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劉璟的帝王之術
字數:4954 加入書籤
成都城內,昔日的梁國益州刺史府門前,漢軍赤色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賀拔允立於府衙大堂高階之上,鎧甲未卸,腰間佩劍隨著他的步伐發出輕微的金屬碰撞聲。他目光如炬,掃視著魚貫而入的巴蜀各地官員,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穩定這片新占之地。
"下官參見大帥!"一名身著褪色梁國官服的中年男子跪伏於地,額頭幾乎貼到冰涼的石板,"巴東郡守趙元禮,願率全郡歸順漢王!"
賀拔允注意到這人雖然聲音顫抖,但眼神中透著一絲精明。他微微頷首,聲音渾厚有力"趙郡守請起。漢王有令,凡願歸順者,一視同仁;不願仕漢者,可攜家眷南返,我軍必禮送出境。"
堂下頓時響起一片低聲議論。官員們交換著驚訝的眼神,他們原以為漢軍會如梁國傳聞中那般凶殘暴戾,沒想到竟如此寬厚仁義。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臣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從人群中挪出。他身著舊朝官服,布料雖已洗得發白,卻依然整潔體麵。"老朽老朽年邁,欲回建康老家,不知大帥"
"來人!"賀拔允不等他說完便高聲喚道,聲音在大堂內回蕩。兩名親兵立刻上前聽命。"派一隊精兵護送這位老先生及其家眷南下,確保他們安全抵達梁境!再備白銀五十兩作為盤纏。"
老臣聞言,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深深拜倒,額頭磕在石板上發出輕響"大帥仁德,老朽老朽慚愧"他抬起頭時,眼中已有淚光閃動。
賀拔嶽站在兄長身側,手按劍柄,低聲道"大哥,這些人多是梁國舊臣,放他們回去,會不會"
"無妨。"賀拔允同樣壓低聲音,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讓他們回去宣揚我軍仁義,比我們自誇強百倍。況且"他銳利的目光掃過堂下眾官,仿佛能看透每個人的心思,"真心歸順的,才是我們需要的。那些心念梁國的,強留無益。"
待處理完官員們的去留問題,賀拔允命人張貼告示,宣布漢國新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均田製"——將蕭紀及各大世家占據的非法土地收歸國有,重新分配給無地百姓。
"大帥,"高賓手持一卷竹簡匆匆走來,竹簡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數字,"這是益州田畝冊籍,蕭紀名下良田竟有三十萬畝之巨!這還不包括他那些門生故吏代為持有的土地。"
賀拔允接過竹簡,冷笑一聲"難怪蜀中百姓怨聲載道。這些世家大族,食民膏血,卻不知反哺。"他猛地合上竹簡,"傳令下去,明日派將士到各個村落宣講均田政策,務必讓每個百姓都知曉漢王的恩德!"
——————
翌日清晨,一隊漢軍騎兵踏著晨露來到成都郊外的王家村。馬蹄聲驚起了樹梢的鳥雀,也驚動了村中的百姓。村民們見軍馬到來,紛紛躲入家中,緊閉門戶,隻從窗縫中偷看外麵的動靜。
領頭的校尉翻身下馬,摘下頭盔,露出一張年輕卻飽經風霜的臉。他將頭盔夾在腋下,露出和善的笑容"鄉親們莫怕!漢軍不搶糧、不抓丁,是來給大家分田的!"
一個膽大的老農從門縫中探出頭,臉上皺紋如同幹裂的土地"軍爺此話當真?老漢活了六十年,還沒聽說過當兵的給老百姓分田。"
"千真萬確!"校尉從懷中取出一卷布告,小心翼翼地展開,"漢王有令,沒收蕭紀和各大世家的田地,按人頭分給無地百姓。成年男子每人四十畝,女子二十畝!"
消息如野火般在村中蔓延。不一會兒,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將校尉團團圍住。有人伸手想摸那布告,又怕弄髒了,手伸到一半又縮了回去。
"軍爺,我家五口人,能分多少畝?"一個麵黃肌瘦的中年漢子擠到前麵問道。
"分了田,賦稅幾何?"一個精明的老婦人緊接著問。
"若是世家大族回來討要,該如何是好?"年輕人則更關心土地的永久性。
校尉耐心地一一解答"賦稅二十稅一,比梁國時輕得多!至於世家"他拍了拍腰間的佩刀,刀鞘發出沉悶的聲響,"有漢軍在,誰敢奪你們的田?"
老農聽完,突然跪倒在地,粗糙的雙手顫抖著撫摸校尉的靴子"老漢老漢活了六十歲,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田地!"淚水順著他溝壑縱橫的臉頰滾落,"漢王萬歲!漢軍萬歲!"
