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分化

字數:3147   加入書籤

A+A-


    朱溫釋放兩千天平軍降卒的消息,果然是如朱溫所料一般,猶如一陣疾風,掠過黃河,不到五天的功夫,就傳到了尚在青州的陳從進耳中。
    此時的陳從進還在準備搞定李紹興這個鐵頭娃,眼下渤海水師還未至,陳從進為了不打草驚蛇,故意和這個李紹興進行談判。
    談判內容,半真半假,陳從進表示,登萊二州刺史,可以由李紹興接任,但是,幽州鐵騎強悍,步戰無敵,唯一的缺陷,就是缺少水師。
    所以,李紹興手下的水軍戰船,要交給陳從進,最少也得交八成,而這個條件,那就是直接紮在李紹興的心窩上,那自然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雙方眼下仍在糾纏中。
    而陳從進得知朱溫釋放降卒後,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是朱瑄是不是準備和朱溫聯合了。
    於是,陳從進急召諸將,開了個軍事會議,會議上,劉鄩,李籍赫然在側,對劉鄩,陳從進覺得此人頗有謀略,而這個李籍,也不知是不是和張蟾待久了,出的主意,都有些毒的感覺。
    這時,王猛掀開帳簾,帳外南風呼嘯,風裹挾著雨絲湧入,而帳內的眾人,卻絲毫未受影響。
    此時已經是二月末了,天氣已經開始回暖,春雨連綿,到今天,已經連下了十來天,忽大忽小的,就沒停歇過。
    “末將王猛,拜見大王。”
    陳從進點了頭,隨即說到正事上:“本王收到消息,朱全忠釋放了兩千天平軍降卒,眼下可能要到鄆州了。”
    陳從進聲音不高,隻是語氣中,帶著一絲寒意。
    王猛驚詫的問道:“朱全忠和朱瑄兩人結盟了?”
    王猛性子是急了些,但他也知道這其中是什麽意思,實在是太粗淺了,朱瑄和朱溫鬥了好幾年了,全軍覆沒,單騎走馬的戰事,朱瑄就打過兩回了。
    這二人之間的矛盾,那濃的快化不開了,但眼下朱溫卻把俘虜放回去,這在王猛看來,可不就是結盟的表現。
    高文集相對沉穩些,他伸手拿起案上的密信,仔細看了一遍,又遞還給陳從進,隨後沉聲道:“大王,這事有些蹊蹺,朱全忠素來狡詐多疑,昔日和朱瑄之間的盟約,不過旬月間便撕毀,如今怎會突然變得如此仁慈,這兩千降卒放回去,豈不是在幫朱瑄增強實力。”
    王猛當即插嘴道:“是啊,所以我說朱全忠和朱瑄結盟了。”
    高文集搖搖頭,說道:“不對勁,我覺得不是,朱全忠要真想放,可以偷偷摸摸的放,何必如此大張旗鼓的釋放,我看,他這般做,分明是故意為之,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他與朱瑄之間,怕是有了勾結。”
    “勾結?”張泰愣了一下,隨即嗤笑一聲,“朱瑄與朱全忠那可是死對頭啊,這還能再勾結在一起?”
    高文集回道:“大王剛剛奪取平盧軍,聲勢浩大,從淄青一直到魏博,昭義,已然是北方最強大的藩鎮,朱瑄居於鄆州,東,北兩麵皆是我幽州軍,又西接朱溫,可謂是兩麵夾擊,在這種情況下,他心中豈能不慌,和朱全忠勾結,又有什麽奇怪。”
    高文集的話,說到了陳從進的心坎上,正所謂時易世變,朱瑄與朱溫雖有舊怨,但在絕對的實力和威脅麵前,那些恩怨又算得了什麽。
    陳從進吞並平盧軍,朱瑄定然是怕了,怕下一步,幽州軍便會揮師南下,朱瑄和朱溫聯合,似乎也不是件想不通的事。
    這時,陳從進看向劉鄩,笑問道:“劉將軍何以一言不發,莫不是效仿徐庶入曹營。”
    劉鄩愣了一下,忙道:“大王恕罪,末將並無此心。”
    陳從進哈哈一笑,道:“劉將軍多慮了,此笑談爾。”
    雖然是說笑,但是劉鄩也知道不能再一言不發,於是,略一沉吟後,劉鄩緩緩說道:“大王如今手握重兵,甲兵十萬,威勢驚人,朱瑄心中有疑,以末將之見,是人之常情,不過,若是說朱瑄和朱全忠這麽短時間內就結盟,恐怕不會那麽容易。”
    陳從進點了點頭,劉鄩說的很正確,也差不多是廢話,隨即,又看向李籍,俗話說,讀書人心眼多,這個李籍,倒是有點意思。
    自己手下的文官,大部分是比較正統的,比如陶師琯,蕭郗,盧光啟,楊建,韓公望等人,而這個李籍,顯然和這些人的氣質,思想,完全不同。
    而李籍見陳從進的目光轉過來,當即給陳從進出了個主意。
    “大王,以屬下之見,朱全忠故意大張旗鼓釋放降卒,這就是做給咱們看的,他是想要離間大王和朱帥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李籍抬頭看了一眼陳從進,見他認真的聽著自己說話,心中大受鼓舞。
    當即接著開口道:“既然如此,大王就絕不能視而不見,以屬下之見,不如直接遣使入鄆州,聲言朱全忠貪鄙無信,邀朱瑄共同出兵,攻打汴州。”
    陳從進愣了一下,這時候還邀朱瑄共同進攻朱溫,那他豈不是更擔心了。
    “此舉,恐怕朱瑄不會同意啊,就是同意了,本王也怕出現夏彥博的舊事。”
    李籍一愣,他的消息來源沒那麽廣,一時間沒聽出陳從進的意思。
    陳從進瞥了他一眼,隨口說道:“夏彥博假意歸順孟方立,在大戰之際,趁夜突襲大營,孟方立大敗,丟了昭義軍節度使的位置,聽說現在在長安當上了工部侍郎,也挺好。”
    一聽這,李籍就明白了,不過,李籍心中有很大的把握,朱瑄在這個時候,不會襄助幽州,共討朱全忠。
    李籍躬身道:“大王,遣使者往鄆州,是試探朱瑄,而且,可以直接告訴朱瑄,朱全忠此舉是故意的,但是大王信任朱瑄,認為朱瑄決不會被朱全忠所蒙騙。”
    說到這,李籍又毛遂自薦,自請出使,並言,雖不敢言讓朱瑄出兵,率先攻伐朱全忠,但自己有把握,分裂朱瑄和朱全忠之間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