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不贏下此局,世人怎知我是天下最有名的大儒?

字數:3914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回過神,看著劍拔弩張的皇子們和夫子們,再一看坐在對麵不停拱火的程俊和太子,臉色一變,看出這是二桃殺三士之局!
    程俊剛才的建議,相當於弄出了兩個桃。
    一個桃,分給四個皇子。
    這個桃的本質,是“天子的寵愛”。
    另外一個桃,分給四個夫子。
    這一個桃的本質,是“載入青史的名聲”。
    他對魏王的寵愛,冠絕諸王,壓得太子都喘不過氣,皇子們更不多說。
    現在魏王被趕出京城,去往封地,這幾個皇子,想要成為下一個“魏王”,所以想要爭桃。
    但是,程俊和太子,一唱一和,將一個桃,先分給了齊王李佑。
    其他皇子自然不滿,所以奮起而爭。
    給夫子們的桃,二人也是一唱一和,分給了齊王的老師許敬宗。
    其他三個夫子怎能罷休,不得到李世民嘉獎的“為人師表”四個字,世人怎知他們才華橫溢,是天下最有名的大儒?
    也正因此,本來團結起來對付程俊和太子的四個皇子,以及他們的老師,先內鬥了起來。
    眼看著四個皇子和他們的老師的內鬥愈演愈烈,李世民當即就想站起來,揭穿程俊的陰謀。
    但是,下一秒,李世民又冷靜了下來,坐回到了龍榻禦座上。
    這兩個桃,是程俊建議的,但卻是他準允端上來的。
    李世民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因為以前每次舉行的幌子月考,都有獎賞。
    這也是為什麽他準允程俊的建議,同意嘉獎本次月考表現最為出眾的皇子和夫子。
    但是,他沒有想到,本來和其他人一起爭奪二桃的程俊和太子,竟然不想著好好表現,而是在旁邊拱火!
    李世民意識到現在說什麽都晚了,因為程俊和太子,已經把火拱出來了!
    不隻是李世民,此時坐在殿門處的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反應過來,目光古怪的望著程俊。
    好小子,又開始出奇招了......
    他們開始還覺得程俊和太子這次輸定了。
    畢竟他們的對手,是聯合在一起的四個皇子、四個夫子。
    但現在不同,程俊和太子,選擇了另外一種應對思路。
    “勝負,不在棋盤之內,而在棋盤之外......”
    房玄齡語氣古怪道。
    程俊這小子,顯然是知道正兒八經的辯論,是必輸之局,所以決定劍走偏鋒,以兵法取勝。
    不愧是他......
    而此時,麵對薛元敬的嗬斥,許敬宗並不惱怒,神色淡淡的說道:
    “我不是在繞圈子,我覺得,想要知道郯王殿下說的對不對,就必須搞清楚一件事,商賈,到底是不是我大唐的百姓!”
    程俊開口道:“商賈是我大唐的商賈,自然也是我大唐的百姓。”
    太子附和道:“沒錯,《管子》中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意思是這四種人是國家的基石,總不能因為商賈排在四民的最後,就把他們不當人看吧!”
    許敬宗投給他們二人一個讚賞的眼神,隨即對著薛元敬說道:
    “程禦史所言甚是,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弄清楚了商賈是我大唐的百姓,那麽,收商賈的稅,就是收百姓的稅,就是跟陛下與民休養生息之策相悖!”
    “所以,郯王殿下的話,以及提到的收稅之策,都是不對的!”
    程俊拍手道:“此言在理!”
    太子也拍手叫道:“說得好!”
    說完,太子看了一眼李世民,發現他正眼含怒火盯視著自己,拍手的動作霎時停在空中,隨即轉過頭不去看他。
    李世民見狀,拳頭緊握了起來,再一看程俊,發現他竟然看也不看自己,火氣更是噌噌往上冒。
    就在此時,梁王李愔的老師歐陽詢忽然冷哼了一聲,說道:
    “郯王殿下剛才說,充盈國庫,是朝廷的燃眉之急,老夫覺得這句話說的好,說的對!齊王殿下說的興百業,解決不了朝廷當下的燃眉之急!”
    許敬宗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說道:
    “歐陽學士此言差矣,凡事都有輕重緩急,興百業也是如此,百業不是同時興起,而是分先後,齊王殿下的意思,是什麽行業容易興起,便先興此業。”
    齊王李佑連忙道:“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坐在蜀王李恪身後軟墊上,一直沒有說話的弘文館學士褚亮,此時忽然說道:
    “那麽,請問許學士,興業之舉,如何能充盈國庫?”
    許敬宗看向他,說道:
    “我大唐山林之木茂,川澤之物豐,這些都歸朝廷,興百業,離不開朝廷的扶持,朝廷隻需要出麵扶持各業,各業就能興起,朝廷這時便可從中獲利,以此充盈國庫。”
    褚亮追問道:“你說的扶持各業,都有哪些?”
    許敬宗豎起兩根手指道:“山川有鐵,川澤有鹽,鹽鐵之業,隻要這兩業興起,必可充盈國庫!”
    褚亮冷笑道:“你何不再請旨,再來個榷酒法,均輸法和平準法啊?”
    榷酒法,指的是官府對酒類實行專賣以獲利的一種製度。
    均輸法,簡單來說,就是民間進貢給各地官府的土產,有用不完的,朝廷規定不必再轉運送至京師,可送到朝廷派駐各地的“均輸官”處,暫時儲存,隨時聽候朝廷命令。
    數量過多的某些物品,便可在附近賣出。
    譬如河東道的土產,可在河北道地區出售,再將所獲錢財上繳京師。
    平準法,是指由朝廷收集儲存天下百貨,時價貴了就賣出,時價便宜了就買入。
    由於商賈的財力無法與朝廷的財力匹敵,這也使得商賈無法獲利,物價自然也就無法抬高,商賈也就沒有辦法囤積居奇。
    均輸平準,是古代經濟政策之一,起源於漢武帝時期。
    均輸法和平準法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真正施行起來的時候,卻演變成了激起民怨的害民之法。
    各地官府以各地方所貢之物作為資本,在高價時出售,使得本該利民的均輸法和平準法,變成了地方斂財的工具。
    喜歡選我當禦史,李世民你哭什麽請大家收藏:()選我當禦史,李世民你哭什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