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藕斷絲連
字數:1827 加入書籤
在古代江南水鄉,有一座被蓮荷環繞的小鎮,名為青蓮鎮。這裏河道縱橫,家家戶戶都以種植蓮藕為生。小鎮居民世代和睦相處,但其中兩戶人家——林家和張家,卻有著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緣。
林家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名叫小蓮。她自幼在蓮塘邊長大,天生麗質,性格溫柔善良,尤其擅長繪製荷花,筆下的荷花栩栩如生,仿佛能隨風綻放。小蓮常在自家後院的蓮塘邊寫生,那裏的蓮藕肥美,荷葉田田,是她從小玩到大的地方。
張家則有個與小蓮青梅竹馬的少年阿勇,他是家中的長子,自幼父母雙亡,被張家收養。阿勇生得高大英俊,性格豪爽耿直,有一雙巧手,能做出各類木工活。林家與張家是世交,小蓮的父親林員外和張家的家長張員外自幼一起長大。但上一代人曾因藕田的邊界問題發生過爭執,雖然後來和解,可兩家關係一直不溫不火。
小蓮與阿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們常一起在蓮田裏捉魚摸蝦,或在月色下聽蛙聲一片。小蓮愛畫荷,阿勇便用木頭為她雕荷葉、荷梗、蓮蓬。有一次,小蓮在蓮塘邊畫荷,不小心落入水中,是阿勇跳入塘中救了她。自那以後,小蓮對阿勇暗生情愫,阿勇也對小蓮關懷備至。
小蓮十六歲那年,林家的藕田突遭蟲害,蓮藕歉收。林員外性格要強,不願求助張家。可阿勇私下裏卻幫林家偷偷挖出未受損的藕種,還幫忙培育新苗。小蓮看在眼裏,心中感動,對阿勇的情意更深。她以荷葉為題,畫了一幅《荷下情深》,將畫悄悄放在阿勇常去的木工坊。
阿勇收到畫後,心知小蓮的心意。他也精心打造了一隻木船,取名 “連心舟”,想帶小蓮泛舟蓮塘。可就在這時,林員外為攀附權貴,打算將小蓮嫁給鎮上富戶王家。小蓮得知後,心如刀割,她夜闖張家,想告知阿勇。卻不想阿勇正因藕種之事被張家責罵,張家認為他偏袒林家,有違家族利益。阿勇負氣出走,留下一張字條,說要外出闖蕩。
小蓮在張家外呼喊阿勇,可無人應答。她絕望至極,奔回自家蓮塘,跳入水中。所幸阿勇去碼頭打工時路過,聽到動靜跳入水中救起小蓮。他怒斥小蓮不懂事,可眼中卻滿是心疼。小蓮哭訴自己要嫁給王家,阿勇沉默良久,摘下小蓮鬢角的荷花,輕輕放在她手心:“這花,開在淤泥,不染世塵。你我情誼,雖如藕斷,絲卻相連。” 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
小蓮出嫁那日,蓮塘邊飄著細雨。她望著遠處霧蒙蒙的水麵上,熟悉的身影已不在。婚船啟動,小蓮突然大喊:“停船!” 她掀開蓋頭,跳入水中,向著岸邊遊去。岸邊,阿勇帶著一身傷痕歸來——他被人騙去礦山做苦力,曆經磨難才逃回。聞訊而來的張家和林家人都驚呆了。
小蓮哭著告訴阿勇自己不願嫁人,阿勇也表明自己從未割舍過她。張家和林家的長輩們看到兩人如此情深,又念及兩家多年的糾葛,終於釋懷。林員外當眾向張家道歉,承認自己為了女兒婚事一度迷失本心。張家也承認當年對阿勇的錯怪。
兩家在蓮塘邊擺下和宴,小蓮和阿勇緊緊相擁。小蓮的蓋頭滑落,露出鬢角幹枯的荷花。阿勇輕撫那朵花,就像撫慰他們曾經的分離。他從懷中取出一個木盒,裏麵是他用蓮藕絲精心編織的項鏈,絲絲相連,永不分離。
“藕斷絲連” 這個成語通過小蓮和阿勇的故事得以流傳。它常用來比喻表麵看似斷絕關係,實際上仍有牽連。這種牽連可以是未了的情感、未斷的緣分,或是難以割舍的責任與情誼。它不是簡單的 “斷” 或 “不斷”,而是一種複雜的情感狀態,蘊含著人性深處對聯係的渴望和眷戀。無論是在情感糾葛還是人際關係中,它都提醒著我們:有些聯係即使被外力扯斷,內在的絲線仍會頑強地維係著過往,成為生命中難以磨滅的痕跡。
喜歡成語故事科普請大家收藏:()成語故事科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