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朱元璋:咱不管,咱就要錢糧,你們想辦法!
字數:6705 加入書籤
林豪連眼皮都沒動一下,
如木樁一般立於原地,
沒有如以前早朝那般出列勸諫。
我已經吸取了過往的教訓,
每天細水長流的勸諫,隻會讓老朱麻木,反倒提高了他對我的容忍度,
所以,我應當蓄勢待發,化零為整,搞一把大死諫,
在此之前,
我得先串聯結勢,
抬高了自己的位份,
引起老朱真正的忌憚,
而後再去勸諫、觸怒他,
隻有這樣,我才能成功求死。
禦座上的朱元璋,目光掃過林豪,也發現對方紋絲不動,頓覺驚訝,
這混球咋不站出來了?
他不是一上早朝,就要逮著機會勸諫幾句的麽?
這是轉性子了?
還是昨日,被連環覆車事故,嚇破膽了?
幸虧咱英明,從後世預知情況之後,
讓宋忠阻止他坐馬車,
隻不過,
這混球改命了,
老二卻是莫名其妙地坐車經過六角巷發生覆車,
真是太邪乎,
還好老二沒啥事,
否則咱算是拿兒子換人才了。
大殿沉寂片刻之後,
朱元璋見文武大臣沒有出列奏事,遂輕輕抬手,
隨侍太監會意,立刻大喊一聲,
“退朝!”
朱元璋在官員的三跪九叩之中,起身走下禦台,離開大殿去往禦書房。
······
小半個時辰之後,
六部高官奉詔前來議事,朱允炆也如一樣負責“打下手”。
朱元璋簡單地翻看了一眼,戶部的財政計劃奏本,頓時眉頭緊蹙,
“趙勉,新的一年,預估的財稅怎麽收入才?千萬兩?”
“就比去年設定的目標值,多那麽一百多萬兩?”
“還有,這支出?”
“咱都砍掉了一大截宗室供俸了,怎麽還那麽多?”
“你們戶部到底有沒按咱的旨意,去想辦法開源節流?”
戶部尚書趙勉深吸一口氣,站到中間,
他早就預料到了皇帝會有此問,並已經想好了穩妥的應答話語,
“陛下,息怒!”
“戶部已經想盡了辦法,”
“國家財政主要靠田賦和丁稅兩項收入,雖然當下朝廷在大力鼓勵墾荒,但更具政策新開荒田畝免稅三,今年需繳稅的田畝總量,其實並沒有增加多少,”
“這幾年人口雖然增多了,但百姓們大多都以服徭役形式抵交丁稅。”
“至於開支增多,是按照計劃,本年度要擴建中都鳳陽城,興修西北地區的多條官道,”
“還要預留好將來北方用兵的軍餉,”
“相較種種支出,”
“省下的那些宗室供俸,有些不足了。”
趙勉還是把朱元璋的目光,往宗室供俸問題上引,
因為那一項,是最容易節流的,
隻憑皇帝個人意願就好。
實際上,
趙勉恨不得皇帝的調改宗室供俸力度更大一些,
皇帝隻是減少了郡王層級及其以下宗室爵位的供俸,
占據最大頭的親王供俸,可沒減少,
皇帝的兒子眾多,
而且春和宮的幾位皇孫,依舊享受親王的待遇,
本年的宗室歲供,支出依然龐大。
聽著趙勉“無懈可擊”的回答,
朱元璋眉頭幾乎擰成了川字,
他翻到宗室歲供支出那一項,
發現上麵的金額依舊很大,僅比去年少了幾萬石糧。
他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的確是咱的調改太保守了,
親王一級的供俸沒有減少,依舊是一萬石糧
郡王的雖然砍半了,隻有一千石糧,但咱十個孫子的歲供加起來才抵一個兒子,
而咱現在又沒曾孫,第三等的鎮國將軍歲供是零,
這次調改宗室製度,是對將來宗室人口多了的局麵有助力,
可對當下的朝廷開支節流,沒有明顯幫助。
不對,
將來宗室人口多了之後,這次的調改也太過保守,
宗室們還是在漢地相互內耗,
還是得向外“打出去”,
說到底,
又繞回到錢糧不足這個根本問題上。
朱元璋眼眸微眯,將奏本往桌上一丟,
“咱不是來聽你訴苦找原因的,咱要的是開源節流的辦法,”
“你們自己想也好,集思廣益也罷,你戶部必須牽頭找出策略,”
“否則,咱拿你這主官是問。”
“陛下?!這。。。”趙勉大吃一驚,
皇帝這分明是在耍賴!
