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經濟、資本、生產、資源是生存的核心問題

字數:9213   加入書籤

A+A-


    此時的基地, 人們的流動頻繁了起來, 形成了人口經濟流動規律。 a 律: 在經濟落後的地區掙錢, 積累超過經濟發達地區的平均房價後, 有了適當的結餘就移居到經濟發達地區, 置房後, 從事職業生活, 收入足以融入經濟發達地區, 使生活條件改變得更好。 b 律: 如果在經濟落後地區掙錢不足, 就往更落後的地區遷移, 會得到更寬鬆的置業和豐裕的生活, 並能很快地融入當地, 成為當地的富裕層, 隻是生活條件整體不是很好; 如果要想生活得更好, 還得掙錢後向經濟發達地區遷移, 執行 a 律。 c 律: 在經濟發達地區掙錢, 但是無法達到置業的程度, 於是, 與其這樣做窮人, 不如將收入帶到經濟落後地區去, 就會更好地置業, 執行 b 律。 d 律: 在經濟發達地區掙錢, 錢越多越好掙, 但是物極必反, 還是要有所準備地執行 c 律。
    b 區經濟發展得最好, 擁有 a 區和 c 區最多的外匯儲量。 因為 a 區和 c 區為了經濟發展, 行政當局發行大量的貨幣來刺激經濟, 向 b 區大量采購, b 區就握有 a 區和 c 區大量的貨幣。 結果, a 區和 c 區的經濟還是上不去, 人們的物質生活嚴重依賴 b 區。 於是, a 區和 c 區就聯合起來, 要求 b 區的貨幣升值, 說這樣才公平。其實這哪裏是公平, 完全是邪惡, 是企圖不流血地侵占財富。 b 區識破了這個陷阱, 與 a 區和 c 區對抗起來, 堅決不改變價值符號計量, 采取貨幣互換、 實物互換等方式, 盡量避免更多的外匯增長。 於是a 區和c 區就放任自己的貨幣大幅貶值, 造成b 區創造財富的人們勞動成果大量損失。 b 區行政當局就向最高委員會告狀, 說 a 區和c 區利用貨幣貶值來侵占 b 區人們的財富, 造成社會的不公平、 不正義; 說 a 區和 c 區不思考如何發展生產, 而是將精力放在印貨幣上, 光印錢就把生產搞增長了。 結果差一點造成相互攻擊。
    這明顯就是一次人類大同下的不同群體利益之爭, 一次貨幣戰爭。 一方利用貨幣優勢想白白占有其他群體創造的財富, 這是分裂式的自由市場的固有弱性造成的。 對此必須進行行政組織管理技術誘導和管理, 否則會造成人類政治割裂, 危害來之不易的人類大同行政。
    b 區民間甚至出現了將 a 區、 c 區視為政治敵人的概念, 行政部感到這是危險的信號。 “ 敵人” 一詞是久遠的古人類時代詞匯, 現在又出現, 用在了人類自身群體之 間, 說明經濟的競爭導致了人類群體的撕裂。 必須要盡快製止這種趨勢。 行政部報最 高委員會批準, 收回了各行政區的貨幣發行權, 恢複實行基地統一的貨幣符號和計量製度, 推行行政統一管理下的發展權寬鬆的市場經濟製度, 以任何投資與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符合基地安全和質量強製標準為基本條件, 適時激活市場, 鼓勵人們發展生產。
    智慧的人類, 隻要不真正大同, 出現群體分裂, 就必然會為了利益產生紛爭! 哪怕是某一民生行為要素方的分裂, 也會帶來激烈的爭鬥。
    人類智慧在利益麵前打了折扣!
