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氣憤難當神散亂,被人發現議藏身
字數:4649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七十二章:氣憤難當神散亂,被人發現議藏身
朝陽冉冉升起。
窗外射進了縷縷金光。
金色的陽光,照得死寂異常的房間裏有了一絲生機。
此時,已經是早上七點多鍾了。
忽然,楊勇鈞的腦海裏,閃電般地記起來了,當初他下葬出殯那天,他的神識中,留有他那死婆娘不願意出房門來送他的場景。
“起!”
嗩鈉吹響,鑼鼓喧天。
殯葬司儀伸出手臂,楊起,高高地喊了一聲“起”!
這是殯葬師在主持殯葬儀式時,讓八個抬棺材的漢子,一齊抬起棺材出門去墓地時的喊叫聲。
也是讓棺材脫離墊底東西而懸空起來時的喊叫聲。
從此時起,死者正式離開生前的家門,邁向墓地的旅程。
永別!
本來,一般俗世中的人,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在此種生離死別之際,胸中都會溢出濃烈的不舍來,大多數至親還會情緒失控,用手拽住那幾根抬棺材的粗大繩子,不讓棺材離去!
那種撕心裂肺的永久離別,往往讓旁人也忍不住落淚。
而楊勇鈞在神識裏,倒退地回放著這一幕令人滴血的場景。
當時隻聽見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在臥室裏,她們一齊在勸說著自己的婆娘,想讓她出房間來給自己送行。
說是,不出房門來送這最後一程,生者與死者,雙方都難免會相互牽掛。
生者送了死者這一程,死者更會心甘情願地上路。雲雲。
原來自己的死婆娘,在這生離死別之際,愣是不肯出房門來給丈夫送行。
她這是怕嗎?
她是在怕丈夫的冤魂嗎?
她是怕丈夫冤死之後的靈魂找她算賬嗎?
可是,自古道: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如果她沒做什麽對不起丈夫的事,那麽她怕什麽呢?
她應該不怕才對。
而她卻怕得不敢出房門,這是不是說明,她就是害死自己的凶手?
想到此,楊勇鈞渾身像要爆炸似的,他哪裏還在床上坐得住?!
在這個屋裏,在這個他與他婆娘結婚之後住在一起的屋裏,他再也呆不下去了。
他慌忙奪門而出,連大門都沒有鎖。
楊勇鈞吸拉著老大的一雙短小鞋子,踉踉蹌蹌地走在回父母家的路上。
盡管氣憤滿腔,楊勇鈞這會兒還是記得要躲開桃花村的村民。
他正走在馬路上時,差點又被遠處河邊上一個挽水澆菜地的村民看見。
其實,那挽水澆菜地的村民倒是看見了他,隻是一時之間看不太真切而已。
饒是如此,也嚇得楊勇鈞落荒而逃。走路歪七斜八的,腳上那隻長一點的拖鞋都弄丟了。
此時,楊勇鈞哪裏還顧得上撿拖鞋,趕緊往家跑。
說是跑,比平常男人走路還慢。仿若鄉下的公雞走路差不多。
楊母一直倚門在望。
她見遠處河邊一村民挽水澆地,抬頭看見了自己的三兒子,楊母的心頓時提了起來。
雖然眼見著三兒安全跑向了這邊,但是楊母的心一直“咚咚咚”地直跳……
楊母明白。
本來,“死人複活”這一天下奇聞,已經傳滿山村,鬧得人盡皆知。
鄉村裏的人定會認為他們楊家搞什麽封建迷信。
他們楊家上上下下定會遭到別人的指指點點。
搞不好,甚至還有村幹部會上門來調查,他們肯定會把她的三兒子再抓回墓地。
到那時,就算有一萬張嘴去解釋,說,三兒子是活人,不是鬼魂,恐怕都沒有人會相信。
鄉村人,見識少。他們很難接受非正常事件。
倘若三兒子真的被抓回了墓地,再次被埋,那楊母還不得活活心疼死!
恐怕到時楊父楊母都難活於世。
楊母見三兒子吸拉著一隻鞋子回到了屋內,立馬把大門一關,接著在屋裏頭把大木門的木拴給拴上。
她這才微微地舒了一口氣兒。
暫時是沒事了。
她真是太緊張她三兒子了。
不容許她三兒子再次出現哪怕是一丁點兒的意外,她更不忍三兒子再次受到什麽委屈。
“小勇,不怕啊不怕!你被人發現了,也不怕。他們要是敢來家裏查看,媽就把你藏起來。老頭子、老頭子,村裏有人發現了咱三兒。你說,要把三兒藏在哪裏更好?”
楊母顛顛地跑進房裏,連珠炮似地問著楊父。
“什麽被人發現了?老婆子,你是說,三兒剛才出去,有人看見他了?”楊父仍然半躺在床上。他扭頭問道。
原先在西屋的楊勇劍,被鬧了一早上,頭昏腦脹的,此時過去東屋吃早餐去了。
“是呀,我看見他剛才回來時,在馬路邊上好像被人發現了。”楊母急得直轉圈兒。
“別急,老婆子。三兒歸來這事,有悖常理,暫時不宜讓人知道,以免橫生事端。咱三兒再也不能出什麽意外了。如果真有人來咱們家查看,咱就把三兒藏在那個大衣櫃裏頭。”楊父若有所思地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藏在大衣櫃子裏?不行,要是誰打開衣櫃,不就露餡了?”楊母反對地說道。
“那就藏在閣樓裏頭。閣樓上麵偏僻,別人看不到的。”楊父又說道。
“藏在閣樓上麵更不行啊。要真有人來找三兒,誰還不會爬閣樓上麵去看?不行。”楊母斷然否決。
“那,那就幹脆藏在咱家的地窖裏頭。反正咱家地窖現在也沒放什麽東西。地窖裏麵又大,藏個一兩年都沒事。”楊父欣喜地提議道。
“對,對,藏地窖好。咱家那個大地窖,誰都不知道。”楊母頓時雲消霧散。
既然商定好了藏身之處,那麽,楊母也就眉開眼笑地端來了早餐,親自按著三兒子坐在了餐桌邊。
楊母又走去房間裏,扶著楊父起來,三人坐在一塊兒吃早餐。
早餐煮的麵條,楊母還在麵條裏麵打了三個雞蛋。
三人一人一碗,一碗一個雞蛋。
楊母把自己碗裏的那個雞蛋,毫不遲疑地夾到了三兒子碗裏。
楊父拿起筷子,也把他碗裏的那個雞蛋,抖抖索索地夾到了三兒子碗裏。
楊勇鈞連連搖頭,他放下碗,指了指喉嚨,意思是他現在吞咽不下那麽多食物。
楊父楊母的兩張老臉,笑容漾開,一直合不攏,連麵條都吃不利索了。
楊勇鈞感受到楊父楊母的喜悅,臉上也漸漸漾出笑意,他把那三個雞蛋又夾還給了父母,還夾出了三分之二的麵條來給父母。
他自己的碗裏,就隻剩下了一小縷麵條,半碗麵湯。
楊勇鈞端起麵碗,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麵湯。
末了,就隻剩下麵條沒有吃完。
縱使是這樣,也足以令楊父楊母眉飛色舞了。
喜歡仙味禪味與法味請大家收藏:()仙味禪味與法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