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人類正式開啟空間生存模式
字數:5209 加入書籤
行政部將這個事件通報了全人類, 要求人們注意空間旅遊安全。 要求離開基地必須通過信息申報係統向行政管理中心報備, 詳細說明空間出行目的、 方向、 軌道、 時間和人數, 間隔 4 小時自動報告空間位置。 行政管理中心要逐一做好登記, 24 小時跟蹤, 所有這方麵的信息進入政務信息總庫, 由維安隊和軍事部共享。
同時要求所有空間旅遊公司必須定期向行政部報備, 做好定期專業資質複檢。 未經行政批準, 不得開辦空間旅遊業務。
行政部質監廳發出通知再一次強調, 安全是第一要務, 強調製氧器和牢固的生存艙是人們的生命線, 所有民用生存艙都必須要配備充足的食物、 動力和製氧器、 備用通信等, 強製要求民用生存艙增加電能和氧氣儲備, 實行多儲備製度。
至此, 人類社會總算從災難中走出來了, 社會進入了穩定的有序狀態。 人們都要參加勞動, 取得民生需求符號, 購買生活用品, 多勞動多貢獻可以多獲得貨幣需求符號, 增強購買力, 生活就更自在。
人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生存艙進行自由生產、 創造, 除重大項目與公共事業由行政
參與投資外, 最高委員會鼓勵個人、 家庭或合夥生產, 盡一切可能增加社會經濟供給總量, 並維持著經濟結構總體平衡, 防止經濟大泡沫和經濟萎縮。
基地的核心裝置是物質循環器, 負責收集排泄物、 生產生活廢物, 集中進行物質轉換為基礎材料, 供給市場。 公司、 家庭、 行政單位等可以購買基礎材料來用於生產使用, 以創造更多生活用品, 自用或供給市場。
物質循環器經營公司由行政部統管經營, 同時也允許商業化運作, 以增加能源、材料的市場供給。 基地裏黃海能源公司、 華偉資料公司、 c 公司等幾大著名的能源公司, 不僅是在基地內進行物質循環生產, 還從基地外收集物質, 進行能源生產。 這些公司通過開發遠程航空運載技術和空間物質收集技術, 從空間的小星體上收集原材料。
最高委員會特別重視生存艙技術研究、 生存艙工農業開發技術研究和人類行為管理。 生存艙技術決定著整個人類的生存, 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存艙必須要非常安全, 不能有一點問題。 生存艙工農業開發技術決定著人類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供應, 沒有食物人類就無法生存, 必須要滿足。 雖然有了粒子重整技術生產食物, 但這種技術不具有完全的食物替代作用, 不可以長期食用, 否則會產生有毒作用, 使人生病。 人類行為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沒有合理管理, 人類行為受思想支配, 會產生各種矛盾, 導致人們的行為失範, 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全人類都有一個統一的人生價值觀, 這個價值觀是人生最高價值, 就是實現好人的自然屬性價值和社會屬性價值, 有利於他人、 有利於全人類。
也就是由於人生價值觀的差異, 在生存艙中, 總是不斷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件與案件。 有的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安全, 有的更嚴重地威脅著基地的安全。 這些事件與案件發生在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麵、 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麵。
最高委員會決議, 在空間中尋找新家園, 一個能承載人類的 “ 腳踏實地” 幸福生活的星球家園。 人類不能從此就做囚籠中的精靈!
人這麽特殊的生命體, 需要專門的食物、 需要氧氣、 需要水、 需要安全, 除這些基本的外, 還要享受得更多, 自由地活動。 人的物質屬性決定了人的生存不能離開空間物質, 人類厭倦了囚籠, 希望有星球家園, 但是一個能滿足人的生存的星體會再現嗎?
人類社會這個群體是特殊的, 每個人都有思想, 有自己的價值觀、 世界觀。 生命維持的基本要求往往決定著人類社會這個群體不團結, 發生群體間的衝突。 但是, 人類又是那麽的有智慧, 不僅能認識和控製物質, 還能不斷地推動人類社會前進, 在困難麵前總能尋找到出路!
人類生命的價值, 體現得既高貴但又是那麽的低賤, 無私奉獻但又是那麽的自私無聊! 就連空間的另類智慧生命啟瓦人都對人類無可奈何, 可見人類是多麽的了不起!
