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大忽悠楊忠
字數:5848 加入書籤
時間回到今年三月份—————
安州的春日格外寒冷,北風呼嘯著穿過城牆的縫隙,發出淒厲的嗚咽聲,仿佛無數怨魂在城外徘徊。城牆上的旌旗在狂風中獵獵作響,守城士兵們裹緊了厚重的皮襖,呼出的白氣在空氣中迅速凝結成霜。
楊忠站在都督府的高台上,黑貂大氅在風中翻飛,露出內裏暗紅色的錦袍。他雙手背在身後,指節因寒冷而微微發白,卻渾然不覺。那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正一瞬不瞬地望著遠處沃野鎮的方向。
\"大人,您已經站了半個時辰了。\"親兵統領楊盛小心翼翼地上前,遞上一杯熱酒,\"天寒地凍,小心著涼。\"
楊忠接過酒杯,卻沒有立即飲下。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那笑容裏藏著太多算計。\"楊盛,你說沃野鎮的那些邊軍,此刻在做些什麽?\"
楊盛一愣,隨即答道:\"回大人,想必是在修補城牆,或是操練吧。邊鎮苦寒,他們日子不好過。\"
\"是啊,不好過。\"楊忠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喉嚨裏滾過一道火線,\"所以我們要給他們更好的選擇。\"
自從受任北庭大都督以來,楊忠嚴格執行大哥劉璟的軍令,用優厚的政策不斷吸納沃野鎮的邊軍。每月都有數十戶邊民拖家帶口投奔安州,而邊軍的逃兵更是與日俱增。楊忠知道,高歡的侄子高永樂此刻一定在沃野鎮暴跳如雷。
\"大人,夏州使者已到城門外。\"一名親兵快步上前,單膝跪地稟報。
楊忠收回目光,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是劉豐的弟弟劉雲?\"
\"正是。\"
楊忠臉上的表情瞬間鮮活起來,仿佛換了一個人。\"好,準備最上等的酒宴,我要親自迎接。\"他整了整衣冠,黑貂大氅下的手指輕輕摩挲著腰間玉佩——那是漢王劉璟賜予的信物。
轉身下台階時,楊忠在心中盤算著:劉豐派親弟弟來,說明夏州方麵已經坐不住了。高歡在鄴城鞭長莫及,北邊防務全賴這些邊鎮刺史。若能策反劉氏兄弟...
想到這裏,楊忠臉上的笑容更加熱切了。
城外,劉雲騎在一匹棗紅馬上,冷風如刀,刮得他臉頰生疼。他今年不過二十三歲,比兄長劉豐小了整整十歲,麵容俊朗卻帶著邊鎮軍人特有的粗獷。此刻他眉頭緊鎖,不斷嗬氣暖手,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完成兄長交代的任務——阻止楊忠繼續吸納沃野軍民。
\"劉將軍!久仰大名!\"
一個洪亮的聲音突然傳來,劉雲抬頭望去,隻見一位身材魁梧、麵容威嚴的青年男子大步流星地迎出城門,身後跟著一隊衣著光鮮的侍從。那人一身華貴裘袍,腰間玉帶在冬日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劉雲連忙翻身下馬,抱拳行禮:\"楊都督客氣了,劉某奉命而來,不敢當如此大禮。\"
楊忠一把拉住劉雲的手,那手掌溫暖幹燥,力道恰到好處。\"劉將軍說哪裏話!你我都是為朝廷效力,何分彼此?這天寒地凍的,快隨我入城暖和暖和!\"
劉雲被這突如其來的熱情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原本準備了一肚子強硬說辭,甚至做好了被冷遇的準備,卻沒想到楊忠如此禮遇。他偷眼打量這位北庭大都督——楊忠方臉闊額,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說話時中氣十足,舉手投足間充滿了武將的豪邁。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劉雲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跟著楊忠進了城。
