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建國大業》

字數:10868   加入書籤

A+A-


    《建國大業》?
    領導捏著茶杯的手頓在半空,氤氳的熱氣似乎都凝滯了一瞬。
    他抬起眼,目光如探照燈般落在眼前這個年僅二十七歲的年輕人身上,仿佛要穿透他那張還帶著幾分青澀的臉龐,掂量出其話語背後的斤兩。
    “這個主題……很大啊。”
    他緩緩放下茶杯,陶瓷底托與玻璃桌麵碰撞出清脆一響,在格外安靜的辦公室裏顯得尤為突兀,“你小小年紀,把握得住嗎?”他
    的聲音裏帶著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審慎,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慮。
    世紀之交的華夏電影市場,正處在一種微妙的躁動與沉寂的撕扯之中。
    好萊塢大片的衝擊餘波未平,國產商業片在探索中磕絆前行,而曾經承載著榮耀與使命的傳統“主旋律”影片,卻大多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甚至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各大國有製片廠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艱難轉身,尋求出路。
    “沒有開始,怎麽知道自己行不行?”李琦語速平穩,卻字字清晰,試圖用邏輯和準備打消對方的顧慮,“我是這麽想的,劇本方麵,我打算請西影廠和八一廠的幾位老編劇老師一起把關,集思廣益,導演也會邀請西影廠經驗豐富的老導演來坐鎮。”
    “謔…”領導身體向後靠進寬大的皮質沙發裏,嘴角牽起一絲意味不明的笑意,手指在沙發扶手上輕輕點著,“合著你不上手,隻是搭個台子,讓老師們一展身手是吧?”
    這話裏帶著調侃,也藏著試探——他想知道這年輕人是真想做事,還是隻想巧借名目。
    “那我這不是穩當考慮嘛!”李琦笑著繼續說道“再說了,就像您說的,如果我真的全部自己來,您也不放心不是?”
    他以一種半開玩笑的方式化解了潛在的質疑。
    “你這小娃娃…”領導指著他,搖頭失笑,目光卻愈發閃爍不定,內心的天平似乎在慢慢傾斜。
    他不得不承認,李琦的話戳中了他最真實的顧慮。
    將《建國大業》這樣的項目完全交給一個二十七歲的年輕人,這其中的風險他比誰都清楚。
    成功了,自然是一段佳話。
    可一旦出了任何紕漏,那將是無法估量的責任。
    到時候,處理李琦?他是項目發起人,年輕有為,背後或許還有更複雜的考量;不處理?輿論和上級的壓力又如何平息?
    這簡直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但偏偏,這個年輕人提出的構想,又隱隱契合了某種他希望看到的、主旋律電影突破的新可能。
    辦公室窗外,是京城夏日繁茂的綠蔭,知了的鳴叫一陣高過一陣,更襯得室內的安靜近乎凝滯。
    領導沉吟了片刻,終於再次開口,語氣緩和了許多“繼續說一下你的想法。”
    這是一個鬆動的信號。
    李琦精神一振,知道最關鍵的時刻來了。
    他坐直身體,將思慮已久的規劃和盤托出“領導,我的核心想法是,嚐試找到主旋律敘事與商業類型片的一種結合方式,以往我們很多主旋律影片,藝術價值和思想高度都夠了,但在吸引廣大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走進影院方麵,總是差一口氣,我們能不能探索一種既符合曆史宏大敘事要求,又在觀賞性、感染力上更上一層樓的模式?做到既叫好,又叫座…”
    領導一邊聽著,一邊緩緩點頭。
    市場的選擇是殘酷的,再好的理念,如果無法有效傳播,其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
    “想法是對的,方向也沒錯,但是…”他話鋒一轉,語氣加重,“你想當甩手掌櫃可不行,搭台子可以,但你得一直在台上,製片人這個擔子,你怎麽也不能推掉。必須把你那些聰明才智都發揮出來,從頭盯到尾,電影拍好了,成績是大家的,但你也得能拿到台麵上說,經得起所有人的審視才行。”
    “這是自然,義不容辭。”李琦鄭重答應。
    “那你重點跟我說一下,”領導的身體微微前傾,顯示出極大的興趣,“《建國大業》這個故事,你打算拍哪一段?怎麽拍?”
