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題目竟然簡單得超出預期
字數:7547 加入書籤
不管考生對禮部公告是喜是怒,他們最後隻能乖乖服從。
如果有背景或後台,根本不用來這裏爭名額。
所以,無助的學生們除了低頭還能做什麽?
於是,應天府陷入前所未有的熱潮。
往常被學生忽視的六部小吏,現在門前車水馬龍。
學生們很快弄清楚了這次考試如此特殊的原因。
簡單來說,官府需要的是來了就能工作、就能做事的基層官員。
不像以往科舉後直接去翰林院做清閑差事,這次完全不同。
那麽,想知道報考部門和職位的具體流程,不就得找這些資深的小吏嗎?
平時他們看似不起眼,但實際上,這些長期在衙門工作的吏員過得比想象中更舒適。
衙門之中,隻要稍微懂得人情世故,便能混得比不少九品、八品的小官還好。
因為他們出身的緣故,注定在官場中難以有所晉升,即便努力也最多混個品。
這已經是祖上積德的結果。
因此,他們常年從事最繁重的工作,跑腿打雜樣樣精通。
也正因如此,那些無權無勢的小官根本難以駕馭他們。
畢竟,你的上司,甚至上司的上司,在剛從翰林院分派下來時可能就已經和這些吏員熟識。
一旦得罪其中一位吏員,很可能不僅是得罪了一個吏員,更是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及上司的上司。
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何這麽多學子爭相拜訪。
隻有這些長期在某衙門工作的吏員,才最了解基層事務。
他們對各種流程、門道、規矩或許表達得不夠文雅,甚至顯得粗俗。
但若能找到合適的方法或態度,讓他們說出真話,那得到的定是真知灼見。
與此同時,禮部也開始按照慣例展開工作。
禮部官員查看報名冊後,簡單統計,便放下心來。
他們先前最擔憂的是某些職位無人問津。
雖然做官者眾多,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責任就會落到他們頭上。
然而,報考截止後統計結果出來,令他們滿意。
不論是六部、大理寺,還是縣衙等基層職位,不僅有學子報考,部分崗位的競爭激烈程度令人驚訝。
大家都清楚吏部、禮部、戶部等職位地位略高於其他部門。
既然如此,最終隻能通過考試來決定高下。
禮部官員翻閱著報名冊上的名字,隻覺壓力山大。
過去參加科舉時,他們並未如此清楚地意識到競爭者的存在。
畢竟每個衙門的職位有限,一旦報錯崗位,將來出了差錯,連退路都沒有。
然而,這些官員隻是默默感慨,無人多言。
他們當年考取功名也不容易,如今的招考雖更激烈,卻也是層層選拔的結果。
禮部官員隨後轉向準備試題的工作。
公文寫作相對簡單,他們能從以往的科舉題目中挑選,並結合實際需求迅速擬定大量題目。
難點在於各衙門的專業試題,這需要向其他部門借調專家協助。
盡管如此,各部門對此事態度積極,畢竟這是好事,有助於彰顯各自的貢獻。
參與命題的人員需遵守禮部規定,直至考試結束都不得離開。
短短兩天後,首版專業試題順利出台。
對於未在禮部工作的官員而言,這一過程既新奇又高效。
他們認識到這種新式考試的優勢針對不同部門和崗位定製題目,極大減少了舞弊空間。
同時,這種方式也讓朝廷能夠精準篩選出所需的專業人才。
初次見到這種選拔方式的官員們普遍認為,這種方式選出的官員遠勝那些從書本中走出來的“書呆子”。
畢竟即使是剛通過科舉的新晉進士,也需在翰林院曆練數年。
這些年來看似隻是讀書寫字,實則有心者從未停止學習,唯有如此,日後到其他部門任職時,才能迅速上手,否則即便進入官場,仍免不了被責備。
如今這樣的選拔對他們來說十分合理,即便筆試合格,考生還需參加麵試,這無疑是一種公平的競爭機製。
明白這一點後,官員們對胡大老爺不得不刮目相看,這可不是普通人能想出的辦法。
第二天,幾位禮部官員重新抄錄考題後來到教坊司,卻發現胡大老爺直到午間才姍姍來遲。
接過密封的考題,眾官員麵無表情,一句話也不想多說。
胡大老爺毫不在意,笑著打開考題查看,點頭稱讚“不錯,很專業,比傳統的科舉題目強多了。
”聽到讚揚,眾人鬆了口氣,卻沒料到胡大老爺隨即拿起毛筆開始修改。
他說道“再補充一點內容,這樣會更完善。
”官員們見狀,雖有異議也不敢多言,早已習慣了他的風格。
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到了胡大老爺並非為了炫耀,而是因為此事由他主導策劃,框架和規則皆出自他手,因此他必須親自把關。
有些名聲他可以不要,但有些卻必須爭取,否則老朱可能會對他有所不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胡大老爺可以擺爛、可以躺平,但他不能成為無用之人。
歸根結底,關鍵在於他擁有一些他人不具備的能力。
這才是他能夠擺爛、躺平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能力、沒有籌碼、沒有能讓朱元璋始終牽掛不舍的東西,怎能確保老朱不會某天情緒失控?
