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早睡早起寺院僧,一言一行皆修行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A+A-


    第五十七章:早睡早起寺院僧,一言一行皆修行
    到了第二天,黎明時分,寒意襲來,冷津津的,幸好每張床鋪都有被子。
    深山之所的夜裏,氣溫普遍比白天要低很多。
    我被凍醒了,我剛把被子蓋好,就聽見有木棒子敲打著木板的聲響。
    此時,天還未亮,到處都是黑蒙蒙的。
    那時候,我還不清楚,原來寺院的木棒子敲打木板,就是在“打板”。
    意為:叫僧眾起床、或是告知大眾吃飯的時間到了、或是寺院裏上早晚課的時間到了、或是寺院裏有什麽法事活動、亦或是寺院裏有什麽其它的事等等。
    反正寺院一有事就是靠打板通知。隻要是打板的聲音一響,僧眾就都從房間裏麵出來,到大雄寶殿裏麵去。
    倘若寺院較大,那麽負責打板的僧尼,就手提木棒子、木板,一路敲打過去,一路又敲打過來。
    如此往返。
    這打板之法,大有講究。
    比如,早晨起床的打板法,先是請寺院燒開水的師父起床。
    那就是敲:三板三下三陣。
    即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第二板較輕。
    然後,是叫大眾起床的打板聲響。
    這次是四板四下。
    這次是慢打,須饒寺院一周。
    即: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如果是經過淨念堂或禪堂,就是急打。
    這也是四陣四下。
    意為:打板之人和寺院僧眾,乃至是十方世界的眾生,求解脫的心念急切。
    這打板之行,也是修行。
    打板之時,心須定下來,打出來的板聲,會有震攝心神之作用。
    而到了晚上敲鍾鼓的時候,打板的方法又不一樣了。
    打板之人手提木棒子、木板,站在大鍾前,先敲一下,再敲二下,然後再敲九下,在敲的時候念佛號。
    再然後,一邊敲打著板,一邊在心裏念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念一個字,敲一下板子。
    念到最後一個字時,輕敲打一下。
    三陣之後,套報鍾。
    即就是撞鍾開始了,然後接著就是唱誦晚叩鍾偈。
    唱完晚叩鍾偈後,如上,又接著打板。
    跟剛才一樣打法,隻是到最後,還得打兩下,走四步,打兩下,走四步,打兩下,走四步。
    當走到僧尞門口的時候,收板,就寢。
    設若打板之人,心太散亂,是會敲錯的。
    寺裏的師父,一般隻要聽一下那板聲,就能明白打板之人的修行功夫如何。
    這真是:一舉一動,無不威儀;
    一言一行,無不慈悲;
    一微一毫,無不修行;
    一點一滴,無不功夫。
    我在東方青木禪院睡覺的那一夜,黎明前的打板聲一響,旁邊的小沙彌尼聽見那打板聲響,趕緊一骨轆爬起來,推了推我,說道“起床了、起床了。要去大雄寶殿上早課了。”
    我也隻好跟著一骨轆爬起來。
    其實我是還想睡的,頭天走了那麽久的山路,著實很累,還沒睡夠。
    平時在家裏,我們兄妹幾個是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
    除了要上學的日子。父母對我們兄妹幾個是特別的好,除了從來不打罵我們之外,早上也從來都不叫我們起床。
    後來長大了,我才知道,父親和母親,他們天天忙不過來,哪裏有精力總是來叫我們起床,而且,他們也舍不得叫我們起那麽早。
    按照我母親的說法是,她從小就很喜歡睡懶覺。
    母親在未出嫁前,也是想睡到什麽時候,就睡到什麽時候。
    後來嫁到我父親家,因為有家婆的緣故,再也不能睡懶覺了。
    而且生兒育女,就更不能睡懶覺了。
    不能睡懶覺的這一件事,成了母親的一大遺憾。
    所以,母親對我們幾個睡覺的問題,從來不多說。
    她擔心我們兄妹幾個長大結婚後,就再也享受不到睡懶覺的幸福!
    可憐天下父母心。
    其實作為年輕人,還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好。
    我一邊洗簌完準備著上大雄寶殿,一邊在心裏想,這出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假如我真的來這寺院出家,那麽我可就要天天那麽早起了。
    連一天懶都不能偷,這也太難了!
    照樣是跟著她們做完早課,然後回到房間。
    這時,小沙彌對我說道“昨天我給你的那兩塊錢,你先拿給我吧,等你回家的時候,我再給你。”
    我二話沒說,馬上就把那兩塊錢拿還給了小沙彌尼。
    我心下知道,這肯定是昨晚那兩個婦女看見小沙彌尼拿兩塊錢給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來出家,所以就要小沙彌尼先把那兩塊錢給要了回去。
    我心想,反正也不是我的錢,我不拿還更好。
    再說了,我真的需要錢的話,我回家我想辦法自己去掙。
    這兩塊錢,還不知道是誰給小沙彌尼的,她年齡那麽小,她自己是掙不到錢的。
    我想著,還是先回家讀書更好,實在要出家的話,等以後讀完書再來出家也不遲。
    想到此,我連寺院的早餐也沒吃,就往回家的路趕了。
    這次去寺院想出家的經曆,對我一生十分重要。
    最起碼,我明白了——想要出家是要做好時時勤快的準備的。寺院不養閑人。寺院的每一個人都忙。
    有的人忙著做齋飯;有的人忙著種蔬菜;有的人忙著誦佛經;有的人忙著體悟佛法;有的人忙著幫助他人;有的人忙著教導弟子;有的人忙著……
    總之,若然有人抱著想去寺院偷懶或享福的心態去出家,那斷然是行不通的!
    而且,若熟有人抱著躲避世事的心態去寺院出家,那麽,更是行不通的!
    因為,佛法在世間,佛法不離世間。若然離世覓菩提,無異於求兔角。
    兔子的頭有角嗎?答案是____沒有!
    兔子隻有一對長耳朵。
    因此,佛法裏麵有一句話說,行走世間,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有些人總以為修行是避開世事,那是大錯而特錯的。
    佛法不離世間,但修得好,內心就會超越世間!
    喜歡仙味禪味與法味請大家收藏:()仙味禪味與法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