    李琦深吸一口氣,知道這才是真正展現項目深度和自身思考的關鍵時刻。
    “我們規劃的核心時間線,是從1945年抗戰勝利,到1949年開國大典這四年,這不僅僅是一段戰爭史,更是一部濃縮的、波瀾壯闊的建國史,我們不打算聚焦於某一兩個單一戰役或事件,而是希望以‘籌備一個新生的華夏’為核心線索,敘事邏輯沿著‘戰後談判—內戰決勝—建國籌備—開國盛典’來展開。
    目的是盡可能立體地呈現那四年間,華夏如何‘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分裂走向統一、從舊世界走向新紀元’的偉大曆史進程…”
    領導聽得極其專注,甚至不自覺地調整了坐姿,完全沉浸到李琦所勾勒的宏大藍圖之中。“那麽,”他追問,聲音裏帶著考校的意味,“在整體的主體基調和具體的人物刻畫上,你們又有什麽想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
    李琦感到喉嚨有些發幹,他吞咽了一口唾沫,知道最考驗功力也最需謹慎對待的問題來了。
    曆史的真實與藝術的呈現,宏大的敘事與細膩的人性,其間的分寸把握,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他斟酌著詞句,既不能過於跳脫,又要體現出創新之處。
    “主體基調,毫無疑問必須嚴格尊重史實,磅礴、厚重、充滿敬意。”他首先定下基調,然後才小心地引入新的思考,“但在細節處理和人物塑造上,我們……我們希望能做一些更‘接地氣’的嚐試。”
    “接地氣?”
    李琦記得後世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張照片,教員手裏拿著一根棍子,給錢老的師爺顯擺,“看我這根棍子直不直?”
    領導沉吟了片刻,點頭,“行啊,既然你已經有了想法,那就去做,等電影出來,可以讓我們先看看嘛。”
    “好!”
    領導把他叫住,“你手裏有沒有備選的?”
    “沒有。”
    李琦果決地說道。
    “那行吧。”領導苦笑了一下,“年輕人就是好,沒有任何的顧慮,不過也好,年輕人就是要有衝勁兒,你這樣,我反倒是更相信你了。”
    …
    從那個綠樹成蔭、戒備森嚴的地方出來,李琦坐進車裏,緩緩駛上京城寬闊的大街。
    盛夏的陽光炙烤著瀝青路麵,空氣因高溫而微微扭曲。
    道旁高大的懸鈴木,知了的鳴叫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水,洶湧澎湃,幾乎要淹沒整個城市的聲音。
    李琦搖下車窗,讓溫熱的風灌進來,帶著都市特有的嘈雜和活力。
    今年自己進幾次海子裏了?
    一切恍若隔世。
    …
    回去的路上,他的車經過了八一電影製片廠。
    那扇曾經車水馬龍、代表著華夏電影一個輝煌時代的大門,如今卻顯得有些冷清,甚至門可羅雀。隻有門口持槍的哨兵,依舊站得筆直,無聲地訴說著它曾經的特殊地位與榮光。
    李琦不由地放緩了車速,心中湧起一陣複雜的唏噓。
    他清楚地知道,在接下來的時代浪潮中,這些曾經赫赫有名、代表著計劃經濟時代電影生產模式的八大國有製片廠,將麵臨怎樣的衝擊與變遷。
    八一廠的編製會被調整裁撤,北影廠的標誌性建築會被拆除,西影廠會經曆漫長的沉寂與轉型的陣痛……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時代車輪碾過的痕跡。
    固守著過去臉譜化、公式化的“主旋律”創作模式,注定將被愈發成熟和挑剔的市場無情淘汰。
    但這不是哪一個個體的錯。
    前世記憶中,《建國大業》正是由八一廠承製,而它後來的謝幕之作《芳華》,也曾引發無數慨歎,最後一任廠長是黃虹。
    而此刻,坐在廠長辦公室裏的,還是明震疆。
    無論明震疆內心是否看得上李琦這個突然躥升的年輕人,現實的層級差距都擺在麵前。聽聞李琦突然到訪,他立刻放下手頭一切事務,快步迎了出來,臉上堆滿了熱情卻又不失體麵的笑容。
    “李琦同誌!哎呀,您來怎麽也不提前打個電話通知一聲,我們好準備一下!”明震疆的聲音洪亮,帶著體製內特有的熱情與客氣。
    “知道你們廠裏事務繁忙,想著電話裏可能說不清楚,索性就直接跑過來了。”李琦與他握手,笑容溫和而直接,“沒打擾您工作吧?不會不歡迎吧?”
    “怎麽會!怎麽可能不歡迎!您這是給我們廠送機會來了!快,請進,請進,外麵熱!”明震疆側身將李琦讓進廠辦樓。
    會議室裏,簡單的寒暄過後,李琦沒再多繞彎子,直接開門見山,提出了合作拍攝《建國大業》的構想。他強調了項目的重大意義,以及希望八一廠以其深厚的革命曆史題材拍攝經驗和資源,深度參與其中的意願。
    明震疆聽著,眼睛越來越亮。
    曆史上,這類重大題材、帶有明確任務性質的影片,基本由國家指定、劃撥經費,八一廠自然是首選。
    但今時不同往日,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暗流。
    如今,“璀璨娛樂”這樣的民營公司主動出資牽頭,還能第一時間找來八一廠合作,這無疑是雪中送炭,甚至是送來了一個重新站到舞台中央的絕佳機會。
    他幾乎是瞬間就在心裏算清了這筆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李總,您放心!”明震疆拍著胸脯保證,語氣激動,“人員、設備、場地,隻要廠裏有的,您盡管開口!我們一定全力配合,絕對沒有任何問題!要人出人,要力出力!”
