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個人的選擇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東南之地,熱鬧的就像大集會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台,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段,平盧棣州刺史張蟾的使者,已經渡過黃河,一路北上,前往幽州。
    這個使者名為李籍,而李籍一路而來,隻見沿途不時見到一些民夫,在修築著什麽,觀其模樣,似乎是倉城之類。
    李籍心思一轉,他很快就猜出來,這應該是用來屯放糧草的,行軍征戰,最看重的,莫過於糧草了。
    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因為糧盡而無奈退兵的案例,是數不勝數,特別是軍隊數量大,戰事持續時間長,糧食如果全部從後方大本營運輸,這對人力的要求,是極高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在臨近前沿的地方,設置囤積糧草的地方,並設重兵防禦,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
    而軍隊行軍作戰,也不能一直吃糧,還需要其他的物資補充,比如肉,蛋,菜,當然,這要因地製宜,陳從進控製著奚人,契丹,可以從這些部落中,征用到大量的牛羊。
    牛羊一部分進行醃製,以加長保存的時間,一部分隨軍而動,可以補充一部分羊奶,有時也可以殺羊取肉。
    當然,這是有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這麽幹,其實說起來,在如今的大唐境內,陳從進的軍隊夥食水平,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
    像中原那些藩鎮,糧食都不太夠吃,上哪弄牛羊肉給軍隊,最多也就靠河的時候,士卒去河裏看能不能撈點魚上來。
    甚至一些軍頭,糧食不夠,都以人為軍糧了,那就更不用提什麽營養豐富,提高士兵體力之類的話了。
    戰爭是一項極為耗費社會資源的行動,在這個時期,一切都是以軍隊為優先,甚至陳從進改革官製,治理民生,這所有的一切,前提其實都是在為軍隊而服務。
    去年,整個幽州鎮,也就是陳從進直轄之地,包含河東,以及蕃部,渤海這樣的附庸,一年的糧米征收,在四百七十萬石。(蕃部有的用牛羊抵稅,這裏隻是統一作價)
    但是光是賞賜給部隊的糧食,就發出去了兩百二十萬石出頭,還有軍用馬所需的精糧,豆子,牧草等,一年也在七十萬石左右。
    而各級的官吏,工匠,還有一些工程開支,當然,官吏,工匠也有用錢帛直接頂替,但總體而言,一年下來,即便是不打仗的情況下,也隻能存糧七八十萬石。
    但去年是整整打了快一年,征用了大量的民夫轉運,人吃馬嚼的,打魏博,直接就把陳從進的糧倉快吃光了。
    好在去年不算沒收獲,拿下了魏博,如果沒打下魏博,那陳從進麾下的軍隊待遇,肯定會下降一截。
    至龍紀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張蟾的使者李籍,終於抵達了幽州城。
    而此時,陳從進的親衛大將李豐,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李籍跟隨李豐穿過層層守衛,踏入了這座北方霸主的宅邸,沿途而來,市井繁榮,秩序井然,和中原那混亂不堪的場景,形成了天壤之別。
    一路行來,李籍已經聽到了太多關於武清郡王的事跡,這位年輕的節度使以雷霆之勢掃平了無數強敵,如今更是降服了成德,徹底統一河北之地,相比於謀主張蟾那點混水摸魚,試圖奪取平盧的念頭,顯得是那般的渺小。
    張蟾想要的,不過是平盧一鎮的節度使位置,而李籍觀武清郡王的舉動,其誌恐怕不止於北方,而是整個天下。
    “李使君,請在此稍候片刻。”
    李豐說了一句,隨後親自入內通報。
    不多時,李豐又匆匆走出,又一次仔仔細細,裏裏外外的搜查後,才說道:“大王正在書房中,跟我來吧。”
    李籍被引至一間不大,但是卻明亮的書房中,陳從進身著常服,正批閱著公文,上頭正是命渤海,調用水師,停駐渤海灣一帶的文書。
    陳從進聽到聲響,抬頭看了一眼使者,隨即低下頭,問道:“使者遠道而來,辛苦了,直說吧,張蟾想做什麽?”
    在李籍的耳朵中,陳從進的話很親和,但是那種舉重若輕的氣度,已讓李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棣州使者李籍,拜見武清郡王!”李籍不敢怠慢,連忙上前躬身行禮。
    陳從進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朱筆,他淡淡地“嗯”了一聲,指了指旁邊的座位:“坐下說吧。”
    李籍坐下,深呼一口氣,定了定神,開始按照來時張蟾的囑咐,陳述來意:“武清郡王之名,天下皆知。我主素來敬仰郡王,今遣籍而來,乃是我平盧鎮主少國疑,人心浮動,王帥年幼,根基不穩,我主憂心,恐此等局麵,會給宵小之輩可乘之機。”
    說到這,李籍頓了頓,又道:“因此,特遣在下前來,懇請郡王出兵相助,事成之後,平盧願與郡王永結盟好,並奉郡王為主!”
    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但在場的幾人一聽就聽出來了,張蟾就是打算借陳從進的手,替他取得平盧節度使的位置罷了。
    陳從進靜靜的聽著,待李籍說完,他才不緊不慢地開口:“張刺史有心了。”
    李籍愣了一下,這就沒了,也不說答不答應,有心了是什麽意思。
    但李籍是一個極為聰慧的人,他能屈居在張蟾這個武夫的底下,是時勢所趨,他一介寒苦之人,不為張蟾出力,他怕是都能餓死在這個世道上。
    李籍隻是微微一愣,便很快想清楚其中的關鍵,武清郡王是看不起張蟾。
    但在此時,一股欲望在李籍的心中升起,自古雲,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跟著張蟾那是一眼可以看到頭的,可要是能跟著武清郡王,或許將來自己也能混上開國功臣的身份。
    以前他沒機會見到武清郡王這麽高身份的人,但如今他能借著張蟾使者的身份見到武清郡王,這是他的機會,他一定要牢牢抓住!
    ……
    (好久沒放假了,我想問一下,能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