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行宮
字數:3220 加入書籤
來一趟,輕鬆搞定奚部,新任大紇主奚律敬獻族中勇士三百人,並允諾,大王興兵之時,必大征奚族勇士,隨軍征戰。
而阿護孤的四個兒子,是幾人歡喜幾人愁,奚律肯定是很高興,當上了部落首領。
老二老三看起來沒什麽表情,既沒有高興也沒有什麽失望,唯有老四奚保看起來很失落,實在是表現的太明顯,所有人都看出來了。
陳從進忍不住搖搖頭,還是太年輕了,就這表現,要不是自己都打包帶走,等奚律坐穩位置後,指不定還得再來一次落馬而死的戲碼。
不知道是不是在見到陳從進後,又完成了奚人大紇主的位置傳承,心中的大事一鬆,阿護孤的精氣神,肉眼可見的萎縮下去。
在陳從進抵達遙裏部五天後,阿護孤便病死於床榻上。
觀其一生,年輕時也是個雄壯果敢的漢子,也曾心狠手辣,斬殺過自己的兄弟,他這一生,打贏過,也打輸過。
甚至在人生最後的幾年時間裏,阿護孤都可以說是頹喪,甚至是自暴自棄,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卻是在擔心自己的子孫會不會步自己的後塵。
在阿護孤死後,陳從進下令,厚葬阿護孤,並派人上書朝廷,求贈諡號,這種小事,想來朝廷不會駁回的,當然,萬一李克用小心眼,硬是不給,那就沒轍了。
而在奚部事畢後,陳從進率部,在五月初,浩浩蕩蕩再度北巡,下一站的目標是位於木葉山的契丹汗帳迭剌部。
木葉山是契丹傳說中的起源地,大體是契丹始祖乘白馬與駕青牛的女子,在木葉山相遇並結為夫妻,生下八個兒子,形成契丹八部。 ?
這個當然是傳說,聽聽就算了,一個部落的形成要是就靠兩個人生出來,就是一胎八十個也生不出八個部落來。
在前往迭剌部的途中,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陳從進的思維忍不住的再次發散。
這麽些年了,對於草原的治理,還是比較粗糙,雖然現在,奚人,契丹人已經漸漸習慣了幽州的統治。
但這個統治,更多人聚焦在中上層的,對於普通的牧民而言,該收的皮毛,牛羊依然是要征收。
對於草原的賦稅征收,是很粗略的,大體上就是官員按照各部的體量,設一個比例,讓各部落自行上繳,然後再按上繳的總數,進行分配。
一部分上供幽州藩府,一部分給於頭人,還有一部分,要留置北麵府衙的官員們。
總體而言,這個製度已經比朝廷對邊疆的慣例要好的多,畢竟,陳從進離邊疆更近,能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到邊疆之事。
而且,陳從進也是第一個直接將官員派駐到各個部落中去,但這些仍有不足,陳從進已經在思索,自己應該在契丹之地,建起一座城池,以城池輻射地方,日後,在沿途上,慢慢設置軍城,一步一步的深化,增加統治草原的能力。
國朝時,邊疆之地,蕃胡混雜,對於賦稅征收來說,那要看邊將是什麽樣的人,邊將酷烈,那就會橫征暴斂,以至於逼反蕃胡。
甚至在國朝前期,邊將為了得軍功,故意逼反胡部,然後再行酷烈的鎮壓,以此來獲得軍功。
而一些不想多生事端的邊將,隨意收些三瓜倆棗就了事,時日一久,蕃胡頭人便逐漸不把征稅當一回事。
其實,朝廷不是沒想過正兒八經的收取蕃胡諸部的稅賦,但規定是規定,能落實到地方的,怕是十分隻能成一分。
而且真正意義上能收稅征兵的,也隻有城傍之民,離邊塞軍城遠一些的部落,那就鞭長莫及了。
朝廷確實也難,管不了所有事情,即便是陳從進,地處邊疆,也無法麵麵俱到,隻能抓大放小,想要什麽事都管,那其實是什麽事也管不好。
便如一句話說的,經是好經,就是歪嘴的和尚給念歪了,政策也是一樣,皇帝宰相製定的政策,肯定是想往好了去辦,沒有那個政策一出來,就是明目張膽的說,就是要把這些刁民都得餓死。
但是政策下發,一層一層的執行,那到了最下麵,指不定歪成什麽樣了,就好比明末,為解決軍餉不足,於是決定加征遼餉。
每畝加派三厘五毫,在閣老們看來,這隻是一點點小錢,皇帝也說暫累民一年,結果呢,到了底層,那是數倍於上命。
到了陳從進如今的地位,雖說生活富貴,衣食住行,都已經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一個層次,但是腦力思考,卻是倍於常人。
有時候,陳從進都在想,自己當年剛剛從軍的時候,每天吃了就練武,射箭,累了就睡,每天的日子過的十分的充實,腦子也沒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那種日子,似乎過的也很舒心。
行至五月十七日,大軍抵達迭剌部。
契丹可汗耶律撒剌親自相迎,在迭剌部,當初陳從進讓耶律撒剌建設的別苑,已經完工了大半年時間。
完工的時候,耶律撒剌還派人上書,讓大王過來住住,不過,當時陳從進還卡在魏州城下,被那群魏博武夫給折磨的都沒脾氣了,哪有心思來看什麽別苑。
如今過來一看,哪裏是什麽別苑,分明就是行宮,這座行宮規模還挺大的,共有六殿,十二樓,還有園林,湖泊,其製式全是中原漢製。
這樣的建造水平,肯定不是這幫契丹人能搞出來的,幽州藩府調集了木匠,石匠等共三百餘人進行督造,木料,石塊,製磚等,則由契丹人開采,砍伐。
這幾年,契丹人的日子過的還算可以,連續幾年,水草豐茂,販賣牛羊,皮毛是掙的盆滿缽滿,最主要的販賣對象當然是幽州了。
幽州人口愈發密集,對於牛羊肉類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就是這幾年,羊在幽州城賣不上價,最主要問題,就在於不止契丹人賣,奚人在賣,草原上的韃靼人也在賣,更遠的室韋,黨項都在賣。
不過,薄利多銷,買的沒有賣的精,無論怎麽說,利潤還是有的,這人啊,有恒產就有恒心,掙了錢,日子好過一些,人也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