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正是辭官的好時機!

字數:8004   加入書籤

A+A-


    版權?那是什麽玩意兒!
    報社裏的喧鬧暫且不提,《水滸傳》刊載的事就這麽定了下來,大家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顯然,大家都對這本足以開宗立派的話本心知肚明。
    第三日,新一期的大明周報再次麵市。
    而就在讀者們毫無察覺之際,《水滸傳》第一回的上半部分正式刊載。
    胡大老爺之所以選擇斷章,實屬無奈,每回字數實在太多。
    放在後世或許不算什麽,但擱在這個年代,確實有些驚人。
    尤其是這大明周刊采用雕版印刷,字體若按後世算法,至少也是二號字大小,若每回完整刊登……
    恐怕這遝報紙還得再厚上大半。
    不過,隨著這期大明周報逐漸售出,《水滸傳》終於展現出了它應有的光芒。
    “師傅,您看到了嗎?這是您的遺作啊,終於問世了,您若在天有靈,也該欣慰了!”
    羅貫中作為最掛念此事的人,自然不會忘記買上一份報紙。
    這不,剛發行就立刻入手了。
    如今他正抱著報紙急匆匆趕回客棧,躲在房中祭奠自己的老師。
    而其他讀者,如今也終於察覺到了這篇《水滸傳》的精妙之處。
    “嘖嘖,這故事講得真有意思,居然還是宋代的故事呢……”
    “你懂什麽?這話本的作者是借古諷今啊!”
    “胡說八道!大宋軟得不行,我大明可是武德充沛得很!”
    “切,你們啊,何必琢磨這些沒用的,你們一個個的能當丞相還是部堂?還不如好好看話本呢!”
    “對對對,這些國家大事跟我們這些閑人無關,不如看看話本,這話本寫得真好!”
    “哈哈哈,有意思,連求神拜佛的事兒都拿到朝會上商量了,難怪宋代那麽無用!”
    “你們沒發現這話本寫得栩栩如生嗎?簡直就像親眼看到了一樣!”
    “有意思,真有意思,我跟你們不一樣,我當年沒退休前也是要上朝的,朝會還真就是這樣。”
    “是嗎?那這作者還真是個妙人啊!”
    “就是不夠看啊,這報紙怎麽摳摳,連一整回都舍不得放出來,難不成擔心我們買不起?”
    (本章完)
    《水滸傳》果然如胡大老爺之前預料的那樣,火了。
    尤其是當整回內容全部發布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這本奇書。
    “不知那洪太尉放走的究竟是什麽魔星,又會引發怎樣的災禍啊!”
    “想想也知道,無非是百姓更加困苦罷了。
    要知道宋朝本就動蕩不安,若再多幾個魔星,恐怕會更加混亂!”
    “照這麽說,你們覺得元末時是不是也有魔星作亂?”
    “那當然有!大元氣數未盡時,正是陛下真龍出世,才斬斷了他們的氣數!”
    “沒錯,上天本就庇佑我們炎黃子孫,漢家王朝的建立是理所當然的!”
    “……”
    可以說,《水滸傳》的發布,給原本就被《大明周報》攪得沸沸揚揚的應天府,又增添了幾分熱鬧。
    此時的羅貫中,心中滿是喜悅。
    畢竟,他老師臨終前的唯一心願,就是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巨作能夠發表。
    如今,不僅發表了,還在應天府引起了轟動。
    照這勢頭來看,將來恐怕還會傳遍天下。
    這……真是大喜事啊!