實際上,這是胡大老爺近幾個月在教坊司玩耍時逐漸領悟的道理。
經過反思過去一年多在大明的生活,他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重大錯誤。
過於依賴上輩子對朱元璋的認知來理解這位開國皇帝。
朱元璋是否心狠手辣?
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過去的印象使他認為朱元璋雖心狠,但從不胡作非為。
他關心的是朱家的江山穩固、權力掌控以及大明的長久安寧……
為此,他可以毫不顧忌地屠戮上萬人,也能對某個長期看不慣的人選擇容忍。
這些認知,胡大老爺早已形成。
於是他按照這樣的印象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即能避則避,通過自毀名聲和斷絕關係來保護自己。
這種方式是否有效?
當然有效!
難道沒看到朱元璋如今對他愈發信任且態度平和嗎?
但在教坊司玩樂期間,看到昔日權貴如今需小心翼翼服侍自己,胡大老爺心中突然警醒。
若朱元璋年老時,因覺得威望過高、身份過重,為了給兒子鋪路,一狠心把自己除掉怎麽辦?
別以為朱元璋做不出這種事,隻要權衡利弊後發現對名聲影響不大,他會毫不猶豫采取行動。
朱元璋出身貧寒,秉持著務實的價值觀,對名聲這類虛無縹緲的東西始終保持清醒。
隻要能得到實際利益,他從不猶豫。
胡大人卻不願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境地。
他不僅因培育土豆、紅薯造福百姓而贏得讚譽,還會時常展示自身才能,這才是他在朝中立足的根本。
若朱元璋希望胖兒子順利登基,絕不會輕易放棄像胡大人這樣有地位、有人脈且無威脅的臣子。
這種形象才是胡大人認為最安全的狀態。
正因如此,胡大人在處理事務時總能迅速切換狀態。
從目前禮部提交的厚重文件看,他們的工作相當出色,這也證明了胡大人的觀點古人雖見聞有限,但絕不愚蠢。
按照指示完成任務後,結果令人滿意。
這些題目正是官場常見的公文格式和禮部特有的規則。
官員們聽後喜形於色,對胡大人的安排深表讚同。
若連這些都不清楚,那這樣的人確實考不上。
胡大老爺簽字後,禮部官員千恩萬謝地帶著重新封存的考題返回禮部,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總算沒耽誤大事。
雖然這次時間緊迫,但想到即將獲得的功績,忙碌也值得。
畢竟這次開創了大明曆史的先河。
禮部官員和被軟禁的其他部門的官員們都十分興奮。
然而,考生們卻忐忑不安,這次的考試與以往的科舉完全不同,無論是範圍還是形式都有所變化。
這讓所有人感到些許緊張。
但當他們根據禮部公告的範圍開始複習時,才發現這其實是好事。
既然考試範圍已經確定,他們隻需專注於這些內容即可,這反而讓他們感覺輕鬆了一些。
然而,一位穩重的考生提醒道“大家是否忘記了這次的主考官是胡相?”提到胡大老爺的名字,全場頓時寂靜無聲。
胡大老爺在之前的科舉了不少難題,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這次他究竟會出什麽樣的題目,誰也無法預料。
僅僅是這個名字就讓整個考生群體變得安靜,大家都心神不定,擔心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即使是最自信的考生,此刻也開始認真複習。
轉眼半個月過去,第一輪筆試即將開始。
考生們按要求來到禮部核對信息,領取了自己的考試編號和考場安排。
隨後便要各自進入考場參加考試了。
整個京城設置了十幾個考場,有些考生甚至直到這時才知道自己將在哪裏考試。
若不是頻繁詢問,恐怕連考場都找不到!
僅擔任過一屆科舉主考的胡大老爺,在學子間名聲極差。
單單是聽說這次考試由胡大老爺負責,所有學子紛紛回去複習,這一現象足以證明他的震懾力非同一般。
對於學子來說,胡大老爺不僅讓人恐懼,更讓人感到不安。
最可怕的是,無論他製造多少麻煩,讓學子們叫苦連天,最終卻毫無後果。
這分明表明胡大老爺深受皇帝寵信。
再加上他過往輝煌的經曆,更是令人膽寒。
特別是在李善長、楊憲、汪廣洋等人接連倒台之後。
從資曆來看,整個洪武朝再也找不到比胡大老爺更出色的人了。
這種情況,誰能不害怕?
滿懷各種心思的考生,小心翼翼地準備許久,終於迎來了最終的考試。
在考生眼中,這不僅是考試題目變得更難的問題,連考試規則也發生了變化。
筆試、麵試分開,筆試還分為多場的安排,令所有人摸不著頭腦。
來到考場時,已不見以往科舉時的喧囂和私語。
因為傻瓜也知道,站在這裏的每一個人,很可能就是他們的競爭對手。
考場外,考生們彼此保持著距離,仿佛對方攜帶劇毒。
前排的人接受搜身後,後排的便踮腳圍觀,甚至暗自祈禱快點發現問題。
進入考場後,考官講解規則,學子們拿到試卷。
起初疑惑,隨後驚訝題目竟然簡單得超出預期。
隻要略懂公事處理,便能輕鬆作答,最多隻是水平高低之分。
這一發現令原本緊張的考生鬆了一口氣,個個信心倍增。
考完交流時,他們發現所有人試題一致,都為這份普通的公文寫作感到滿意,心情愉悅如過年。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