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狡猾的董卓

字數:3433   加入書籤

A+A-


    對於西涼領軍人物王國,曆史上有三種說法,先前說的是一種,另一種便是王國在陳倉之戰中被皇甫嵩擊敗,匆忙逃走,韓遂和馬騰就覺得王國能力欠佳,不適合再做領導,二人便合謀廢掉了王國,還有第三種,說王國是在陳倉之戰中被皇甫嵩所殺。
    不管哪一種,都跟曹操沒有任何關係。
    也不管哪一種,西涼大軍從此之後便易主,韓遂和馬騰脅迫涼州人閻忠為領袖。閻忠被脅迫,不得不上任,但一直不願服從,最終抑鬱發病而亡。
    至於怎麽亡的,隻有馬騰和韓遂二人知道。
    其實此刻的西涼大軍早已經落入了韓遂和馬騰二人之手。
    正如曾經曹操的分析,叛軍本就是一盤散沙,隻是有朝廷大軍的壓迫,他們才不得不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隻要朝廷大軍撤回,叛軍定然起內訌。
    果不其然,閻忠死後,馬騰與韓遂便開始爭奪權力,相互攻擊。
    三輔地區也迎來了短暫的平息,大漢朝廷也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該封賞封賞,該處罰處罰。
    很明顯這次行動,皇甫嵩和董卓都是成功的,雖然董卓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並沒有皇甫嵩大,但得到的賞賜並不小,從一個督前將軍變成了並州牧。
    之前我們講過,州牧這一職位是公元188年劉焉提出來之後才真正確立的,乃遠高於郡守的一方軍政首長,整個東漢一共就十三個,其地位可想而知。曆史上的體製變化也從這一個發生,從原先的秦朝郡縣製,正式進入州郡縣三級。
    所以經曆過這一戰之後,董卓已經成為了一方封疆大吏,按照尋常人而言,肯定會立刻走馬上任。可董卓卻並沒有那麽多,因為僅僅一個州牧根本無法滿足他的野心。
    朝廷也已經意識到董卓的問題,就想著將他的兵權卸下來,交給皇甫嵩統領。
    因為先前在去救援陳倉的時候,朝廷就有意征召董卓進京擔任少府,但是董卓上書推辭說:“我的下屬湟中義從和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製止不了,隻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匯報。”
    這是赤裸裸地威脅,已經表現出他董卓不再受朝廷擺布,更不會放棄兵權。
    就如同孫堅說的,董卓有三個大問題,其中一條就是不聽從命令。
    此次朝廷任命董卓為並州牧,也是想借助升官的機會,卸掉董卓手中的兵權,擔心他會成為第二個韓遂。
    可惜朝廷這算盤打錯了。
    董卓何人,本就是虎狼,豈是西涼韓遂能比。
    一個小小的並州董卓根本沒有放在眼裏,他深知兵權的重要性,亂世之中就算不是為了征戰天下,隻是想要保全性命,也隻有手中有兵才可笑傲江湖。
    所以古靈精怪的他沒有交出兵權,但依舊接受了並州牧的職位。
    朝廷這一招屢試不爽的明升暗降,到了董卓這個天生不在乎臉麵的人這裏就不靈了。
    曹操得知消息,本能的想要參他一本,可惜如今他是校尉,並非議郎。
    另外曹操也清楚,對於一個不要臉的人,參根本沒有用,連朝廷都拿董卓沒有辦法,更何況他一個校尉呢。
    不過董卓倒是給朝廷留了一個臉麵,他解釋道:“這些士兵跟隨我都十年了,我們關係太好了,他們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能帶著這幫士兵前往並州邊陲,為大漢守住邊疆。”
    如此有忠心的言論,朝廷自然不好拒絕。
    皇甫嵩的侄子認為董卓定然心懷鬼胎,力勸皇甫嵩興兵討伐董卓。
    皇甫嵩無奈地搖了搖頭:“董卓雖然不聽命,但我並沒有接到朝廷的指令,如果私自對董卓用兵,就是獨斷專行,甚至還會被朝廷誤會,成為董卓的同類人。倒不如正大光明的上奏朝廷,讓朝廷來處理此事。”
    原本朝廷也很無奈,有些怒氣也不好直接對平叛有功之臣發怒,何況董卓的理由也體現忠心,恰好此時送來了皇甫嵩的奏折,正好給了朝廷一個出氣的機會。
    漢靈帝二話不說便批示:令董卓速速將兵權交於皇甫嵩,並前往並州任職。
    同時又下了一道聖旨,讓皇甫嵩去接收大軍,督促董卓。
    收到聖旨的董卓臉都綠了,可皇甫嵩的大軍就在營帳外,他知道皇甫嵩的厲害,自己不是對手。
    無奈,董卓便邀請皇甫嵩陣前聊天,訴說了很多苦出來表明自己並不是抗旨,隻是並州乃大漢邊疆,北麵的匈奴等人虎視眈眈,沒有大軍豈能保全並州。
    皇甫嵩便同意了董卓的請求。
    於是,董卓從他的部隊裏挑選出了五千名最精銳的士兵,準備帶往並州,其餘的都交給了皇甫嵩。
    也是經曆過這件事之後,董卓便更加憎恨皇甫嵩。
    原本朝廷以為事情到這裏算是圓滿結束了,可惜董卓遠比朝廷想象中的更加厲害,
    他不知道從哪裏得知漢靈帝的身體已經快不行了,便將五千大軍駐紮在前往並州的半途河東郡不走了,靜靜地等候著雒陽的消息。
    當董卓站在河東郡的高山上,眺望雒陽方向之時,他在想,漢靈帝一旦駕崩,雒陽的局勢定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時候他也不必要再前往滿是山地、平窮潦倒的並州了,甚至還有可能順勢領軍進入雒陽境地,離朝廷更進一步。
    麵對隨時都可能駕崩的漢靈帝,此刻的雒陽城中人心惶惶。更關鍵的是,漢靈帝此前並未設立太子。曆史上,皇帝死後,皇子互相攻殺,爭奪皇位的事情屢見不鮮。所以不管是宦官集團、外戚集團還是黨人集團,都對太子之事耿耿於懷。
    漢靈帝之所以對立太子之事遲疑,先前我們講過。
    漢靈帝一直想要立小兒子,王美人生下來的皇子劉協為太子,但曆來都是立嫡長子為太子,也就是何皇後的兒子劉辯。這之間充斥著許許多多的利益糾葛,最明顯的便是何氏外戚集團與十常侍宦官集團的矛盾。
    漢靈帝不知道,他們還在糾結太子之事,另一場比西涼叛軍之亂更大的董卓之亂即將來臨。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