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老桑,想不想回家?

字數:5008   加入書籤

A+A-


    “啥情況?”
    “你還不知道?”林和泰強壓下興奮,衝著李琦喊道:“島內的結果出來了,藍色贏了,以領先 6萬票微弱優勢,贏了!”
    李琦楞在原地,“不是…”
    在他的記憶裏,2004年的那一場,藍色輸了的啊。
    以 3萬票的稍微劣勢,遺憾出局。
    怎麽會?
    …
    時間回到幾個月之前。
    李琦給島內的許多老兵送過去的dvd光碟。
    這也就導致這些老兵,沒事兒的時候,就跑出去聚會。
    島內,某眷村。
    一個年輕人攔住一個老頭,“爸,你幹嘛去了?”
    “幹啥去了,與你們有幹係嗎?”
    “不是你天天神神秘秘的…不會幹什麽不好的事情吧?”
    石知義眼睛一瞪,“我出去一會兒就去幹不好的事情了,就你們天天出去就是去幹正經事了?”
    “不是…爸,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聽說你們聚在一起看小電影…”
    話沒有說完,直接被老爺子掃把,“我去尼瑪的,我看小電影,我看小電影的時候,還沒有你們呢…”
    石知義追著兒子跑出去半裏地,才喘著氣回來,剛放下掃把,看到一個老頭,連忙湊了過去,“老桑,又來新片子了?”
    “來新片子了,一會兒到我家去看。”
    “好!”
    當兵的時候,兩人同一個團的,又是同一批到島內的,更是同一批“榮民”。
    所謂“榮民”,指的就是他們這些老兵,當初他們沒有利用價值之後,被賜的一個稱號。
    似乎這樣就讓他們不想故鄉了。
    許多老兵聚在一起生活的村子,也被人稱為眷村。
    不少名人都是從這些村子走出來的,比如香江衛視的知名主持人吳小麗、鄧麗君、林青遐、焦恩郡、任憲齊、周渝抿等。
    …
    等石知義趕到的時候,發現大家已經開始了,他插好門,然後搬了一個小板凳擠了過去。
    前麵是米國電視劇《越獄》,演了半個小時之後,畫風突變。
    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氣息迎麵而來。
    裏麵是老兵回內地的視頻,他們看到的是隔壁眷村,一個豫省的老兵回鄉錄像。
    “胡辣湯!”
    “貢饃…顧家貢饃!”
    “肉盒,外皮金黃酥脆,內陷鮮嫩多汁的肉盒!”
    “麻花…寧平麻花…”
    石知義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州口,隻是州口…”
    “你咋知道?”
    “我咋不知道,我就是州口勒,小時候,我就吃過顧家貢饃,400年曆史了,胡辣湯也是俺那兒勒。”石知義忍不住眼睛通紅。
    “小時候吃肉盒,我還被俺爹打了一頓…”
    有人衝著後麵喊,“都不要吵,這隻是經過州口,還有其他地方勒,還讓不讓其他人看了?”
    場麵頓時安靜下來。
    石知義掏出手絹擦了擦眼角的濁淚,雖然已經離開家鄉幾十年,但有些東西是刻在骨子裏,寫在血脈裏麵,永遠也改變不了的。
    …
    很快,視頻再次掠過一個縣城。
    “牛肉饃!”
    “熏牛肉…”
    “搏州粉皮…幹扣麵…”
    “曹氏魚頭…油酥燒餅!”
    其中一個年近八十的老兵再也忍不住,“亳州,到俺家了,我想俺娘了,也不知道她老人家還在不在了!”
    “嗚嗚…”
    他這一哭,直接傳染了其他人,也跟著哭了起來。
    哭聲低沉連成一片。
    這群人裏麵,大的八十多,小的也七十多,哭的像幼稚園的孩子。
    “嗚嗚…娘…你還在不在勒?”
    “…”
    外麵站崗放哨的老兵聽著裏麵哭,連忙從外麵跑了進來,“不是和你們說了,不讓哭,不讓哭,你們咋還…”
    他看著這場麵,不知不覺,自己的眼眶也刹不住車了。
    好不容易石知義將眾人的情緒安撫下來,一個人忍不住,嗚咽了幾聲,又是一陣…
    “老桑,算了,今天就到這兒吧,再放下去,恐怕會出事兒。”
    雖然表麵上說放開探親了,但私下裏的傳播這種錄像還是被禁止的。
    “是啊,大家先回去吧,下次再來新的片子,我再找你們來,別害了大家。”
    “行,麻煩了…”
    “我們懂!”
    老兵們一個個離開,留下老桑和石知義,兩人看著錄像帶,“接下來咋辦?還繼續看?”
    石知義擰著眉頭“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最重要的還是讓老兵回內地看看才行。”
    “誰不想回去,可不是誰都能回去的啊”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
    早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島內就放開過一次回鄉探親。
    可回家的卻隻是少數人,大多數人沒回內地,或者不再回內地探親,事情令人流淚。
    以島內的劉仲仁老兵為例。
    他退伍之後,身無分文,隻能靠打零工維生,一天能溫飽一餐已是很難得的幸事,後來還是友人介紹他當司機,日子才總算慢慢的安定了下來。
    後來認識了妻子,共組家庭,婚後生了三個孩子,劉仲仁說:“雖不富裕,但日子安定,也總算不再是一個人了”。
    對他而言最遺憾的事莫過於父母離世也不能見最後一麵。
    劉仲仁是老兵裏在島內社會把生活穩定下來的典範,他還算是好的,還有更多的老兵大字都不識,書信的地址都不會寫,隻能拜托別人。
    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他們才是最可憐的群體。
    就連島內監察院院長於右刃,在去世前也寫下了“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
    這首題為《望大陸》的詩,是數十萬退伍軍人的心聲呢!
    八十年代,放開了十萬人回鄉。
    對於六十多萬老兵,隻能是少數人回去。
    之前就說了,大部分退伍老兵們了連地址都寫不準確,這些家書最終都石沉大海。
    更別說老兵中,很多自己生活都拮據,坐飛機回幾百裏,甚至幾千裏的老家尋親,單單回來的飛機票就阻斷了他們的歸心似箭。
    再加上島內故意將一些信件銷毀,或者是隨意“丟失”,所以也就導致回到內地的案例少之又少。
    這也是為什麽明明說“放開”探親,可他們這些人卻聚在一起看別人回鄉的錄像。
    …
    不少人老兵還在想著攢錢,等有機會回去,李琦記得前幾有個白發蒼顏的老兵謝春聲,年輕時四處征戰,在抗戰時期立了不少功,撤退到島內七十一年,一直到 2008 年,才得以回老家與親人相見。
    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母親居然還健在,老人家已經106歲高齡了。
    許多網友說:這是上天賦予她不可思議的長壽,就為等著兒子回來。
    這次島內再次放開探親,依然是少數人能回去。
    “老桑,我有一種辦法,讓咱們都回去?”
    “都回去?”桑順糧猛地扭頭,抓住石知義的肩膀,“快說,什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