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坦白真實身份

字數:8968   加入書籤

A+A-


    至此,本屆大明科舉圓滿結束。
    散朝。
    胡大老爺清清白白地走出大殿,身後,解縉滿心怨氣。
    這位陳兄,實在騙得太深了。
    問題是,陳兄可是朝堂的大人物,他也不敢質問,該怎麽辦?
    難道,這個仇隻能埋在心底了嗎?
    胡大老爺邊走邊覺察到異樣。
    糟糕!
    怎麽老覺得背後發涼!
    莫非有小人在暗算我?
    猛然回頭,卻發現解縉正一臉幽怨地看著自己。
    那表情,真是絕了!
    胡大老爺感到渾身不自在。
    “解大紳,把那副表情收起來!”
    “否則別怪我動手!”
    “就算在這皇宮裏,想收拾你也毫無阻礙,信不信?”
    解縉聽到這話立刻警覺起來,急忙調整狀態,恭敬地向胡大老爺行禮。
    “解縉參見胡相!”
    看著他拘謹的樣子,胡惟庸心中感慨萬千。
    罷了!
    看來那個逍遙快活的日子是結束了。
    從解縉的表現就能看出端倪。
    即便他性格豁達,也不敢對胡惟庸這樣的權臣無禮吧?
    更何況,在知道彼此身份後,胡惟庸真的能放鬆下來談笑風生?
    絕無可能!
    胡大老爺隻想過安逸生活,一心想著享受人生。
    萬一哪天被抓住把柄,惹出事端,豈不是冤枉?
    別說解縉不是那種人,胡大老爺可不敢拿自己前途冒險。
    而且,誰能保證解縉一直單純下去?
    官場可是最易讓人迷失的地方。
    混跡其中的人,幾乎沒有簡單的。
    偶爾有幾個心思單純的,也是稀有之輩。
    大部分官員都在算計如何升遷,順便為自己謀利。
    在這種環境裏,會有多少好人?
    解縉進入官場後,還能保留多少本心?
    因此,胡大老爺昔日的閑適生活,終究一去不複返了!
    “解大紳,沒想到你能有今日成就!”
    “特別是探花郎的身份,真是出乎意料!”
    “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解縉聽到這話,無奈地皺了皺眉,偷偷瞄了一眼胡大老爺,才老實說道:“說實話,我自己也沒料到。
    胡相,您清楚我的,當初我隻是按父親吩咐走個形式罷了。
    ”
    “童子試通過後,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後麵的幾輪,我都隻是敷衍過關,沒想到糊裏糊塗走到現在。
    ”
    “隻能說時機與命運吧。
    ”
    說到最後,解縉又悄悄瞥了胡大老爺一眼,動作太過明顯,讓胡大老爺都有點無語了。
    “不是,你的意思是我也有功勞?”解縉連忙低下頭回答:“雖然這樣說有點攀附,但若不是您出的題目,我可能真走不到今天。
    ”
    聽了解縉的話,胡惟庸忍不住咂嘴。
    “確實如此,若按常規科舉,光靠四書五經,解縉根本沒資格參加會試。
    ”
    解縉的記憶力雖好,但對四書五經的理解遠不及資深考生。
    這些經典沒有捷徑,隻能靠時間積累。
    聽大儒講解、研讀珍貴典籍、自己鑽研,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而這都需要時間和精力。
    在這個時代,知識傳播極為不便,有大儒注釋的書籍更是難得,要借閱更是難上加難。
    正因為如此,解縉這麽小的年紀,哪有機會讀那麽多書?