“不必多說,先想出好點子,再講困難。”朱元璋揮揮手,不給他推脫的機會,
咱自己一時想不出搞錢糧的點子,
隻能把問題,拋給下麵人。
“是!”趙勉再接回了“大難題”,欲哭無淚,
本就不高的個子,因為“重壓”,顯得更加矮小。
······
議事結束之後,
眾高官退出禦書房,
朱元璋斜靠在禦椅上,見朱允炆在一旁收拾完奏本,想著考校一下孫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允炆,朝廷開源節流這塊,你可有什麽想法?”
“說來聽聽。”
朱允炆眉頭微挑,
皇爺爺果然會考孤難題,
幸虧孤讓黃師傅他們準備了一些治政、學識方麵的材料,而且財稅方麵也有列舉,孤不至於被動,
他放下奏本拱手說道,
“稟皇爺爺,孫兒才疏學淺,隻能想到一個笨辦法,”
“就是不要急於擴建中都鳳陽。”
“說下去。”朱元璋立時眉頭微蹙。
見皇爺爺麵露不豫,但還說話的語氣依舊平緩,
朱允炆繼續解釋道,“中都乃是我朱家故土,建好家鄉的確是我輩子孫之責,”
“然事有輕重緩急,眼下朝廷需要錢糧的地方很多,”
“中都現已是初具規模的中城,已經能滿足眼下百姓的需求,”
“所以臣孫想著可以緩一緩,等以後朝廷富裕了再繼續擴建。。。”
朱元璋嘴角微彎,點頭誇讚道,
“不錯!”
“這的確是一個穩妥的節流法子,”
“你能想到這一層,是用了心的,咱甚是欣慰。”
允炆行事偏穩妥,果然是一個守成之君的好苗子,
有標兒的影子,
很值得咱去扶立。
朱允炆見皇爺爺麵露喜色,並誇讚自己,想著借機為自己的母妃求返,
“皇爺爺,說道鳳陽,”
“母妃探親已久,而且在那邊過年,”
“孫兒甚是想念,可否請皇爺爺下詔將她召回?”
朱元璋聞言,眼眸閃過一絲銳氣,
咱是想著調整掉東宮署官們,讓呂氏先遠離允炆,
變得更銳意進取一些。
但現在看來隻實現了一半,允炆和林豪的結還是很深,
這呂氏畢竟是太子妃,
一直遠離京城,不利允炆的位份穩固,
還是得讓她回來才行。
讓允炆和林豪多走近,咱另想辦法,
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些差事,讓他們一起辦。
想定主意之後,朱元璋淡淡地說道,
“準了!”
······
散班之後,
林豪就被宋忠拉到了金樽坊,
說是有一幫喜好文學的“朋友”,
仰慕他的文采,想認識一下。
換以前,
林豪一心求死,最討厭這種應酬,
但現在不同了,
他要廣結人脈,抬高自己的位份,引起皇帝真正的“忌憚”繼而成功求死。
當林豪步入雅間,看見一群黑臉大漢,起身朝自己見禮,頓覺無語,
這些人分明就是武官出身,
隻怕連字都識不全,
哪裏會懂文學?
這種攀關係的“切入點”,實在太生硬了。
喜歡大明:我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