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閉關鎖國

字數:8334   加入書籤

A+A-


    但這回有些特殊,問題依舊出在胡大老爺身上。
    胡大老爺這兩年任主考官期間,出的題目在外引起軒然,可到了朱元璋這兒卻顯得別出心裁。
    這讓朱元璋內心忐忑不安。
    畢竟,胡大老爺成績斐然,他這個皇帝總不能遜色太多。
    於是,好勝心強的朱元璋決定立刻召胡大老爺前來商議。
    這樣一來,自己豈不是就能找到靈感?
    趁胡大老爺未到,朱元璋一邊思索,一邊隨意翻開一份奏章閱讀。
    身為工作狂的他,根本閑不住,哪怕稍有空閑,也必須找點事情做,否則心中空虛。
    但剛打開奏章,他就看到一封讓他極為不滿的奏報。
    內容提到,沿海地區有商人從事海上貿易,遭官府抓捕,被判斬首。
    按照大明律例,此類案件,必須上報刑部及皇帝審批核準。
    並不是說縣太爺一聲令下就能讓人家破人亡。
    地方上總有辦法無聲無息地解決問題,破家的府尹,滅門的縣令,絕非戲言。
    朱元璋平時對這類事情的核準相當慎重,畢竟明朝缺人口,能不死人的就盡量不死。
    但這次看到奏折,他幾乎沒有猶豫就批準了,因為他對商人極為厭惡,認為他們不事生產,斤斤計較,不該存在。
    尤其是膽敢違禁從事海外貿易的人,更是罪無可赦。
    就在這個時候,胡大老爺來訪。
    胡大老爺並非初次入宮,行禮完畢後,他大大咧咧地靠近朱元璋。
    察覺到皇帝今天神色有異,胡大老爺心中一驚。
    糟了,老朱今天心情不好?是誰又惹他生氣了?
    竟然敢觸怒朱元璋,真是膽大包天。
    胡大老爺心裏盤算,這要是自己也牽連進去,那可就冤枉了。
    所以,他裝作沒看見朱元璋的表情,盡量保持低調。
    他隻希望等皇帝冷靜下來再說。
    可偏偏事與願違,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縮在一旁試圖躲藏的胡大老爺。
    朱元璋哭笑不得,這徐達是在搞什麽名堂呢?
    我有那麽可怕嗎?
    他覺得對這些老兄弟們還算不錯。
    當然,這句話他沒說出口,否則胡大老爺恐怕會當場氣炸。
    好啊!
    實在太好了!
    不僅讓人家滿門被滅,還要大範圍牽連,隻要有一點關聯,就得死。
    不過既然已經找到胡大老爺了,朱元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重要的謀士。
    於是立刻問道:
    “惟庸,我們不是早就下了禁海令嗎?這是為了讓沿海百姓免受海盜侵擾。
    ”
    “為何那些商人如此大膽?”
    “他們看不到我的良苦用心,隻顧自身利益,無視禁海令,在海上做生意!”
    “這些人該不該殺?”
    朱元璋越說越生氣,最後猛地一拍桌子。
    顯然憤怒到了極點。
    然而看到朱元璋發怒後,胡大老爺反而鎮定許多。
    哦,原來是關於禁海令的事啊。
    如果是這件事的話,那就跟我無關了。
    我怎麽會和禁海令扯上關係呢!
    既然與我沒關係,那這件事就有必要仔細探討一下了。
    不得不說,老朱這個人有時思維和視野確實太狹隘了。
    這也沒辦法,出身低微,見識不足,無法從更長遠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過沒關係,你不明白,我明白啊。
    老朱,好好觀察,好好學習,胡大老爺來教你了。
    胡大老爺原本準備站出來條理清晰地說明一切。
    朱元璋怒氣未消的臉讓胡大人心裏一緊。
    這老家夥心情好時確實平易近人,但一旦觸碰到他的敏感點,後果不堪設想。
    胡大人連忙轉移話題,說起最近商人們無視禁海令的事情。
    他承認朱元璋的出發點沒錯,禁海是為了保護農業,畢竟在皇帝眼裏,土地比海洋重要得多。
    海洋不僅無利可圖,還容易滋生海盜。
    與其投入資源管理,不如幹脆禁止,省事又安全。
    再好的初衷,也無法掩蓋“一刀切”政策過於僵化、目光短淺的問題。
    大明因禁海而自我封閉,斷絕了向外擴張與掠奪的路徑。
    反之,缺乏外來財富與人口流入,使得國內土地兼並愈加嚴重。
    在沒有新財路出現時,土地自然成為最重要的資產,哪位官員願意輕易放手?
    若非為了特權與利益,誰願擔任明朝官員?
    禁海不僅使國庫失去關稅這一重要收入來源,還讓海貿的巨大利潤落入沿海富商豪族之手。
    他們利用禁海政策阻止他人下海經商,自己卻壟斷商路獲利頗豐。
    這實際上是將本應歸國庫的收入轉入私人腰包。
    更糟糕的是,禁海政策讓明朝水軍形同虛設,倭寇在中後期更是肆無忌憚。
    當時的倭寇已不隻是猖獗,大量浪人在日本島難以立足,稍有膽量便敢來大明冒險。
    隻要有船隻突破海洋阻隔,麵對幾乎不存在的海防和的地方衛所,他們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令人憤慨的是,即便到了這種地步,仍有不少本土商人不但不出資出力防禦,還積極配合倭寇活動。
    在明朝中後期倭寇最為猖獗之時,至少一半所謂的倭寇,實則是大明某些海盜和商賈勢力派人偽裝的。
    可以說,那時的大明在海上已完全不設防。
    這是多麽悲哀的事情!
    這個星球上的資源、土地、糧食等一切財富,就這樣被歐洲強盜近乎白撿般掠走。
