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胡仁彬仙糧成熟
字數:8710 加入書籤
他創立的大明周報社更是家喻戶曉。
如此背景,普通人見了胡大老爺都要行禮。
然而另一方麵,他在此次科舉中玩了把戲。
方孝孺自己就是受害者。
那些讓他落榜的試題,皆出自此人之手。
朝野上下,私下議論胡大老爺的學生、家長、學者數不勝數。
甚至,方孝孺也曾當麵說胡大老爺的壞話。
提起這件事,方孝孺就越發覺得窘迫。
這些回憶就像一樣困擾著他,特別是當著當事人的麵想起那些尷尬往事時,簡直令人難以承受。
然而,方孝孺終究是個能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的性格確實固執而呆板到了極致。
他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去想了。
既然胡老爺說私下裏沒人時可以稱呼他老胡,在眾人麵前則稱胡大人,那我就照做便是,關我何事?
於是,方孝孺真的開始一口一個“老胡”地與胡老爺交談起來。
不過這隻是普通的閑聊罷了,絕不可能恢複到過去那種在青樓裏的無拘無束。
畢竟,無論身份還是地位,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區別。
即便像方孝孺這樣幾乎不懂社交技巧的人,也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
胡老爺也沒有多想,如今這樣的狀態已經不錯了。
與方孝孺聊天並無其他目的,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
像這種層次的小人物,實在沒什麽值得算計的價值。
不過是聊聊天、憶往昔、感歎幾句罷了。
不過,看到方孝孺的模樣,胡老爺心中也不禁暗自感慨:看來以後不能再和他一起去青樓了。
萬一不小心暴露身份,哪怕偽裝得再親密,也無法抹平兩人之間的差距。
就算給方孝孺幾個膽子,他也絕不敢與胡老爺一同作樂。
)
——
方孝孺與胡老爺的短暫敘舊,最終在幾分尷尬中結束。
胡大老爺和方孝孺對此事都感到有些複雜。
他們之前一起去青樓的經曆,確實充滿樂趣。
可惜,這樣的日子不會再有了。
並不是說沒了方孝孺,胡大老爺就不能再去青樓,而是以胡惟庸的身份去那裏,感受完全不同。
想到這些,胡大老爺就覺得有點頭皮發緊。
敘舊完畢後,他裝模作樣地四處走動,順帶看了看文件,隨口發表了一些意見。
在普通人看來,這隻是閑聊,可對於胡大老爺來說,這是權威的體現。
他的身份和在大明周報社的威望,讓他的每一句話都顯得意義非凡。
被人短暫奉承固然愉快,但如果持續不斷,而且方式不當,反而讓人厭煩。
胡大老爺今天的工作量已經超負荷,該結束了。
當李建林帶著諂媚的笑容送別時,他終於坐上馬車回家了。
看著馬車遠去,眾人互相看了一眼,笑著回去工作。
盡管如此,大家仍在私下議論紛紛。
李建林並未阻止這些議論。
羅貫中站在人群後方,是最後返回的編輯之一。
他注意到身旁同樣駐足許久的方孝孺,猜測對方或許也對胡大人抱有欽佩或向往之情,於是便直截了當地說道:
“孝孺,今天見到胡大人,有沒有學到些什麽?”
“如今像胡大人這樣不戀名利,能果斷放棄大好前程的人,在朝堂上可真少見。
”
方孝孺聽後,驚訝地瞥了羅貫中一眼,但仔細觀察卻發現他神情坦蕩而堅定。
這讓方孝孺心中一震。
自己向來直率,卻沒想到還有比自己更直的人。
胡大人的不貪名利倒是無可厚非。
當初胡大人因病辭去左丞相之職,多次拒絕厚祿,選擇隱居生活,這份灑脫確實令人敬佩。
即便之前的一些官職難以評價,但胡大人為創立大明周報社所做的一切更是毋庸置疑。
他親手打造的這份基業,說放棄就放棄,毫無猶豫,這才是最讓人折服的地方。
換作別人,即便離職也會設法安排接替人選,名義上是為了確保事務延續如初。
胡大老爺離任時,未給繼任者留下任何指引,甚至報社編輯到最後一刻都不知發生了何事。
這種人即便被指責貪戀名利,也無人信服。
然而,方孝儒深思後發現,此事另有隱情。
胡大老爺並非貪戀名利之人,但他好色的程度令人咋舌。
即便過去許久,想起他在醉風樓的表現,仍讓人心有餘悸。
盡管如此,方孝儒隻能將這些埋在心裏。
畢竟他曾與化名陳近南的胡大老爺一同出入青樓,卻被對方憑借才華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種事若傳出去,不但有損顏麵,還會得罪人。
罷了罷了,羅貫中顯然比我更單純。
讓他繼續崇拜胡大老爺吧!胡大老爺雖好色,但至少在不貪名利這一點上,還是值得肯定的。
至於胡府,此後一切如常,再無波瀾。
胡仁彬在胡府後院忙碌,儼然成為半個種地農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觀察著地裏的紅薯藤和莖葉,心中思索。
按父親的說法,現在應該到了收獲的時候,植株的表現也表明已成熟。
是否能開始挖紅薯了?
胡仁彬並不著急。
畢竟父親收割土豆時的詳細步驟都記錄了下來。
如何挖掘、記錄、稱重、保存以及留種……
隻需按照父親的方法小心操作即可。
想到這裏,胡仁彬長舒一口氣。
自己忙活這麽久,總算要收獲了!
不說別的,先挖!
一身粗布衣裳、滿手泥土的胡仁彬毫不在意。
他本想拿起鏟子直接挖下去。
可看著地上的枝蔓,又猶豫了。
這鏟子太大了,可能會傷到珍貴的種糧。
不行!