周圍的村民見狀,也紛紛跪下,有人甚至激動地哭出聲來。校尉連忙扶起老農,自己的眼眶也有些發熱。他想起自己家鄉被世家霸占的土地,想起餓死的妹妹,心中對漢王的忠誠又深了幾分。
類似的場景在巴蜀各地上演。短短數日,漢軍的聲望在民間達到了頂峰。百姓們自發地為漢軍送糧送菜,甚至有青年主動要求參軍。"保衛漢王,保衛我們的田地!"成了最響亮的口號。
——————
八百裏加急的快馬日夜兼程,將巴蜀大捷的消息送至長安。馬蹄聲驚醒了沉睡的都城,尚書令長孫儉連夜召集五相緊急議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燭光搖曳的議事廳內,長孫儉展開戰報,眉頭卻未舒展"賀拔將軍已平定巴蜀,蕭寶夤授首,蕭紀被俘。"他環視在座諸位重臣,"但人事任命需漢王親自定奪,尤其是五品以上官員。"
左仆射蘇綽沉吟道"巴蜀地險民富,易守難攻。當年昭烈帝據此而成帝業,不可不慎。"
"正是此理。"長孫儉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速派快馬將戰報送至新野,請漢王定奪。"
信使換馬不換人,一路飛奔,終於在十日後抵達新野大營。當他跌跌撞撞衝入中軍大帳時,鎧甲上還帶著沿途激起的塵土。
劉璟看完戰報,朗聲大笑,笑聲震得帳內燭火搖曳"好!賀拔兄弟果然不負所托!"他隨即收斂笑容,若有所思地摩挲著戰報的邊緣,"隻是這巴蜀之地"
"大王可是在憂心巴蜀治理?"軍師劉亮適時出現,拱手問道。
劉璟將戰報遞給他"亮弟且看。賀拔允處置得當,但巴蜀遠離中樞,易成割據之勢。當年先祖據蜀而成帝業,孤不得不防。"
劉亮仔細閱讀戰報,眼中閃過讚賞"賀拔將軍允文允武,實乃良才。不過"他話鋒一轉,聲音壓低,"正因巴蜀險要,更需謹慎安排。一著不慎,恐成心腹之患。"
劉璟走到沙盤前,凝視著蜀地地形,手指在成都位置輕輕點了點"二弟高昂性格魯莽,不宜鎮守;三弟楊忠在北庭防備草原;於謹老成持重,鎮守隴西多年;獨孤信新定河西未久;李虎我又需帶在身邊"
劉亮撚須微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大王,何不將巴蜀一分為三?"
"哦?"劉璟挑眉,示意他繼續。
劉亮手指沙盤,在蜀地劃出三個區域"獨孤信可任瀘州刺史、南中都督,督南中諸軍事;賀拔允升任鎮西大將軍,都督巴蜀諸軍事,坐鎮成都;高乾出任梁州刺史,都督益北諸軍事。"
他稍作停頓,繼續道"至於於謹,可改任安西大都督,督河西三州;隴西都督由李賢接任。如此,各方製衡,無一人可坐大。"
劉璟眼中精光閃爍,拍了拍劉亮肩膀"知我者,亮弟也!"他略一思索,補充道"賀拔嶽作戰有功,升任衛將軍,調回長安都督中軍。如此,賀拔兄弟一在外,一在內,互相牽製。"
劉亮深深一揖,衣袍發出輕微的摩擦聲"漢王英明!此安排既論功行賞,又防微杜漸,可謂兩全其美。"
劉璟望向帳外,夕陽將天空染成血色。他忽然想起一事,轉身問道"南中地區至今毫無反應,你怎麽看?"
劉亮神色凝重,眉頭緊鎖"梁國對南中一向放任自流,當地豪強自成一體。臣建議先穩固巴蜀,待時機成熟,再圖南中。"他上前一步,聲音更加低沉,"眼下我們還是要把目光放在陳慶之的八萬梁軍身上。"
劉璟點頭稱是,隨即喚來書記官"即刻起草詔令,按方才所議安排巴蜀人事。另,傳令賀拔允,善待蜀中百姓,嚴格執行均田製,但有違令者,嚴懲不貸!蕭紀荼毒巴蜀,交給當地百姓審判!"
——————
夜幕降臨,新野大營燈火通明。劉璟獨坐帳中,凝視著搖曳的燭火,思緒萬千。拿下巴蜀隻是第一步,如何治理好這片土地,才是真正的考驗。他想起那些分到土地的百姓的笑臉,又想起那些世家大族陰鷙的眼神,心中明白,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與此同時,成都城外三十裏處的一處隱秘山莊內,幾名未被抓獲的梁國餘黨正在密謀。燭光將他們的影子拉長,扭曲地投射在牆上。
"漢軍勢大,不可力敵。"為首的男子麵容陰鷙,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不過,他們想在蜀地站穩腳跟,沒那麽容易"
另一人低聲道,聲音如同毒蛇吐信"已經聯係了南中幾個大族,他們對漢國的均田製極為不滿。尤其是爨家,世代積累的田產若被均分,損失難以計數。"
"好!"為首者眼中閃過狠毒的光芒,"等漢軍主力離開,就是我們反攻之時!告訴爨家,隻要他們起兵,我們裏應外合,奪回成都後,他們的田產不僅悉數奉還,還可分得更多!"
夜風嗚咽,卷起山莊外的落葉,仿佛預示著平靜表麵下的暗流湧動。遠處,成都城的輪廓在月光下若隱若現,城牆上漢軍的旗幟依然高高飄揚,卻不知風暴正在醞釀。
喜歡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北魏謀國這個玄德太強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