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老鄭頭的保命策略
字數:3165 加入書籤
十二月十四日·安州軍營
朔風卷著細碎的雪粒拍打在軍營的旗幟上,發出獵獵聲響。中軍大帳前,漢王特使崔昂手持詔書立於階上,玄色官袍襯得他麵容愈發肅穆。帳下諸將按劍而立,甲胄在陰沉天色下泛著冷光。
\"奉漢王詔令——\"崔昂清朗的聲音穿透寒風,\"冊封楊忠為北庭大都督,華陰侯;羊侃為副都督,絳侯;李虎為左軍都督,安定侯;慕容紹宗為中軍都督,藍田侯;高昂為撫軍大將軍,冠軍侯。其餘諸將,各晉一級。\"
每念到一個名字,被點到的將領便上前半步單膝跪地。楊忠黝黑的麵龐繃得緊緊的,額角那道與羌胡交戰留下的傷疤微微發紅。他餘光瞥見站在右側的劉亮正衝他擠眼睛,不由得握緊了腰間佩刀。
\"...賜婚萬年縣主劉道福予北庭大都督楊忠,擇吉日完婚。\"
詔書念畢,劉亮一個箭步衝上來拍打楊忠肩膀:\"好你個楊三郎!終於成我妹夫了!\"他洪亮的笑聲震得帳前積雪簌簌落下,\"漢王早就跟我說過,要讓舍妹跟你!\"
楊忠耳根發燙,眼前忽然浮現出那個在涇州城頭為他係上平安符的倩影。劉道福那雙比隴山清泉還透亮的眼睛,總讓他這個在沙場上殺伐決斷的將軍手足無措。\"多謝大哥厚賜...\"他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粗糙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刀柄上纏繞的紅繩——那是在出征前縣主親手係的。
\"恭喜三弟!\"高昂的大嗓門在耳邊炸響,一雙粗糙的大手重重拍在楊忠肩上,\"咱們兄弟幾個,就差你沒成家了,我還一直讓大車給你物色,沒想到大哥早有準備……\"
\"妹夫!”劉亮大笑著拽過侍從捧來的酒壇,\"今日非得和我這個大舅子喝個痛快!”他轉頭對崔昂擠眉弄眼,\"崔參軍不如同去?聽說安州近來時興的《踏金枝》...\"
崔昂含笑拱手:\"軍師美意心領了,下官還有要事在身。\"他玄色衣袖在轉身時掠過楊忠臂甲,微不可察地頓了頓。楊忠會意,借口更衣暫離了喧鬧的人群。
後帳炭火正旺,崔昂從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大王命將軍在北庭招募三萬精銳,防備柔然入侵。\"他聲音壓得極低,\"更要注意與高歡任命的夏州刺史劉豐接觸。\"
楊忠盯著信箋上漢王私印的朱砂痕跡,眼前閃過這次二哥送來的那些新式長刀。他不動聲色地將信箋湊近燭火,跳動的火焰映亮了他眉骨上的舊傷:\"末將明白。\"
此時帳外傳來劉亮醉醺醺的叫嚷:\"楊三郎躲哪兒去了?莫不是怕了大舅哥的梨花釀?\"楊忠與崔昂相視一笑,再出帳時已是那個豪氣幹雲的北庭都督:\"劉大哥今日不帶夠三十壇好酒,休想走出我這大營!\"
—————
三百裏外的長安城飄著今冬第二場雪,鄭府暖閣內銀絲炭燒得正旺。滎陽鄭氏家主鄭道昭摩挲著手中的茶杯,看著對麵侃侃而談的韋夐。這位自詡\"逍遙公\"的京兆韋氏子弟,此刻眼中跳動著與他清高名聲不符的熾熱光芒。
\"漢王讓酈道元那個勘測水文的粗鄙之人主持吏考,分明是在羞辱我等士族!\"韋夐的玉簪在激動中微微顫動,\"家弟孝寬在玉壁立下汗馬功勞,可大王竟將讓那個寒門出身的黎磊出任河內都督!\"
鄭道昭輕啜一口茶湯,氤氳水汽模糊了他眼中的算計。他想起半月前長子鄭述祖在書房裏的哭訴——那孩子連《左傳》都能倒背如流,卻因策論中\"門第取士\"之語被漢王當場黜落。
\"韋賢弟慎言。\"鄭道昭狀似無意地瞥向窗外,假山後閃過一片黛藍色衣角。他故意提高聲音:\"大王推行均田製乃利國利民之舉,我等自當鼎力相助。\"
韋夐會意,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推過案幾:\"前日有童謠傳於市井——"金烏墜,玉兔升,未央宮裏換新燈"。\"他指尖在\"換\"字上重重一頓,\"來和的讖語,也該讓百姓們知曉了。\"
鄭道昭心頭一跳。那個小童預言漢王世子劉英\"非帝王相\"的事,早被繡衣衛嚴禁談論。他故作遲疑:\"這...若是觸怒大王...\"
\"兄長莫非忘了永嘉舊事?\"韋夐冷笑,\"當年司馬越能靠士族支持稱帝,今日...\"他突然噤聲,因為窗外傳來清脆的碎冰聲,像是有人踩斷了簷下的冰淩。
待聲響遠去,鄭道昭才緩緩展開竹簡。墨跡很新,顯然剛寫好不久。他忽然覺得炭火太旺,後頸滲出細密的汗珠。
鄭道昭暗想這計策太過冒險,若被漢王知曉,鄭氏怕是要遭滅頂之災。但他轉念一想,讓韋夐打頭陣也好,成則鄭家受益,敗則與己無關。
\"賢弟此計甚妙。\"鄭道昭撫掌讚道,\"不過行事需謹慎,莫要留下把柄。\"
韋夐見得到支持,興奮地站起身:\"兄長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當夜子時,鄭府角門悄然開啟。披著灰鼠裘的鄭道昭望著韋夐的馬車消失在雪幕中,轉身對陰影處低語:\"去告訴大王,京兆韋氏要謀反。\"暗處傳來衣袂摩擦聲,旋即歸於寂靜。
“家主,這樣做…”管家擔憂的說道。
“你看韋夐那個急不可耐樣子,和他共事,那是死路一條…”鄭道昭轉身拂袖而去。
此刻的未央宮內,劉璟正在燭下批閱軍報。當他看到楊忠回複的\"三萬新兵可於來年訓練成軍\"時,冷峻的眉眼稍霽。侍從輕手輕腳地呈上繡衣衛的密匣,他瞥見\"鄭府童謠\"等字眼,竟低笑出聲。
\"大王?\"侍從驚疑抬頭。
\"無妨。\"劉璟將密報投入炭盆,跳動的火焰照亮他的雙眼“讓漁網再張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劉璟又開口道:“高昂作戰有功,多虧鄭公舉薦,賜玉玦一枚…”
他又想起楊忠大婚在即,提筆在詔書上添了\"加賜鸞鳳和鳴錦帳一副\",突然很期待看到那個喜歡挖鼻孔的三弟收到時的表情。
窗外雪落長安,未央宮的飛簷下,冰棱正在悄然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