    一想到老師的遺願完成得如此圓滿,羅貫中心中頓時湧起一陣欣喜。
    不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這件事能成,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胡大老爺的點頭。
    沒有胡大老爺的首肯,就算其他官員識貨,也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發表。
    哪裏能像現在這樣,前天交稿,今天就能付梓。
    說到底,還是胡大老爺慧眼識珠。
    這份恩情,胡大老爺或許不在意,但羅貫中卻不能忘。
    想到這裏,羅貫中沉默片刻,開始在自己藏得最深的包裹裏摸索起來。
    不多時,他從包袱的最內層摸出了一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布團。
    看著手中的布團,羅貫中眼中滿是懷念地看了片刻,隨後一咬牙,將其打開。
    布團包裹得極為嚴實,一層又一層,厚厚地包裹著。
    等到大半個床榻都鋪滿了布條後,終於露出了最裏麵的“寶物”真容。
    竟是一顆略帶淡金色的珍珠。
    羅貫中怔怔地看著這顆老師留下的金珠,深吸了一口氣,隨後小心翼翼地將其放進荷包中。
    接著,他急匆匆地出門,找了一家在他看來靠譜的當鋪,當了五十兩銀子後,轉身走進了旁邊的茶店。
    羅貫中取出四十兩銀子,買了兩罐他從未見過的好茶,精心包裝後,再次踏入了大唐周報社的大門。
    胡大老爺聽說羅貫中又來了,不由得疑惑地眨了眨眼。
    稿子不是已經發了嗎?
    就算要結算稿費,也不至於這麽急吧。
    難道他把《三國演義》帶來了,打算發表這部奇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若真是如此,那可就有趣了。
    師徒二人的作品同台競技,文壇上必定會掀起一場。
    然而,當羅貫中被引入房中,雙方寒暄過後,他一開口,便讓胡大老爺無言以對。
    “胡大人,學生家境貧寒,本想買些好東西來感謝您。”
    “可學生把老師給的金珠當了,也隻能買得起這兩罐茶葉。”
    “學生知道,大人您位高權重,家中富庶,自然不會在意這些俗物。”
    “隻是,這已經是學生能找到的,最能表達謝意的物件了,還請大人收下!”
    胡大老爺看著推到自己麵前的兩罐茶葉,心中一陣無奈。
    他抬頭看了羅貫中一眼,又低頭看了看茶葉罐上醒目的“胡”字印記,歎了口氣。
    “小羅啊,你一番好意,本官本不該多說什麽。”
    “不過以後就不必如此了!”
    “倒不是本官嫌棄你的東西,而是你買的時候也沒打聽打聽?”
    “但凡你跟人打聽一下,就會知道,你去的那家茶店就是本官開的啊!”
    “你買我家的東西送我,這不是瞎胡鬧嘛?”
    “啊???”
    羅貫中一聽胡惟庸這番話,頓時愣住了,再仔細一看。
    果然!
    那罐子上還印著一個醒目的“胡”字。
    雖然應天府姓胡的不止胡大老爺一人。
    但能把天南海北的極品、上品茶葉湊到一起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唯有胡大老爺,門生故舊遍布大明。
    他直接寫信給那些在當地當父母官的學生,讓他們給自己供貨。
    每一筆都是實打實的買賣!
    不管采購價多貴,這邊都要翻倍賣出去,根本不愁銷路!
    當然了,這點小產業,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羅貫中目光在茶葉罐與胡惟庸之間來回遊移,反複打量,最終無奈地笑了笑,拱手說道:“大人,學生獻醜了!”胡惟庸微微一笑,目光落在羅貫中身上,從他的衣著和麵容便能看出他生活的窘迫,於是開口說道:“本官的大明周報社設有編輯和文書兩個職位,工作內容相差無幾。
    你雖無科舉功名,但在寫作,尤其是話本創作方麵頗有造詣。
    因此,本官邀請你到報社擔任文書一職,雖隻是九品,但每月的俸祿加上獎金足以維持生計,你意下如何?”羅貫中一聽,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
    他從未參加過科舉,雖然讀過不少雜書,也研習過四書五經,但若真去應試,未必能中。
    如今能跳過科舉直接為官,何樂而不為?即便這官職低微,晉升空間有限,無法與那些手握大權、前途無量的官員相比,但羅貫中仍然心滿意足。
    他甚至覺得大明周報社正是像他這樣人的最佳去處。
    不用費心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隻需與文字打交道便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胡惟庸此舉也不過是隨手為之,見羅貫中生活艱難,便順手相助罷了。
    至於他自己,嗬嗬,事情已了,正是辭官的好時機!
