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真如自性,人人具足
字數:3179 加入書籤
第二百一十九章:真如自性,人人具是
真如自性是什麽?
真,是真實不虛。
亦即不說假話、謊話。
如,是對真實的反映、如實,指需符合事實。
合真實不虛與如是觀察,謂之真如。
即又真又實踐,叫真如。
還有:真,是真相。
如,是如此。
真相如此,故名真如。
實相就是如此,叫作真如。
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實如此之本來麵目,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即無為法。
“無為法”是超脫於世間“有為法”之上。
亦即一切眾生的自性清淨心,亦稱佛性、法性、如來藏、實相。
以上這些名詞,都叫作真如。
剛說的法界是什麽?
法界,是泛指各種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
一個人的六根的根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
六根是什麽?
六根就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此六根。
離開眼識、五俱意識,離開之後,那就是見性。
見性,就是通常說的“悟”。
但即使是“悟”,亦不認為自己是“悟”。
即就是說,自身沒有“悟”這個念頭!
比如,某位高僧,其實他早已達至開悟了的境界。
但是,他自身並不認為自己已開悟。
還是一如既往地用功增加自身修為。
而等到有已開悟的前輩,印證了此高僧是個已開悟的人。那麽,此高僧才算是真正的開悟。
或者,等到此高僧去世之後,有開悟的人為其印證。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自身身邊認識的那位高僧,是個已開悟的人。
即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已開悟,不能是自己說了算。
亦不能自身有開悟的念頭。
而是需要已經開悟了的人為其印證,才算作是真正的開悟。
注意,沒有開悟的人,是不能印證別人是否開悟的。
你自己都沒有開悟,你憑什麽說別人開悟了?
你自己都沒有達到開悟的境界,你哪有資格去印證別人是否開悟?
這不扯淡嗎?
扯淡,是修行人的大忌。
扯淡,是佛家五大戒之中的一戒。
見性是真性。
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是一個性,一性無二性。
這話也就是說,做人要為善,為真,真如,真相為自省。
讓自身的真如自性煥發,如何煥發?
意即——去妄存真!
意思是,去掉各種各樣的妄想心,保持內心的清淨心。
但,內心又不執著有保持清淨心的這種念頭。
亦即,自身內心進入“空中生妙有、妙有具真空”之境界。
此,為真正的——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真理!
此,即真正的——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真相!
此時刑場上空,飄飄蕩蕩著一首哀哀的樂曲《告別》:
告別這美麗的世間
還沒活通透便又要離去
徒留滿心的遺憾
告別心愛的人兒
還沒愛戀夠便永遠分離
徒留萬般的不舍
告別可愛的兒子
還沒盡父愛便撒手人寰
徒留滿心的牽掛
告別浩瀚的經書
還沒鑽研透便無緣再讀
徒留無盡的惋惜
告別慈悲的恩師
還沒行孝道先逝於師父
徒留無邊的慚愧
告別世間的萬事萬物
還沒欣賞夠便關上世門
徒留無窮的歎息
喜歡仙味禪味與法味請大家收藏:()仙味禪味與法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