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李世民的決心!
字數:4308 加入書籤
程俊拿著奏折,找到程處默和程處亮,對著他們說道:
“大哥,二哥,咱們仨的馬是汗血寶馬,經得起折騰,你們立即帶著這份奏折,快馬加鞭,務必十日內,送到陛下手中!”
程處默收起他的奏折,重重點頭道:“好,我們現在就去!”
程俊提醒道:“多帶一些人去,路上遇到危險,就馬上回來叫人。”
“好!”程處默咧嘴一笑,轉身而去,帶著程處亮離開。
程俊找到了慕容順,問道:“招人的事,怎麽樣了?”
慕容順道:“已經傳出去了,這兩天來了好多人。”
程俊微微頷首,他這次帶來的貨物,足夠撐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勞動力已經有了,程俊當即下令道:“讓他們開始幹活,先從外郭城建起,蓋房子!”
——————
十日後,長安城,皇宮之中。
“啥?讓朕出錢?”
甘露殿內,李世民一臉不敢置信的看著手中的奏折。
“不是,程俊走的時候,不是跟朕說,能賺到錢嗎?”
“怎麽這會讓朕出錢啊?”
“還出這麽多?!”
他抬頭望向一臉疲憊的程處默,想從他身上找到答案。
程處默想了想道:“陛下,要不,您跟我們去一趟吐穀渾,當麵問個清楚?”
“......”
李世民臉色一黑,跟你們去吐穀渾?虧你能說得出口!
他看向了站在旁邊的程處亮,試圖從他身上找到答案。
程處亮撓了撓頭,說道:“陛下,您看我幹什麽?”
“......”
李世民扯了扯嘴角,忽然有種感覺,程俊派這兩個人回來,就是不想自己從他們身上,知道些什麽。
他再次低頭看著奏折,思考片刻,轉頭望向張阿難,說道:“阿難,你去一趟尚書省,把房玄齡,杜如晦叫來!”
張阿難應聲道:“奴婢遵旨。”
李世民又對著程處默和程處亮擺了擺手,說道:“你們先下去歇著。”
“臣等告退!”程處默、程處亮同時抱拳,轉身離開。
李世民坐在龍榻禦座上,閉著眼睛沉思著。
沒多久,他聽到殿外響起一陣腳步聲。
李世民睜開眼睛,就看到張阿難領著房玄齡、杜如晦走了進來。
“拜見陛下。”
房玄齡、杜如晦行禮道。
李世民揮了揮手,讓他們免禮平身,轉頭投給張阿難一個眼神,同時對著房杜二人道:“兩位愛卿,坐下說。”
等到張阿難叫人拿來坐墊,房玄齡、杜如晦坐下之後,便聽到李世民的聲音傳入耳中:
“唉,程俊給朕弄出來了個頭疼事。”
“你們先看看太子寫的奏折。”
李世民指了指龍書案上的奏折。
張阿難立即將奏折遞到了房玄齡的手中。
房玄齡正襟危坐,先對張阿難道了一聲謝,隨即湊到杜如晦跟前,打開奏折,同時看了起來。
隻是看了幾行字,二人便驚疑一聲,房玄齡脫口而出道:“不對啊,這不是太子寫的。”
杜如晦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判斷道:“沒錯,這股味兒,是程俊口述的吧?”
房玄齡接著道:“肯定是他,太子殿下想不出這些內容。”
隨即,二人同時抬頭,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指著奏折道:“接著往下看。”
房玄齡、杜如晦低下頭,繼續看起了奏折,越看越是吃驚。
“程俊要咱們打通一條大唐境內到伏俟城的走廊?”
“慕容伏允同意借道?讓咱們出糧草,養吐穀渾五萬大軍?這條件,如何能夠答應。”
二人看完之後,心中驚駭,程俊這是要幹多大的事啊。
他們先對視了一眼,隨即望向了李世民,房玄齡問道:“陛下覺得該當如何?”
李世民沉聲道:“朕就是不知道該當如何,才把你們叫來商議。”
房玄齡撫著胡須,沉吟片刻,說道:“就臣所知,吐穀渾人,早年風俗與我大唐無相似之處,但這幾十年來,其穿著飲食,與我唐人越來越像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吐穀渾人,擅於經商。”
“吐穀渾之地,西接西域,南接益州,向東,可直達咱大唐京師。”
“所以吐穀渾人,經商者眾,他們的人,將西域的東西,賣到我大唐,將我大唐的東西,賣到西域,甚至更遠的西邊。”
房玄齡指著奏折,肅然說道:“因此,程俊所說的若能經商,一年可得千萬貫,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李世民眸光一閃,“你是說,是有可能賺到的?”
房玄齡思索片刻,然後點了點頭道:“如果旁人的話,可能做不到這一點,但若是程俊出手,也不是沒有可能,一年賺個一千萬貫。”
李世民也摸起了下巴處的胡須,看著二人,問道:“你們覺得,要不要按照程俊所說,打造伏俟城?”
房玄齡看向了杜如晦。
杜如晦想了想道:“可弄。”
李世民再不猶豫,直接從龍榻禦座上站起身,沉聲道:“那就弄!”
“戶部還有多少錢?”
房玄齡立即道:“滿打滿算,有三百萬貫!”
李世民眼神堅定道:“全部拿出來!”
“慕容伏允想讓朕給他養兵馬,朕給他養!”
“他要古玩錢器,給他!”
李世民語氣不容置疑道:“朕隻要一點,打通一條從大唐境內到伏俟城的走廊。”
說完,他望向張阿難,“阿難,你即刻擬旨,這條走廊,交給李靖來辦,他要什麽,朕給他什麽!”
“一個月時間,朕要看到成效!”
等到張阿難領旨之後,李世民先後看向了杜如晦和房玄齡,“克明,錢貨糧草人手,你來籌集。”
“玄齡,怎麽運送到伏俟城,你來安排。”
李世民思索片刻,又說道:“另外,再調二十萬府兵,去邊境待命,以防吐穀渾異動。”
二人站起身行禮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轉頭望向了殿外的天空,說道:“朕這樣做,也不隻是為了除掉外患,充盈國庫,朕還是為了太子。”
“若是太子有滅國之功,天下人,便都會高看他幾分,他那些弟弟,也將再生不起奪嫡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