人類是這樣一群生命: 麵對威脅時, 每一個人都希望戰勝敵人, 雖然最後總是成 功, 但內部總有不負責任者! 當威脅解除時, 人類又總是在相互之間為了利益爭鬥不休, 甚至大打出手! 而無論是什麽情況, 人類的智慧總是在前進的, 變得越來越聰明強大!
最高委員會決議, 要加強思想宣傳, 維護人們的友愛與團結, 不要內耗, 隻有團結一致才能不斷壯大, 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囚籠中的人類, 什麽時候才能走出去? 囚籠困住了人的身體和行動, 但是困不住人的精神與向往。
遠古以來, 囚在地球上的人類, 就已經不滿足地走向了遠處空間。 現在地球沒有了, 在囚籠中生存, 這更不能囚住人類, 反而更加激起了人類走出囚籠的渴望與信心。
但是, 無論怎麽樣, 人類都隻有一種生存的法則: 不是在一個星體上, 就是在一個囚籠中, 隻是思維可以任意地奔向空間遠處。
這就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是人的生命物質屬性決定了的, 除非改變人的生命物質屬性! 但這可能嗎?
行政部宣教局努力地做著宣傳誘導, tv 作為主流媒體, 全力製作播放宣教節目, 希望人類社會每一個成員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
在穩定了基地的經濟和社會秩序後, 行政部轉向了基地建設, 大力實施 《基地建設規劃》。
一方麵大力擴展基地規模, 提供給人們更寬大的生活空間; 加強安全管理, 不斷研究基地安全技術, 改進生存艙的安全性能; 另一方麵大力發展經濟, 提供給人們更豐富的物質享受。
人們向往地球上廣闊的草原、 高山、 大海、 綠色的田野和森林。 行政部出台了經濟政策, 鼓勵人們投資開發類地環境, 行政部提供地球動植物育種和種植、 養殖技術, 既供人們旅遊又提供農牧漁產品生產, 於是一大批模擬地球的類地環境建造了起來。 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 人們享受著逝去了的地球美麗景觀。
在空間生存艙中生活、 生產, 從空間索取物質, 利用粒子重整技術和循環技術創造物質資料。 蔬菜、 水果等食物可以利用艙內人造陽光、 泥土種植, 有些食物和用具利用粒子重整技術用機器生產, 這樣的技術早在地球發生災難前就已經成熟了。 那時, 太陽出現了老化, 地球逐漸變得荒蕪, 野外不能供動植物生存, 智慧的人類就已經將這些都移到了封閉的基地室內了。
人們在生存艙內生活, 可以光頭光腳地在生存艙中自由行動。 為了預防事故, 生存艙的各處都存放有氧氣製造器、 救援服和儲氧罐, 需要時往身上穿, 打開開關即可啟用。 救援服配有氧氣製造器, 一種儲存和用於從人體呼出的氣來製成氧後供人體再吸入的粒子器, 小巧靈活, 放置於人的腰間, 用一根小管子連接到頭罩中, 頭罩是封閉的, 連接在衣服上。 這種衣服是為了防止空間粒子對人體的輻射, 如一些危害性很大的粒子流或微小的非基本粒子流。
但是, 畢竟物質的融作用內在規律決定了萬事萬物不可能是永存不變的, 人類基地的安全問題也總是在不斷發生著。
不斷變革才是絕對的客觀規律。 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 基地不斷麵對新的情況, 生存的問題永遠是人類頭上高懸著的利劍! 空間這個魔幻世界中, 安居一隅總是暫時的, 威脅總是存在的, 不可高枕無憂, 但也不可時時神經緊繃。
基地最現實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基地發生的保護層破裂與損壞、 排泄通道和貨物運輸通道的故障、 水氧電氣等基本民生的供給故障等。 這有自然的損壞引起, 也有人為的案件引起和失職行為導致! 行為科學是基礎科學, 是教育必修學科, 對行為價值的研究一度成為了人類社會科研的熱門。 然而無論發生什麽問題都難不倒高度智慧的人類。 雖有損失和犧牲, 但人類總是能轉危為安, 順利地渡過難關。
喜歡人類傳奇請大家收藏:()人類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