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甲申之變14
字數:4757 加入書籤
陪同吳三桂前來的軍官有吳三桂的心腹吳國貴,
還有吳三桂的表弟祖澤清,以及危喇亥、百戶克什圖、巴克永等各族降夷,
這些人作戰勇猛,是吳三桂所率關寧軍的得力部下,為其衝鋒陷陣。
落在運糧隊伍後麵的邵俊騎在高頭戰馬上,
遠遠便看到山海關方向塵土飛揚,是大股騎兵移動的動靜。
邵俊不由咧嘴一笑,當即命令一萬玄甲軍加速趕到運糧隊前方,在隊伍前方列出數個騎兵方陣,
邵俊一聲令下,萬馬齊騰,一萬重騎兵,一人三馬,
奔跑起來簡直如同地龍翻身,數裏之外的吳三桂等人也感知到地麵動蕩,身下戰馬不安地來回走動,
“是有大股騎兵靠近,而且在衝鋒!有四五萬之多。”
吳國貴常年與騎兵打交道,豎耳一聽就能對敵方騎軍數量判斷出七七八八。
“列陣!”吳三桂抽出佩刀,急忙命令關寧鐵騎列陣迎敵。
“總兵快看!”
祖澤請指著前方遠處塵土飛揚的地方,一條黑線逐漸放大,
先前的運糧隊伍不知何時竟變成了烏泱泱的騎軍。
“難道京師失陷了,韃子為何從南麵而來?”
一名參將疑惑出聲,他們做夢也不敢想朝廷能派出這麽多騎兵來,
若朝廷有如此實力,遼東何至於糜爛至此,
而且玄甲軍並沒有打旗幟,眾人下意識將玄甲軍當作了韃子的八旗軍。
“總兵,敵騎太多了,快退回山海關吧!”
吳國忠看到敵軍數倍於己方,且裝備比關寧鐵騎有過之而無不及,
意識到完全不是對手,焦急地提醒吳三桂。
“來不及了!若此時入關,韃子定會順勢尾隨攻入山海關!”
吳三桂絕望地閉上了雙眼,知道一切晚矣,心想朝廷下發的旨意估計也是韃子的陰謀,
故意引誘自己出山海關,目前也隻有這一個解釋。
“總兵!”
“兄長!”
“將軍!”
一聲聲呼喚,終於喚起了吳三桂的血性,吳三桂手中彎刀前指,暴喝一聲,
“隨我衝!”言罷,吳三桂第一個策馬衝了出去,
關寧鐵騎緊跟著衝了出去,一個個視死如歸,
雙方都是重甲騎軍,也都放棄了箭矢攻擊,因為幾乎造不成什麽傷亡。
待衝到近前,看清玄甲軍的真麵目後,包括吳三桂在內的所有人隻感覺一陣無力感。
玄甲軍人馬具甲,全身披掛,與之相比,關寧鐵騎的盔甲裝備遜色的不止一點半點。
雙方相距不足五百步時,玄甲軍自中間一分為二,
直接讓關寧鐵騎從中間穿了出去,玄甲軍行雲流水的騎術讓同為騎軍的關寧鐵騎自愧不如,
若換做關寧鐵騎,他們自知無法做到距離敵軍如此近進行臨陣變換。
本還抱著必死之心的吳三桂等人,見此一幕紛紛勒停戰馬,
不是不想趁機逃走,而是前方又出現了一支同樣全部披甲的騎軍,而且打著大明的旗幟。
吳三桂等人回頭望去,發現先前衝鋒的騎軍已經在關寧鐵騎後麵重新列好陣勢,同樣豎起了大明旗幟。
此時的吳三桂終於反應過來,確定對方是朝廷派來的北伐大軍,
這是自己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不成,反被對方來了個下馬威。
吳三桂此時隻感覺老臉通紅,有些無地自容。
這時邵俊帶領玄甲軍已經走到近前,邵俊朗聲笑道:
“吳總兵不愧是我大明的虎將,兵力如此懸殊之下,仍有衝鋒一決生死的勇氣!”
聽見邵俊尖銳的嗓音,吳三桂也知道這位就是正主,新任的薊遼總督,
雖然邵俊渾身披甲,但是其太監的嗓音很有辨識度,
於是連忙招呼身旁一眾人下馬跪拜,
“末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參見總督大人!”
“參見總督大人!”
吳三桂身後一眾部將紛紛參拜邵俊。
“諸位將軍快快請起,先入關再說!”邵俊表現得十分親和,
與其它太監的趾高氣昂完全不同,不知不覺間便讓所有人心生好感。
山海關,
邵俊當仁不讓的高居首座,下麵一眾山海關官員畢恭畢敬的居於下首,
不管什麽時候,擁有兵權就等於擁有話語權,
隨著邵俊所率領的玄甲軍進入山海關,所有人都不得不夾緊尾巴做人。
邵俊望著下首一眾官員,語氣和善道:
“咱家受陛下重托,有收複遼東之重任,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有良策?”
一眾官員麵麵相覷,心想若有良策又怎會蝸居在這山海關不出,
所有人都默不作聲,這時吳三桂率先開口,
“回稟總督大人,末將並無良策,一切聽從總督調遣!”
所有人聽聞吳三桂所言,也一個個相繼表態,表示完全聽從邵俊調遣。
邵俊滿意的點了點頭,心想既然如此識相,就暫且留爾等一條性命。
自此一連數日,邵俊完全沒有下達出關北上的打算,
每日都照常外出山海關視察情況,所有官員將領都疑惑萬分。
直到崇禎十七年二月初二,邵俊沒有與任何人商議,直接下達了出關的軍令。
雖然有些措不及防,但這些時日所有北上物資都已經做了充足準備,
各部兵馬也都補足了欠餉,所以一切都在邵俊的命令下有條不紊進行。
大軍多路並進,一路自山海關出發,由吳三桂率領五千關寧鐵騎開路,
所有人自帶幹糧,快速趕到錦州城下。
一路自喜峰口北上,由從山西趕來的兩萬三千營騎軍負責。
另外邵俊也通知在漠北縱橫的霍去病從草原東進,
邵俊決定讓韃子顧頭不顧腚,即使是努爾哈赤在世,也要束手就擒。
收到命令的吳三桂,對此表現的十分遲疑,
讓自己率領親信直接突進兩三百裏,必定陷入建奴的重重包圍,
若是其餘路兵馬無法打出優勢,那自己簡直就是去送死。
邵俊沒有心情去猜測吳三桂的心思,能留對方一命已經是自己大發善心,
若是對方敢違抗軍令,自己也不介意戰前殺將。
而另一邊,本已經打算南下劫掠的滿清八旗兵,
由於收到明朝廷派軍北上的消息而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
此時的多爾袞急需一場戰爭來轉移滿清內部的矛盾,
得知明軍不知死活的要來剿滅自己不由放聲大笑起來。
於是便想效仿自己的父親,給明軍主力來一場圍殲,
到時候明朝主力盡失,自己再興兵南下則輕而易舉。
邵俊與多爾袞不謀而合,全部將戰場定在關寧錦防線一帶。
短短數日時間,這片區域便匯集了近二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