得換個小鏟子!
雖然平日胡府低調,胡仁彬在家中也常受責罰。
但他是胡府的大少爺,尤其是妹妹胡馨月入主東宮後,更是成了皇親國戚。
盡管胡仁彬不再像從前那樣不羈,但他作為大少爺的名聲卻更響亮了。
所以,即便他也在種地,但他的工具相當齊全。
甚至有些工具是他親自製作的。
男人誰不愛玩泥巴、做木工之類的活計呢?
瞧,眼看大鏟子可能會傷到莊稼,胡仁彬毫不猶豫地從旁邊的小屋裏拿出一把油亮的小鏟子。
這鏟子是他珍愛的寶貝,趁手又輕便,玩起來特別有趣。
他搬來一個籮筐放在身邊,毫不在意地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開始挖掘。
一鏟接著一鏟……
沒多久,第一顆紅薯就被他輕鬆挖了出來。
抖掉表麵的泥土後,看著這和大蘿卜相似的紫紅色紅薯,胡仁彬咧嘴笑著,仿佛一個大傻瓜。
這可是他親自種出來的。
從翻土、播種到育苗、移栽、澆水、施肥……
可以說,這是他第一次真正參與農活。
而今,到了他收獲的時節。
這一挖就是半天時間。
不過,隨著時間流逝,胡仁彬感覺情況不太對勁。
這未免也太多了吧?
雖然他父親事先說過產量會很高,但這也太誇張了。
即便還沒稱重,僅憑肉眼判斷,至少也有五十石的分量。
等到胡仁彬錘了錘酸痛的腰腿,站起來收拾工具,小心稱重後,他徹底驚呆了!
真的傻眼了!
怎麽會這麽多!
六十一石!
比胡大老爺預估的畝產足足高出一倍!
這哪是普通的紅薯!
簡直是仙糧!
盡管他早就料到產量會驚人,可現在還是難以置信。
他連手都沒洗,就直奔胡大老爺家,迫不及待地報告了這個喜訊。
胡仁彬匆匆趕來報信,胡大老爺卻隻是淡淡點頭。
“六十一石?看來你的耕種頗有成效。
”
“既然這樣,你就趕緊將這東西呈上去吧。
這是給你的前程和保障。
”
“有了它,你這一生至少有個依靠了。
”
聽到這話,胡仁彬沉默下來。
許久,他默默向胡大老爺行了一禮,轉身離開。
他知道,盡管身為胡家大少爺,若不靠科舉,隻有立功才能封官。
但其中門道太多。
若隻圖混個官職倒也不難。
然而要服眾,就必須拿出讓人無話可說的功勞。
胡大老爺給他準備的,顯然是這種。
胡仁彬並非愚鈍之人。
他自然不能直接求見朱元璋。
他也明白,自己未必能跟朱元璋談出什麽成果。
於是,他帶著東西直奔東宮。
朱標聽說胡仁彬親自來訪,十分重視。
畢竟胡仁彬不僅是他的大舅子,而且在朱標眼裏,他絕對是人才。
這樣的人才,僅憑身份和能力,便是未來為官的上佳人選。
尤其是在他登基執政時,兩人合作有天然基礎。
因此,朱標不僅精心安排接待,還把胡馨月叫來。
寒暄後,胡仁彬開門見山說明來意。
“太子殿下,此物是我胡府後院所種新糧紅薯。
”
“經測算,畝產已達六十一石。
”
高產糧食堪稱國之珍寶,胡仁彬不敢怠慢,剛完成測量就急忙入宮呈獻,懇請太子善待此物。
此物不僅產量驚人,還能當作蔬菜和主食,實為應對的利器。
朱標聽罷胡仁彬詳細介紹紅薯的特性後,頓時激動起身。
竟有這般可媲美土豆的作物?上次去你家後院瞧見的就是這個吧?
胡仁彬沒想到朱標第一句就問這個,但也沒隱瞞,坦然承認。
這作物確是我從頭培育至今。
太子妃那時尚在閨中,想必也清楚。
胡馨月笑盈盈點頭,稱讚哥哥的努力。
沒想到昔日紈絝子弟如今有所作為。
她深知哥哥早年辛苦讀書、務農的經曆,卻不知其成果如此卓越。
朱標深信不疑,感慨當初輕視此物實屬失察。
但他立刻拉著胡仁彬去麵聖。
這樣的奇珍越多越好,大明既有土豆又有紅薯,百姓再無饑餒之憂。
此事須讓父皇知曉,功臣更需厚賞。
)
謹身殿內,朱元璋已經徹底理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此刻,他盯著眼前這些從未見過的“仙糧”,激動得滿臉漲紅。
娘的!這種好東西,越多越好!
雖然身為天子,朱元璋一聲令下,整個大明無人不從。
他的衣食住行早已不是從前那個饑腸轆轆的乞丐模樣。
但內心深處,他忘不了小時候目睹雙親、兄嫂餓死的情景,也忘不了沿途所見的餓殍遍野。
這些記憶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拋開個人情感不論,單從利益角度考慮,隻要老朱家還想將大明的江山世代相傳,解決吃飯問題就是頭等大事。
人在饑餓中掙紮時,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正因為深知這一點,朱元璋麵對新出現的高產糧食時才會如此激動。
然而,當他回過神來看向胡仁彬時,心中卻泛起一絲複雜的情緒。
胡仁彬的緊張顯而易見,雙腿發抖,嘴唇顫動,哪怕是頂尖影帝也難有這樣的演技。
這讓朱元璋忍不住想笑。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