一入城門,劉雲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街道兩旁張燈結彩,百姓們夾道歡迎,孩童們手捧鮮花,老人們躬身行禮,場麵之隆重遠超他的預期。更令他驚訝的是,這些百姓臉上的笑容真摯熱切,絕非強裝出來的。
\"楊都督在安州很得民心啊。\"劉雲忍不住說道。
楊忠哈哈大笑:\"安州百姓淳樸,隻要你真心待他們,他們自然以真心回報。\"說著,他指向路邊一位白發老者,\"那是城東的李翁,去年冬天他孫子得了急病,是我派人連夜請來大夫。如今每次我出門,他都要來道謝。\"
劉雲順著楊忠手指方向看去,果然見那老者正向他們深深作揖,眼中含淚。這一幕讓劉雲心中某處被輕輕觸動——在夏州,兄長雖然治軍嚴明,卻少有這般親民之舉。
都督府內,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酒宴。廳內炭火燒得正旺,溫暖如春。楊忠親自為劉雲斟酒:\"劉將軍遠道而來,楊某先敬你一杯!\"
酒是上好的汾酒,入口綿甜,後勁卻足。三杯下肚,劉雲隻覺得一股暖流從胃裏升起,驅散了全身寒意。席間楊忠談笑風生,從兵法韜略,到各地風土人情以及關中趣聞,竟無一不精。
\"楊都督見識廣博,劉某佩服。\"劉雲由衷道。
楊忠擺擺手:\"不過是少年時隨漢王走南闖北,見識多了些罷了。\"他故意提起漢王,觀察劉雲反應。
果然,劉雲眼中閃過一絲好奇:\"漢王殿下...是個怎樣的人物?\"
楊忠眼中立刻浮現出崇敬之色:\"漢王雄才大略,禮賢下士,更難得的是體恤百姓。他常說,天下劉姓本是一家,都流著高祖血脈,理應互相扶持。\"
劉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酒過三巡,他終於想起此行目的,放下酒杯道:\"楊都督,實不相瞞,此次前來是有要事相商。關於沃野鎮的邊軍...\"
楊忠立刻擺手打斷:\"劉將軍莫急,今日隻談風月,不談公事。來,嚐嚐這安州特產的鹿肉,可是從北山獵來的,鮮美得很!\"說著親自為劉雲夾了一塊烤得金黃流油的鹿肉。
劉雲無奈,隻得暫時按下公事。接下來的三天,楊忠日日設宴,夜夜笙歌,將劉雲招待得無微不至。白天帶他巡視安州城防,展示軍威;晚上則請來樂師歌伎,美酒佳肴不斷。楊忠還特意安排了幾位曾在沃野鎮駐守、如今投奔安州的軍官與劉雲\"偶遇\",這些人無不盛讚楊忠仁厚,安州生活遠勝邊鎮。
到了第五天,劉雲已經有些暈頭轉向,幾乎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這天夜裏,酒酣耳熱之際,楊忠突然壓低聲音道:\"劉將軍,其實我吸納沃野軍民,也是出於一片苦心啊。\"
劉雲醉眼朦朧地看著他:\"哦?此話怎講?\"
\"六鎮百姓常年戍邊,生活困苦。\"楊忠歎了口氣,眼中流露出真誠的同情,\"他們住的是漏風的土屋,吃的是摻沙的粗糧,冬日缺衣少食,夏日蚊蟲肆虐。我不過是想讓他們過點好日子。劉將軍出身邊鎮,應該比我更了解他們的艱辛。\"
這番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劉雲記憶的閘門。他想起自己幼時在邊鎮的貧苦生活——父親戰死後,母親帶著他和兄長艱難度日,寒冬裏三人擠在一張破炕上取暖,夏日則要忍受蚊蟲叮咬和缺水之苦。
\"楊都督仁厚。\"劉雲聲音有些哽咽,不知是酒意上湧還是真情流露。
楊忠趁機湊近,神秘地說道:\"其實,漢王殿下早有旨意,要善待六鎮軍民。你我都是漢室宗親,更該互相扶持才是。\"
\"漢室宗親?\"劉雲一愣,\"我們劉家是靈州普樂人,與漢王...\"
\"哎!\"楊忠打斷他,拍著他的肩膀笑道,\"天下劉姓一家親嘛!漢王常說,但凡姓劉的,都是高祖血脈,理應互相照應。劉將軍若有機會見到漢王,便知我所言非虛。\"
劉雲被這番話說得心頭一熱。他想起兄長劉豐雖然官至夏州刺史,但在高歡帳下始終不得重用,那些鮮卑大族出身的將領們總以\"邊鎮粗人\"的眼光看待他們兄弟。而楊忠口中的\"漢室宗親\",卻給了他們一個全新的身份認同。
又過了幾日,劉雲帶著滿腦子楊忠灌輸的想法,迷迷糊糊地返回了夏州。臨行前,楊忠贈他一塊上等玉佩,說是\"漢室宗親的見麵禮\"。
