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鄭人買履

字數:1730   加入書籤

A+A-


    鄭國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位十分憨厚卻又古板的男子,他姓趙,是鄭國一個普通的農民。趙某雖不富裕,生活卻也安穩。一日,他腳上的鞋子破得實在無法再穿,於是在清晨的曦光中,他踏上了去集市買新鞋子的路途。
    出發前,趙某坐在自家門檻上,脫下那雙破舊不堪的鞋子,拿起一根長長的麻繩和一塊光滑的木板。他將腳踩在木板上,用麻繩小心翼翼地沿著腳的邊緣一圈又一圈地測量著長度,口中還默念道:“這回可得記清楚了,可不能像上次一樣,買回來的鞋子要麽太大,踩腳,要麽太小,擠得慌。” 終於,他將測量好的長度用刀子刻在木板的邊緣,這才心滿意足地將木板收了起來,準備出發。
    集市上人聲鼎沸,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趙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目光如炬,直奔向賣鞋子的攤位。攤主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的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鞋子,有輕便的布鞋、結實的麻鞋,還有精致的皮鞋,五花八門,看得趙某眼花繚亂。
    趙某拿起一雙看起來十分舒適、做工精細的鞋子,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歡。他伸腳試穿了一下,鞋子的大小似乎剛剛好,不擠也不鬆,腳感十分舒適。趙某心中暗喜,正準備詢問價格,卻突然想起自己放在木板上的尺寸。
    他猛地一拍腦袋,自言自語道:“糟糕,忘記帶尺寸了。” 攤主聽到這話,疑惑地問:“客官,您這是要買鞋子嗎?既然鞋子合腳,那便買下吧,還等什麽呢?” 趙某卻搖搖頭,一本正經地說道:“那可不行,我之前在家裏已經量好尺寸了,這鞋雖然現在穿著合腳,但說不定回家途中受熱膨脹,或者受潮縮小了呢。要是沒我的尺寸,我可不放心買。” 攤主聽了,覺得這人真是迂腐至極,但還是好心提醒道:“客官,現在穿上合腳,就不會有大問題的。”
    可趙某卻對攤主的好意視而不見,他堅定地說道:“那可不行,我是個講原則的人,我做事向來嚴謹,一定要按照尺寸來買鞋,不能隨隨便便做決定。” 說完,他便匆忙往家趕去。集市離他家有段距離,趙某一路小跑,累得氣喘籲籲,汗水濕透了衣衫。
    當他滿頭大汗地回到家,翻箱倒櫃地找出那塊木板後,又急匆匆地往回趕。等他再次來到集市時,天色已晚,集市上的人早已散去大半,攤主也正收拾東西準備回家。攤主看到氣喘籲籲的趙某,無奈地搖搖頭,說道:“客官,這都要收攤了,您還是改日再來吧。” 趙某卻急得直跺腳,說道:“不行啊,我大老遠跑回家拿尺寸,這鞋我一定要買下,不然我這白跑一趟可不值了。”
    最後,攤主實在是拗不過趙某的執著,隻好將鞋子賣給了他。趙某拿著鞋子和木板,心滿意足地回家了。他坐在燈下,仔細地將鞋子和木板上的尺寸對比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半點差錯。確認無誤後,他這才安心地將鞋子收起來。
    第二天,趙某穿著新鞋出門,卻發現鞋子有些緊,腳趾被擠得生疼。他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中,又拿出木板仔細比對,卻始終沒發現尺寸有誤。他搖頭歎道:“這真是奇怪,明明按照尺寸買的鞋,怎麽穿著就不舒服呢。” 此事在鄭國迅速傳開,人們紛紛嘲笑趙某的迂腐和教條。
    “鄭人買履” 這則故事通過趙某因過於死守教條,不懂得變通,而鬧出了笑話。成語 “鄭人買履” 比喻那些隻相信教條,而不顧客觀實際的人,諷刺了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的行為。這個故事提醒我們要靈活處理問題,不能死守規則,應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喜歡成語故事科普請大家收藏:()成語故事科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