    然而在這個時代,若論國家實力,大明才是最強的啊。
    大明在人口、糧食儲備以及軍事等方麵均處於劣勢。
    盡管是最強盛的國家,卻因統治者目光短淺,將各類資源拱手相讓,還給予對手數百年安穩發展的時機,最終喪失世界主導權,這是何其悲哀之事,更是令人痛心之舉。
    聽完胡大老爺的話,朱元璋臉上剛消散的怒意又浮現出來。
    胡大老爺舔舔嘴唇,隨即說道:“雖然這些商人罪無可赦,但禁海令從臣的角度看,仍有不足之處。
    ”
    朱元璋聞言愣住了。
    他本以為胡大老爺會認同他的決策,沒想到轉而批評禁海令有問題。
    胡大老爺一向行事詼諧,但在大事上從不讓朱元璋失望。
    即便朱元璋對此不滿,仍冷靜回應:“那你具體講講,咱們一起研究研究。
    ”
    胡惟庸見朱元璋並未發怒,鬆了一口氣。
    隻要還能溝通,就有機會說服他。
    胡大老爺擅長言辭交鋒。
    他調整神色,嚴肅地說:“首先,禁海令會阻礙經濟發展。
    陛下要知道,經濟不僅僅關乎商人的盈利。
    ”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當地的稅收收入、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整體發展息息相關。
    我來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某個地方以製作瓷器聞名。
    這裏的人不僅可以在工坊打工增加收入,還能按時繳納稅收。
    而那些做瓷器生意的商人,一旦賺到錢,就會繼續投資,修建更多的工坊,雇傭更多的人。
    這樣下去,這個地方的經濟自然就發展起來了。
    胡大老爺對“經濟”這一概念的闡述讓朱元璋聽後陷入深思,片刻後他緩緩點頭表示認可。
    如今的大明,商稅幾乎形同虛設。
    但一個地方是否繁榮,差距卻是巨大的。
    畢竟,百姓富足,才能多生孩子,繳納更多的人頭稅。
    盡管朝廷設定的商稅不高,但許多有實力的商人早已找到避稅的方法。
    沒錯,即使大明現有的這點微不足道的商稅,他們也毫不在意。
    他們會采取各種方式分散收入,直至完全規避。
    然而,無論如何,一個地方經濟若能發展起來,對官府和百姓都有莫大的好處。
    不說別的,就是讓普通百姓做些小生意,生活也會改善很多。
    更不用提地方富裕後,官府也能多出一些銀錢用於修繕水利、清理溝渠。
    想到這裏,朱元璋覺得這番話確實有道理。
    看到朱元璋表情逐漸放鬆,胡大老爺也暗暗鬆了一口氣。
    嗯,能聽進去就好。
    生怕像顆炮仗一樣一點就炸,那樣就沒得談了。
    得趕緊走人,多待一秒都覺得是對生命不敬。
    但現在嘛!
    胡大人倒不介意給朱元璋上一課。
    “陛下,經濟問題還得換個角度思考。
    ”
    “您之前批準的那份奏折提到,商人們垂涎海上貿易的巨大利潤,不惜違法冒險。
    ”
    “這當然是無視朝廷法規的行為。
    ”
    “但換個思路,是不是說明海上貿易收益豐厚,才讓人趨之若鶩?”
    “要是規範管理,高額征稅,是不是能讓百姓日子好過些,國庫也充盈不少?”
    “既然您覺得商人的貪念壓根嚇不住,那這些商人不管禁令如何都會幹下去吧?”
    “與其讓他們暗地裏積累巨額財富,還拖累官員,為何不讓朝廷公開征稅?”
    朱元璋聽後來了興趣。
    他就是喜歡給自家撈錢,這感覺太爽了!
    胡大人的話說到了點子上——海貿根本禁不了,那為何不征重稅呢?
    不得不說,胡大人確實懂朱元璋,這個建議正好戳中他的心思。
    不過,胡大人不會細說具體方案。
    畢竟提了就得擔責,讓朱元璋自己琢磨去。
    他隻負責,不負責後麵的苦活。
    “再者,陛下,禁海政策本質上就是閉關鎖國。
    ”
    “陛下,臣認為閉關鎖國通常是弱國的做法。
    ”
    “因為國家實力不足,才需要通過閉關鎖國來防範外敵侵擾。
    ”
    “我大明雖定鼎中原不久,然乃上國正統,國力蒸蒸日上,豈能懼他人?”朱元璋聽罷,臉色驟沉,語氣不悅:“惟庸,此激將之法太過淺顯,休要妄圖動搖朕心。
    ”
    胡大人坦然一笑,毫不羞澀:“陛下明察秋毫,實乃智者所為。
    ”
    “陛下果然洞悉一切。
    ”
    “然臣以為,我大明若一味閉關鎖國,恐終將吃虧。
    ”
    “一旦禁海,非但無法掠奪鄰國礦產與糧食物資,更失卻獲取先進技術的機會。
    ”
    “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或許此時番邦已孕育出曠世奇才,我等卻無緣得見。
    ”
    “若有這般聰慧之人,我大明或可在軍備、民生器械乃至學術技藝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
    ”
    “然而如今閉關鎖國,豈非錯失良機?甚是可惜。
    ”
    朱元璋陷入沉思。
    不得不承認,胡大人一番話讓他有所觸動。
    胡大人並未以空泛的大道理或虛浮之詞打動他,而是直擊核心利益。
    將利弊攤開於眼前,任由朱元璋權衡。
    順著胡大人的思路,朱元璋越想越覺得其言句句在理。
    實則,胡大人內心悲戚。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