃就是自己製衡中原的最好幫手。
    對兩萬餘降卒,陳從進讓他們自己選擇,願意丟下刀槍,撿起鋤頭的,則可以留下,若是依然要從軍廝殺的,那麽陳從進就新設一軍,送到朱瑄手上,去和宣武軍搏殺。
    而降兵中願意放下刀槍的人很少,有五千餘人,這麽多人願意務農,這還是因為其中有很多是本地人,不願離鄉前往中原當兵,而無奈留下。
    剩餘一萬七千餘眾,剩下的都是經年老卒,除了拿刀砍人,別的什麽技能都沒有,而他們也不願意再去學別的技能。
    既然陳從進看不上他們,那大家夥就換個人拿賞,而朱瑄也挺不錯的,至於半路跑路,李罕之把仗打成這個鳥樣,大家夥已經看不上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