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有了工作又有了字

字數:3669   加入書籤

A+A-


    比起完全靠世襲的貴族政權,察舉製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畢竟還是為普通人提供了晉升仕途的機會。但到了東漢的中後期,被察舉和被征辟的士人們稱為了推舉者的門生和故吏。他們因察舉人而走上仕途,這一點很好理解。
    就如同拜碼頭一般,慶餘年中主角範閑身居高位,行居中郎之後,便會有眾多學生找上門來爭做門生,還有林相手中的直升名額,都是屬於此類。
    這些人做了官後,往往對察舉人感恩戴德,漸漸地就形成了依附關係,說白了就是黨派。
    地方選舉權更是被少數公卿大臣和門閥士族所控製,他們推舉官員往往更看重出身而非才學。這些被推舉者做了官之後,又會拿出自己手裏的名額來報恩,於是累世公卿的門閥士族就出現了,便是本書最開篇所提到的,那些看不起曹家的人。
    這些門閥士族也讓察舉淪為變相的世襲。
    最為經典的便是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時,當時袁紹的官職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渤海郡太守,十一路聯盟軍中不乏像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這樣的高官。由於袁術的侯建軍隻是一個虛職,所以當時的聯軍中,官職最高權力最大的是冀州牧韓馥。可韓馥卻是袁氏家族的故吏,還是靠著汝南袁氏的提攜,才有了如今的地位。這就是為何眾人會推舉袁紹為盟主。
    再比如楊修的家族,同樣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
    其餘的一線名門,還有以王允為代表的太原王氏,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荀氏,以陳登為代表的下邳陳氏,以崔琰為代表的清河崔氏,以陸遜為代表的吳郡陸氏,以司馬懿為代表的河內司馬氏等等。
    這些門閥士族之間,互相推舉,彼此聯姻,勢力盤根錯節,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所在郡縣的官吏任免權。任何人想要在東漢末年進入官場,最快也最為保險的做法就是通過各大家族之間的交易,借助察舉製,順理成章地成為一方官老爺。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曹操放著父親曹嵩和祖父曹騰的族蔭不用,非要通過察舉製入仕為官。
    除了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出身。
    但察舉製,前提就必須有人來舉薦他。這個人還不是尋常官員,必須是一方郡守,或者是朝中大臣。
    至於那個人是誰,曹操也沒有想好。
    放眼雒陽城中眾多的大家族,還有曹嵩和曹操自己在官場上和太學上結識的那些士族,曹操迷茫之中竟然有些無從下手,手足無措。
    從曹操家族角度出發,有曹嵩的司隸校尉一職在,正常情況想要找一個相應的士族舉薦曹操並不是難事,隻是因為曹操身上掛著“宦官之後”的標簽,這件事便成了難事。
    曹操千方百計擴大名聲,就是為了這一刻能有人站出來。
    曆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是誰或者哪個士族舉薦了曹操,現在也已經無法查證。
    但是可以明確一點,當時京城的那些門閥士族並沒有買曹家的賬,否則史書上定然會記上重重的一筆,畢竟舉孝廉這事是妥妥的給了曹操出身的。
    換言之,從此刻以後,曹操行走官場便是名正言順。
    這樣大的恩情,對於後期稱霸中原的曹氏家族而言,豈能一句不提?
    至於筆者猜測,很可能是李家。
    一方麵李膺曾經任職司隸校尉,在雒陽城中應該有不小的地位,隻是在黨錮之禍中遭了罪,將職位讓給了曹嵩,多少與曹家有些關聯。
    另一方麵李膺的的兒子李瓚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平相,也就是李家的勢力向東搬遷到了泰山附近,遠離了權力中心。而李瓚對於曹操治世經國的才華,十分欣賞,這種欣賞一直持到他臨終前。
    臨終前,他將兒子李宣等人召集在身邊,說:“為父平生閱人無數,認為隻有一個人能夠亂世為王,天下的英雄也沒有一個人能比過他,他就是曹操。”
    後來,李宣也投靠了曹操。
    當然,這都是猜測。
    不管如何,熹平三年174年),周歲不滿二十歲的曹操出仕為郎。
    這是曹操人生中擔任的第一個官職,第一份正經工作,就是通常說的體製內。
    所謂郎官,又分六百石的議郎、中郎;四百石的侍郎,以及三百石的郎中。議郎主要充當皇帝的顧問,郎中令主要負責掌管宮殿的守衛工作,所以,他手底下的郎官們,主要職責是守衛宮殿,拿著武器給皇帝站崗,或者為皇帝的車騎護駕,級別不高,但常常能侍從在皇帝左右。
    因此,年輕的曹操,他得到的這第一份工作相當於漢靈帝的保安,更確切地說,他屬於皇帝的近衛兵。
    能夠在宮中當職,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天花板,而對於曹操來說,這隻是起步。
    同一年,還發生了三件大事。
    吳郡司馬孫堅,招募了千餘人,幫助當時的州郡守將擊破許生並斬殺,率先開啟了他攻略天下的人生道路。東漢末年魏蜀吳當中,可謂是孫堅起步最早,也是前期戰績最為雄厚的一路。若是劉表不聽信讒言,孫堅定然會成為曹操難纏的對手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北麵的鮮卑不斷騷擾北地郡,北地太守夏育率屠各等族追擊,大破鮮卑。鮮卑並沒有離去,反而進犯並州。鮮卑自靈帝即位以來,連年抄掠漢緣邊州郡,漢廷不能製。這也是日後並州為何成為十三州中勢力最為複雜州郡的起始,還與獻帝還舊都詔令天下勤王有關。
    坐在雒陽城中的靈帝封河間安王劉利之子劉康為濟南王,國都東平陵。轄東平陵、台縣、於陵、土鼓、管縣、曆城、東朝陽、梁鄒、鄒平諸縣。直到曹操的兒子曹丕立國之後,才將濟南國取消,重新建立濟南郡。
    次年弱冠,曹操也正式用了自己的字,孟德。
    “德”字很好理解,德操語出《荀子·勸學》,“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水鏡先生便是字德操,其他好多東漢末年的名人,或名或字,都喜歡與這兩個字沾邊,如玄德、龐德、翼德等等。
    曹操名字中已經取了“操”字,便將“德”放在字裏。
    隻是身為長子的曹操並沒有擁有“伯”字,反而是“孟”字,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曹操並非嫡長子。
    此後,小字阿瞞、小名吉利開始淡出曹操接下來的人生舞台,也就許攸和袁紹那些站在曹操對立麵,或者自恃功高之人敢再次稱呼曹操小字,最終的結果便是隻有一個字,戰敗而亡。
    倒不是曹操心眼小,隻是為了立威罷了。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