    正因為如此,解縉的父親才會認為童子試和後麵的考試都應輕鬆過關。
    然而,在他看來,自家兒子絕不會如此輕易成功。
    這時,胡大老爺出現了。
    他出的題目看似有諸多深意,實則與四書五經毫無關聯。
    歸根結底,要解答這些題,隻能依靠智慧。
    在這方麵,被譽為神童的解縉自信滿滿。
    所以,解縉說自己的成就與胡大老爺分不開,確實不假。
    “唉,你這麽年輕就涉足官場,早早步入政壇,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胡大老爺感慨良多。
    畢竟,解縉年紀確實太小,現在還不滿十六歲。
    同他一起參考的士子,大多比他年長五六歲,甚至有人已是他的長輩。
    讓人意外的是,這些人卻成了同學。
    寒暄之後,胡大老爺突然問解縉:“解大紳,你的性格不適合官場。
    但你的才學我很認可。
    願意參與編撰洪武大典嗎?雖然名為編撰,但也算做學問。
    以你的才學和性格,很適合這項工作。
    ”
    胡大老爺並非戲言。
    曆史上,永樂大典正是解縉與道衍合作完成的。
    此時,恰好能讓解縉與道衍共事。
    這對文人而言,極具吸引力。
    做好了,不僅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還能避免官場爭鬥,逐步獲得品級和功勞。
    解縉聽後,立刻來了興趣。
    編書?這正合他意!
    胡大老爺與解縉敘舊結束,各自感慨。
    解縉或許失去了一位酒肉朋友,卻可能迎來命運的轉折;而胡大老爺隻是隨性為之,此刻隻想享受科舉結束後的閑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殿試後,狀元、榜眼、探花當場評定,士子遊街隨之開始。
    民間稱其為狀元遊街,狀元騎馬披紅袍,榜眼探花雖無吉服但也可騎馬,其餘上榜者隻能步行,實則有歧視學渣之嫌。
    此次殿試更是出現狀元與榜眼當街爭鬥的趣事,注定載入史冊。
    季如常得意地坐在馬上,身著狀元吉服,盡顯風光。
    榜眼張玉林騎在馬上,目光如刀般投向前麵的季如常。
    他心中滿是不甘,隻差一步就能成為本科狀元了,結果卻因打架輸了。
    他母親娘家是真正的將門,舅舅至今仍在帶兵,他也從小習武,身體強壯。
    可到了殿試,卻被矮他半頭的季如常一拳擊倒,完全無法招架。
    這讓他難以接受,不明白自己為何失敗。
    季如常察覺到背後的怨恨目光,卻毫不在意。
    在他看來,張玉林不過是不堪一擊的對手罷了。
    不過,他也感慨命運奇妙,自家並非書香門第,父親甚至不識字,他的學問全靠自己努力獲得。
    至於武力,隻是祖上傳下來的簡單招式,卻意外地助他戰勝了張玉林。
    當年為了自保,保護自家田地。
    後來卻演變為與其他村子爭奪資源,比如水源之類。
    別以為季如常是讀書人,就以為他從不打架。
    他可是真刀實槍跟鄰村爭鬥過的!從小訓練加上實戰經驗,他若輸給蛐蛐或張玉林才怪。
    所以,狀元非他莫屬。
    殿試結果公布後第二天,榜單貼在皇城門口。
    這是科舉的最後一環,也是授官的最後一步。
    榜單吸引了不少人,百姓學子早早守候。
    內侍張貼完畢後,眾人蜂擁查看。
    榜單分三部分:狀元、榜眼、探花。
    前三名與後麵不同檔次,即使同是甲榜,也分為一甲和二甲。
    二甲名單出來了,幾十人上榜。
    二甲稱進士,一甲才稱進士及第,區別顯而易見。
    一甲能光宗耀祖,二甲僅能謀生。
    三甲更差,叫同進士,意思是接近進士但不夠資格,實際意義不大。
    這便是為什麽同進士被稱為如夫人。
    因為無論稱呼多麽動聽,如夫人終究不過是小妾罷了。
    那豈不是說當夫人的可以隨心所欲?