    經濟問題是基地裏麵最大的問題, 因為經濟問題就是民生問題, 居住安全、 食物安全是人們的第一需要。 這是人類社會的基礎, 所有的一切都要以經濟民生做保障, 特別是命門經濟。 最高委員會不斷根據變化著的情況來新發布和修訂法律製度, 與時俱進, 保持科學發展。
    對於人類社會如何發展, 最高委員會秘書處下達了研究任務。 時空開發中心和軍事部領取的任務是研究空間生存與適應問題, 越浩和逸恒分別申報了研究課題。
    由於資源有限, 經濟成了大問題———因為人類有必需的民生需要, 這種需要要求每一個人都盡力貢獻自己的智慧。 經濟也是軍事和時空開發的保障, 如果經濟不好, 人們食物與穿著得不到基本的滿足, 則軍事與時空開發必然受影響。 軍事和時空開發跟不上, 基地安全必然要受影響。 基地沒有安全保障, 將嚴重地危及人類生存安全。因此, 必須抓好經濟發展。
    行政部提出了多種方案和技術。
    越浩、 逸恒作為專家, 研究後提出建議方案, 但是技術上需要克服的問題是對物質的控製, 即控製融作用。 說直白一點, 就是物質資源從哪裏來、 如何利用、 技術問題如何解決。
    由於人類生存基地飄在空間, 物質資源的取得有兩種解決方法。 一種方法是基地內物質再利用。 這方麵, 由於人類的粒子技術已經成熟, 物質再利用已經高效率地實現。 行政統營的汙物處置公司每年對基地垃圾與糞便排泄物處置回收再利用周轉達18 次, 給人們帶來了衛生和再生循環資源, 對人類民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基地是不可能不外漏物質的。 特別是基地在空間移動, 要消耗動力, 必然有物質損耗。 特別是遇到空間危險, 要躲避時, 必須消耗大量動力。 基地必須不斷補給物質資源, 這就得依靠第二種方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種方法是從空間星球上取得和捕捉空間自由體。 但是要從空間星球上取得,
    技術難度是非常大的, 也很危險, 可供物質開采的星球並不是很多, 即使尋得也要具備可開采的條件。 要克服遠程的大運量技術問題, 克服星體吸態和抗態帶來的著陸起降問題, 克服不同星體上的物質采掘技術問題。 空間自由體飄移速度快, 捕捉空間自由體的風險很大, 捕捉中稍有差池就會造成生存艙損毀的災難, 並且可供捕捉的空間自由體也少, 大的捕不了, 小的又很少。
    人類從地球災難中過來那麽久了, 一直都主要依賴基地從地球撤離時帶走的物質循環利用, 從空間星體上取得物質資源還隻是很少量。 然而, 為了生存, 就是再大的危險也得要麵對, 從空間星體上取得物質資源是最主要的基地發展資源供給渠道。
    逸恒的研究轉向支持越浩, 他們聯合其他專家聯名提出了研究報告。
    “ 越浩, 你提出的經濟理論以 ‘ 需求’ 為核心概念, 闡述了人類大同的標誌是經
    濟計量同一和經濟計量符號化, 調動每一個人的智慧。” 逸恒在看了越浩的研究成果後說。
    “ 是的, 我是從人的物質屬性的客觀存在理論出發。 這在爸爸留下的書中都說到了, 其實不是新的, 前人早就有這方麵的研究成果了。 現在我們隻是再一次提起並根據現在的情況而做了適當的改動或是理論文字講法上有差異。”
    “ 稀缺不是經濟的原因, 而是驅動力。 稀缺的民生可以在民生需求原動力中通過智慧解決, 利用物質技術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在資源保障方麵, 首先是基地再利用, 這是最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是利用技術, 通過基地龐大的表麵, 在空間中收集自由粒子。 也就是說, 利用基地物質屬性本身所具有的吸態, 對基地表麵吸附的空間自由粒子進行直接收集。 當然有一個前提就是吸收空間自由粒子時, 不能出現空間粒子對基地表麵的衝擊性破壞。 換句話說, 基地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物質資源收集和供給工廠, 但這是很低效率的, 因為空曠的空間中粒子太稀少了。 如果空間粒子太多, 那基地又會遇上粒子災難了。”
    “ 最後, 就是探測可利用空間星體, 到空間星球上去取得物質。”
    “ 現在基地裏的泥土都按克數賣, 任何一種生活中的物質都是有價值的, 就是人的分泌物也是有價值的。”
    “ 現在已經在這方麵進行了技術研究, 從空間星體上取得物質是很困難的, 但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到那時, 基地裏的泥土必然要降價。”
    “ 對經濟問題, 本源是人類的生存需要, 有需要就有市場, 有市場必然產生供給。 那麽供需問題的規律就產生了。 因此, 民生需求是經濟的本源, 有民生需求才產生民生經濟, 並派生出政治、 技術、 管理、 安全、 文化等人類行為。”
    “ 三種途徑的物質供給中, 從空間取得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 嗯, 是啊, 研究這個問題得找出本源。 要不然, 研究的結果就沒有本源支持, 就立不住腳。” 逸恒打斷越浩, 說了一句。
    “ 還有, 我認為, 在經濟活動中, 每一個人都要以利他為價值取向。” 越浩進一步說, “ 當這種價值取向以全人類為目標時, 就是人的最高價值目標。”
    “ 那麽, 在空間生存艙本身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要求行政有計劃地管理和調動每 一個人的勞動積極性, 通過付出主觀能動作為, 利用好資源來多生產物質民生, 則就可以多得到收益, 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好。 人們認可人的天然不公平, 因為人的物質屬性天然就不同, 但是必須從人類製度上保證每一個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條件。 這是人類基本精神追求的公平與正義的核心。” 逸恒補充: “ 也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精神。”