    大明,應天府,坤寧宮內。
    平日裏威嚴莊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此時卻完全沒有的架子。
    他像懶漢一樣斜倚在床榻上,一張絨毯搭在胸腹間,雙腳高高翹起,二郎腿一搖一晃,嘴裏還哼著不知名的小調,臉上滿是興致勃勃的笑容,手裏正拿著一份在應天府赫赫有名的大明周報。
    “嘖嘖,皇後,你瞧瞧,這幫人肯定會湊在一起。”此時,皇後身著家居服,頭上僅插著一支木釵,正坐在床榻邊,眯著眼睛專心刺繡一塊帕子。
    朱元璋那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馬皇後隻是抬眼瞥了他一眼,並未放在心上。
    “怎麽?看個話本還琢磨起那些事兒來了?”
    “你之前不是說,那些不過是江湖草莽的故事嗎?”
    “怎麽現在扯到那些事情上去了?”
    朱元璋被馬皇後當麵數落,不但沒生氣,反而笑嗬嗬地回應。
    “哈哈,沒錯,確實是草莽的故事,可這故事寫得好啊!”
    “尤其是它不像那些酸儒那樣咬文嚼字,咱看得輕鬆,而且還特別有意思。”
    “至於為什麽咱能看出這故事以後會如何發展,那是因為咱當年也是這麽走過來的啊!”
    “這些老本事怎麽能忘了呢?”
    “所以,咱一眼就看出來,這故事必然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遲早的事罷了!”
    馬皇後聽著自家丈夫篤定的話語,絲毫不懷疑,隻是停下了手中的活,轉過身看向朱元璋。
    “那…這話本,你不該禁了?”
    “畢竟說的是那些事兒,到時候豈不是人心浮動,反而壞了大事?”
    朱元璋笑著搖了搖頭。
    “皇後別急,這事其實之前惟庸已經派人跟咱說過了。”
    “那些人就算鬧騰起來,到時候也會被招安,然後成為忠臣良將,為國效力!”
    “有這種結果在,自然不算壞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到這兒,朱元璋收起笑容,冷笑了一聲。
    “惟庸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有些人啊,不用教,天生心善,見不得壞事;”
    “可有些人,就算沒人挑撥,自己也能跳出來禍亂大明!”
    “所以啊,隻要大多數人不亂,大明就不會亂!”
    馬皇後聽了這番話,輕輕點頭。
    “這話倒是實在!”
    “說白了,你能照顧得了大多數人就不錯了,怎麽可能麵麵俱到?”
    “十個指頭還不一樣長呢!”
    朱元璋也有些感慨。
    “說到這兒,咱就更加佩服惟庸了。”
    “皇後,你說他那腦子到底怎麽想的?”
    “你看這報紙,看似不起眼,不僅把咱的政策傳遍天下,還能用這些話本故事吸引人來看。”
    “若是隻有朝廷的消息,百姓偶爾聽人念一回,也就罷了!”
    “畢竟,聽起來枯燥無味啊!”
    “可有了這話本就不一樣了,為了聽這話本,他們自然會留意報紙上還有沒有其他消息!”
    “瞧!這麽一來,咱的政策不就傳到老百姓耳朵裏去了?”
    “這樣一來,若是某個地方的混賬想要糊弄百姓,那百姓可就有話說了啊!”
    “畢竟,他們都已經從報紙上聽到消息了,咱大明皇帝親自題字,大明前任弄出來的報紙,總不能騙人吧!”
    “可若是咱的報紙沒騙人,那騙人的是誰,不就一清二楚了嘛!”
    馬皇後驚訝地轉過身,看著朱元璋。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