夏州刺史府內,劉豐正焦急地等待著弟弟的歸來。這位夏州刺史年約三十出頭,麵容剛毅,眉宇間刻著深深的皺紋,那是常年戍邊風吹日曬的痕跡。當他看到劉雲滿麵紅光地走進來時,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雲弟,事情辦得如何?楊忠可答應停止吸納沃野軍民?\"劉豐直截了當地問道。
劉雲笑著擺手,語氣輕鬆得不像話:\"大哥何必如此緊張?楊都督是個厚道人,他吸納邊民也是出於好意。\"
劉豐臉色一沉,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案幾:\"好意?你可知道高王若知曉此事,我們如何交代?\"
\"六鎮人多的是,高王還挨個數不成?\"劉雲不以為然地說道,語氣中竟帶著幾分楊忠的神態,\"咱們就別管了,讓楊忠自個兒折騰吧。\"
劉豐狐疑地看著弟弟,發現他腰間多了一塊從未見過的玉佩:\"雲弟,你在安州這些日子,楊忠都跟你說了些什麽?\"
劉雲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湊近兄長低聲道:\"大哥,楊都督說咱們都是姓劉的,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他說漢王認為天下劉姓皆是漢室宗親,理應互相扶持。\"
\"什麽?\"劉豐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猛地站起身,案幾上的茶杯被震得叮當作響,\"雲弟,你是被楊忠灌了迷魂湯了吧?咱們家世代都是靈州普樂人,那劉璟是中山人,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去啊!\"
劉雲卻不慌不忙地給自己倒了杯茶,慢條斯理地說道:\"大哥此言差矣。咱們給高王效力,那是給別人家打江山。若是替漢王效力,萬一有一天漢王坐了江山,咱們作為漢室宗親,豈不...?\"
劉豐聞言,心頭猛地一跳。他站起身來回踱步,內心掀起驚濤駭浪。高歡對他有知遇之恩,但弟弟的話又確實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欲望——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在邊鎮苦熬這麽多年,誰不想更上一層樓?
\"雲弟,這種話可不能亂說。\"劉豐壓低聲音,卻掩飾不住語氣中的動搖,\"高王待我們不薄...\"
劉雲見兄長有所鬆動,立刻趁熱打鐵:\"大哥,我聽說漢王即將與高王聯合攻打柔然。這可是個機會啊!我們何不趁機見見漢王?表達一下善意總不會吃虧的。\"
劉豐停下腳步,望向窗外。夕陽的餘暉灑在夏州城牆上,將一切都染成了金色。他想起自己這些年在邊鎮的艱辛,想起高歡帳下那些出身鮮卑名門的將領對他的輕視,又想起楊忠對弟弟說的\"漢室宗親\"...
\"罷了,\"劉豐長歎一聲,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就依你所言。但切記,此事必須謹慎,萬不可走漏風聲。\"
劉雲眼中閃過一絲得逞的光芒:\"大哥放心,我自有分寸。\"
當夜,劉豐輾轉難眠。他想起去年被高歡提拔他做夏州刺史時的情景,那時他跪在高歡麵前發誓效忠高氏。但如今,弟弟的話像一顆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權力的誘惑與忠誠的煎熬撕扯著他的心。
\"漢室宗親...\"劉豐喃喃自語,這四個字在他腦海中回蕩,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劉雲在自己的房中,正興奮地想象著見到漢王的情景。他撫摸著楊忠臨別時贈送的玉佩,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
\"總有一天,\"他低聲對自己說,\"我們老劉家也能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