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讓大將軍之位

字數:4618   加入書籤

A+A-


    曹操拋給郭嘉的麵試題,看似隨口一問,實際上反應著曹操內心的真實想法。
    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袁紹與曹操的關係,麵上風平浪靜,沒有變化,依舊是曹操依存袁紹。
    但暗中二人關係已經波濤洶湧,袁紹南下取兗州都是遲早的事。
    袁紹在平定臧洪之亂後,幾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取北麵的公孫瓚。
    忽然聽到天子被曹操接走了,心裏多少有些不舒服。
    袁紹就是這樣的人,他可以不要,但你也不能要。
    你要了,就是不給他袁紹麵子。
    特別是身份一直比他低的曹操,做任何事都不能排在他前麵。
    恰在此時,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十一月,袁紹收到了一份恩賜和一封問責詔書。
    就這兩東西,氣得袁紹半夜睡不好覺,私底下臭罵。
    恩賜乃漢獻帝任命袁紹為太尉。
    問責詔書乃漢獻帝責備袁紹不勤王。
    說到這就要有疑惑了,恩賜為太尉明明是一件好事,袁紹為何會氣個半死,還堅決不接受呢?
    隻因為袁紹得知消息,曹操被任命為大將軍了。
    先前聊過,東漢之時,朝廷中地位最高的是三公司徒、司空、太尉)。
    當初曹操的父親曹嵩便是通過西園賣官鬻爵,得到了最高的軍事職位,便是太尉。
    太尉一職,掌控著天下軍事條線的官員任命,以及考核評審。
    所以權力是很大的。
    但到了東漢末年,各地起義爆發,朝廷對於領軍將領的需求直線上升,能征善戰者更是彌足珍貴。
    天子便將大軍中的各路軍職地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以便激勵領軍將領奮勇殺敵。
    將領中最高職位便是大將軍。
    故而,東漢末年開始,大將軍的地位逐漸就超過了三公。
    這邊是為何當初何進執掌朝廷,領大將軍一職,而非三公。
    董卓掌控朝廷之時,對於三公也並沒有十分渴望,一方麵是不放軍權,另一方麵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有了太師官職。
    朝廷將太尉之位交給了袁紹,而將大將軍之位交給了曹操。
    顯然,就是意味著曹操爬到了袁紹的頭上去了。
    袁紹怎麽可能接受,一直以來都是自己小弟的曹操,地位在自己之上。
    這是典型的侮辱!
    因而收到消息的袁紹,私下裏大罵:“曹操多少次差點要完蛋了,都是我救了他,如今他忘恩負義,拿天子來壓我嗎!”
    外人看來,這不是漢獻帝的任命麽,關曹操什麽事?
    要知道,現在漢獻帝在曹操手中。
    任何從朝廷出來的指令,肯定要經過曹操的同意。
    所以袁紹非常清楚,這樣的安排是曹操故意的。
    他沒有罵曹操乃宦官之後,已經是對曹操客氣了。
    罵完之後,袁紹當眾拒絕太尉之位,並推說要給陳紀。
    陳紀何許人?
    或許單說陳紀,不一定熟悉,但提到另一個人,定然會恍然大悟。
    此人便是陳群也。
    陳紀乃陳群之父,字元方,潁川郡許縣人,出身潁川陳氏。
    董卓把持朝政之時,陳紀為五官中郎將,後為平原相。
    麵對袁紹推過來的太尉之位,陳紀可是聰明人,哪裏會接受。
    他一眼就看出了這事的背後,明顯是袁紹與曹操在鬥氣。
    兩大王鬥氣,受傷的都是周邊的小鬼,就如江湖中兩大高手過招,被誤傷的基本都是小魚小蝦。
    好好的太尉,居然送都送不出去。
    當然,明麵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袁紹雖然當眾拒絕,隻是想要向眾人展示他對聖旨的抗議,但不管如何,現在劉協還是天子,袁紹絕不會做出叛逆之事。
    他借助問責詔書,順道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意思。
    袁紹說,天子啊,他對天子和朝廷一直以來都是忠心耿耿,可惜先前幽州公孫瓚不斷騷擾冀州,他勢力弱小隻能全力應對,沒有多餘的力量相應詔書勤王,這都是他袁紹的不是。如今皇恩浩蕩,恩賜太尉之職。但他袁紹沒有任何功勞,肩負不了這麽高的位置,還請天子明察。
    這樣的話放在東漢初期,那基本就是抗旨,殺頭之罪。
    但現在的漢獻帝羸弱,根本無法對袁紹產生任何影響。
    也不知道當初袁紹造謠漢獻帝不是靈帝之子,想要另立劉虞為天子之事,是不是真的忠誠。
    所以,兩邊都是在裝糊塗。
    漢獻帝也沒有真的要質問袁紹,袁紹也不是真的忠誠。
    袁紹能認認真真地回複漢獻帝的詔書,也是一種態度的轉變,雙方都十分知足。
    詔書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曹操的耳朵裏。
    曹操對自己這個兒時的小夥伴十分的了解,他是不甘心屈於自己之下罷了。
    就如當初西園八校尉,袁紹說什麽也要排在曹操之前。
    更別說後來聯軍對抗董卓,一個是盟主,一個連正兒八經的諸侯都算不上。
    袁紹看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便建議曹操將天子遷到鄄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一看就看出了袁紹的用意,自然拒絕。
    袁紹的謀士田豐甚至還建議袁紹直接進攻許縣,不過袁紹沒有采納。
    此時此刻的袁紹勢力之強,曹操是清楚的,否則也不會拿謀取袁紹作為麵試題來考郭嘉了。
    因此,曹操明白,他現在還不能與袁紹翻臉。
    故而,當郭嘉提出建議,請曹操讓出大將軍之位。
    曹操欣然接受,將大將軍讓給了袁紹,自己領了司空,行車騎將軍事,開始總攬朝政。
    車騎將軍,僅僅略低於大將軍,排名第二位。
    也是給足了袁紹麵子。
    袁紹自然很滿意,不過其封拜工作是到了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三月才完成的。
    朝廷派將作大匠孔融持節,奉送大將軍及鄴侯兩個印綬前往冀州鄴城封拜袁紹。
    袁紹接受了大將軍之位,並獲得都督冀、青、幽、並四州的軍事權,然後袁紹又故作謙虛,推辭了鄴侯。
    這一切,都是曹操的意思。
    經過這一番操作,曹操成功緩和了與袁紹的關係,也為他下一步取呂布奠定基礎。
    說到呂布,同年同月,呂布起兵擊破劉備。
    隻因為劉備屯兵小沛之後,漸漸聚攏散兵,很快有了約萬人。
    陳宮建議呂布不可讓劉備做大,劉備非池中魚。
    呂布從之,領軍擊破小沛。
    劉備隻好撤離,並於次年,來到曹操所在的許縣。
    兜兜轉轉,劉備不僅丟失了徐州,沒了落腳之地,還失去了很多將士,實力大大減弱。
    隻因為他沒有聽一個人的話,這個人還與曹操有著密切的聯係。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