    因此,放榜之後,許多考生失聲痛哭。
    這不能怪他們,因為在殿試時,隻公布了頭甲前三名的進士及第名單。
    而二甲、三甲的名單則完全未公布。
    所以盡管所有的考生都知道自己至少是三甲,但在一甲無望的情況下,誰不期望二甲呢?
    然而,最後一張榜單徹底粉碎了他們的希望。
    圍觀的百姓和學子們有人歡喜有人憂,但無人敢輕舉妄動。
    開玩笑,在皇宮門口,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不過眾人此刻議論紛紛,特別是那些熟悉科舉規則的人,都在猜測這次會有多少人才脫穎而出。
    一甲進士可以直接授官,狀元成為翰林院修撰,其餘則為翰林院編修。
    二甲需要再參加一次考試,擇優錄取為翰林院庶吉士。
    至於三甲,則需等待吏部分配到各地州府或六部,簡而言之,隻能耐心等待。
    然而,看到這張榜單後,有人提出了疑問。
    當初陳近南和另一位才子憑借醉風樓的詩詞名震應天。
    如今為何卻杳無音信?
    看來他們早已落榜了。
    應天城中許多人對此感到惋惜,認為他們才華橫溢,隻是運氣不佳未能高中。
    真是令人遺憾!
    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欣賞到他們的佳作!
    隻有解縉和方孝孺清楚,哪裏有什麽陳近南和另一位才子?
    那兩個名字背後,實則是權傾朝野的胡惟庸!
    清晨,胡大老爺用完早餐,悠閑地走向如詩和宛如的住處。
    看著熟悉的院門,他略顯尷尬地抿了抿嘴。
    真是的!
    最近確實對她們關心不夠。
    可他也實在分身乏術啊!
    前陣子家中事務繁忙。
    小月兒嫁入東宮,事情千頭萬緒。
    不說其他,單是準備嫁妝和家中的各項安排就讓他焦頭爛額。
    更別提之後的會試和殿試。
    胡大老爺在這兩場考試上投入了不少精力。
    如此一來,難免冷落了這兩個姑娘。
    但還有一個關鍵點。
    即便到今天,她們仍以為自己隻是普通的士子,而且還是屢試不中的那種。
    家裏雖富裕,卻沒有功名在身。
    這就是胡大老爺營造的形象。
    如今殿試結束,科考也告一段落,這個謊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所以今天過來,他是想跟她們坦白真實身份。
    總不能一直隱瞞吧!
    推開院門,聽到門童熱情的招呼後,他昂首闊步進了院子,雙手背在身後,緩緩巡視四周。
    這院子似乎增添了許多花草樹木,顯得更加鮮活。
    顯然,兩位姑娘在這上麵下了不少功夫。
    嗯,能找到這樣的消遣方式倒也不錯。
    這時,院內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抬眼一看,咦,如詩和宛如這兩個姑娘都在。
    看來是剛有人進去通報消息了。
    不過,看著這對和睦相處的樣子,胡大老爺總覺得有些不習慣。
    特別是她們一左一右圍著他,你一句我一句地像配合默契似的誇讚他的狀態……
    這讓習慣了她們之間明爭暗鬥的胡大老爺感到十分不適。
    不是!
    這是怎麽回事?
    而且,他分明有一陣子沒來了,這兩人竟然連一點怨言都沒有?
    這麽大度?
    怎麽看都不像啊!
    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三人坐在正堂裏。
    胡大老爺剛坐下,兩個姑娘就一人端茶一人遞點心地圍了過來。
    那叫一個熱情,那叫一個體貼。
    就算是胡大老爺這種經曆過各種“高級服務”的人,也被打動了。
    關鍵不在於手段,而是這種態度。
    畢竟,以前的服務都是把他當金主看待;
    今天這樣的服務,是把他當作親愛的丈夫啊!
    嘖嘖,這種感覺真好!
    但等吃完點心,聊了些家常後,如詩開始拐彎抹角、小心翼翼地勸慰起來。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