    “ 對啊, 我準備把這些研究內容都提出來, 寫進提案, 送到最高委員會, 希望會產生作用, 對人類有所貢獻。”
    “ 其實, 這些問題, 可能許多人都會向最高委員會提出的。”
    “ 那好啊, 為了人類的明天更美好, 人人都出力是好事, 群策群力。 希望有能人提出更好的對策和理論。”
    “ 我認為, 談經濟問題, 不能離開價值問題, 特別是行為價值研究。” “ 對的, 經濟問題離不開價值問題, 後者決定著前者的成敗。”
    “ 物有所值, 那麽人也得有所值。 隻是人的所值是什麽? 除了物質屬性的所值外, 那麽餘下的就是個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價值了。”
    “ 人類活動中的價值問題, 物質資源供給、 技術和有價值的加工創造是根本, 應保障這方麵的安全和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們的收入。 至於流通和非物質資源供給的收入則應當低一些, 有所調控。 由行政管理和引導, 這樣才有利於鼓勵籠子裏的人們重視資源、 技術和生產創造。 雖然二者可以相互刺激, 但是應當有個主次, 隻有讓創造者得到主要收益, 才有利於生產及生產的創新。 流通是依附於生產的, 沒有生產就沒有繁榮的流通, 這是第一鏈作用; 其次才是流通反作用於生產, 但那是第二鏈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 嗯, 物質性創造第一。 隻有物質創造才能保障民生。 人的作用在社會中主要就是體現在對其他人的影響, 並且要判斷是好的一麵還是不好的一麵。”
    “ 人的生命時間永恒了, 這是建立在人體科學技術上的。 在這種生命長生過程中, 人很有可能出現生命疲勞症。 應當重視人的這種病症, 進行思想引導, 多看到人的生命中, 最有價值的生命意義在於貢獻, 倡導利他價值取向, 做有好作為的人。 人性本惡, 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的表現。 但是人的情感決定了人都是有責任感的, 利他的價值取向可以使人變得英勇、 偉大, 利他而自我犧牲的行為就會主動產生。”
    “ 隻有這樣, 人人都利他, 人類才有希望。”
    “ 是啊, 要不然, 一個人人都貪婪、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類社會, 會是無法持續生存的社會。”
    “ 那樣子的話, 人類必然走向自我滅亡……在這種社會環境中, 談經濟是徒勞的
    ……人類文明將大步倒退。”
    “ 在生存艙中, 人們除了從事行政管理、 經濟管理、 社會事務管理、 軍事安全等社會管理事務外, 都在通過經濟計量符號來采購、 生產、 消費。 但是, 在技術上, 要
    求空間生存艙中, 任何的物質都不能丟失, 必須回收, 送進能源公司, 進行能源再造, 然後統一供給人們, 進入人們的生產、 流通、 消費過程, 實現經濟循環, 這就是空間生存艙中的經濟規律。 這個規律是建立在物質資料數量有限、 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 即基地內人類生存的空間環境決定了這個規律。” 越浩進一步闡述了基地的經濟規律問題。
    “ 建議堅持以多勞多得為基本分配製度, 即在每一個人都有基本生活保證的基礎上, 要求每一個人多勞動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 通過供求來調節平衡, 促進生產的積極性和消費的合理性。 當然, 基本生活保證要求付出基本的勞動, 對未成年人和需要給予幫助的人由行政安排基本消費支出, 在人一出生就按月計量加到他們的身證卡上, 然後進行有條件的調整, 直至其成人或自立後取消。 像入學、 基本醫療等社會福利, 每一個人都由行政安排, 在完成基本社會勞動後, 定期記入身證卡。”
    “ 嗯, 對, 我也是這樣想的。”
    “ 現在, 人類社會都是在透明的環境下, 除了在家裏和必要的保密地方外, 所有經濟活動計量都進入了網絡, 人們的任何行動都公開在天網下, 兼顧公平與正義的、以多勞多得為基礎的分配製度是完全能得到實現的。”
    ……
    “ 我們應當首先在戰鬥隊中進行關於人生意義的教育, 希望每一個戰鬥隊員都有積極的思想, 實現長生的生命意義……”
    許多專家提出研究成果, 越浩提出的理論研究被最高委員會的最後決議吸收。
    人類高度發達的技術, 使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麵都高度自動化, 機器人在各個領域普及, 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 人類離不開智能機器, 甚至於達到了離開智能機器人類就無法生活下去的地步。 人類為了幸福生活創造了智能機器, 反過來不依賴智能機器, 人類的幸福生活就要受影響或帶來威脅生存的災難。
    人類最重大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在空間中的安全。 在混亂又有序的空間中, 要高度重視空間自由體的入侵, 以免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生存艙造成損壞。 這種損壞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一旦發生就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喜歡人類傳奇請大家收藏:()人類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