    “那太好了。”李琦點頭,“劇本我正在組織人手加緊打磨,過段時間就能拿出初稿,到時候一定第一時間送過來,也請廠裏的專家老師們多提意見,幫著把把關。”
    “我們把什麽關呀!”明震疆連連擺手,姿態放得很低,“您和李總把握大方向,我們就是執行和配合!到時候一切聽您指揮!”
    “明廠長,您這話就太客氣了。”李琦態度很堅持,語氣誠懇,“八一廠是拍‘正旋律’的國之重器,經驗豐富,專家雲集。劇本給你們看,我心裏才真正有底。這不是客氣,是真心需要你們的專業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明震疆聽到這話,臉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幾分,那是一種被尊重、被需要的認可感。
    “李總,您要這麽說……那我可就不跟您假客氣了!廠裏幾個老顧問,都是經曆過那個年代的老革命、老文藝工作者,我一定請他們好好看看,把我們的經驗都貢獻出來!”
    雙方又就合作的一些初步細節交換了意見,氣氛熱烈而融洽。最終,明震疆親自將李琦送到車旁,看著那輛黑色的轎車駛離廠區大門,直到尾燈消失在街角,他才緩緩呼出了一口憋了許久的長氣。
    一直跟在身後的秘書這時才湊上前來,臉上帶著幾分不解和擔憂,低聲說“廠長,他找我們合作,他當總製片人,出名、露臉、拿最大功勞的都是他和他公司,咱們廠……不就是個幹活的嗎?這……”
    明震疆聞言,猛地回頭剮了秘書一眼,語氣帶著恨鐵不成鋼的訓斥“你腦子被驢踢了?還是被這大太陽曬糊塗了?”
    他指著空蕩蕩的廠區大門,語氣沉痛而又現實
    “人家現在是什麽地位?能想起咱們廠,能主動找上門來合作,這就已經是天大的麵子,是雪中送炭的仁義!你還想著挑肥揀瘦?你看看現在,以往這種項目,哪個不是第一時間送到我們這兒?現在呢?人家有多少新選擇?還能第一時間想到我們,給我們一口實實在在的飯吃,而不是讓我們徹底邊緣化,這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秘書被訓得低下頭,不敢再言語。
    明震疆平息了一下情緒,揉了揉眉心,疲憊中又帶著一絲抓住救命稻草的決絕。
    他衝不遠處喊道“黃虹!黃虹呢?你過來一下!”
    “來了!廠長!”一個穿著軍裝的人聞聲快步走來。
    …
    與此同時,京都。
    中央電視台大樓裏,又是另一番光景。
    袁德妄曆經波折,他終於被正式確定為今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總導演。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提心吊膽,生怕那個才華橫溢卻又讓人捉摸不透的李琦會殺個回馬槍,再次接手這個全國矚目的舞台。
    直到今天,台裏白紙黑字的任命文件正式公布,他那顆懸著的心才算是稍稍落回肚子裏。
    但輕鬆也僅僅是片刻的。緊接著,巨大的壓力便如影隨形。
    “唉……導演的位置是坐上了,可今年的春晚,是真不好幹啊!”袁德妄對著辦公室窗外的城市景觀,喃喃自語,眉頭緊鎖。
    他去年的表現本就壓力巨大,而李琦去年執導的那一屆春晚,辦得太過成功,口碑收視雙豐收,幾乎刷新了人們對春晚的期待值。
    這座高山陡然立在那裏,讓後來者如何翻越?
    無論誰接棒,都注定要被放在放大鏡下與去年對比,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美完成的任務。
    他思慮再三,拿起內部電話,撥通了一個分機“喂?是倪平嗎?麻煩您來我辦公室一趟。”
    不一會兒,倪平敲門進來。
    她剛剛結束一期節目的錄製,還帶著妝。
    “袁導,您找我?”
    “倪平啊,”袁德妄搓著手,臉上堆起笑容,“有個事還得再麻煩你。今年春晚的主持棒,你還得扛起來啊。沒你壓陣,我心裏實在不踏實。”
    “啊?我?”倪平明顯愣了一下。她本以為,經過去年的人事變動和今年的調整,台裏大概率會啟用更新鮮的主持麵孔,沒想到袁德妄還會如此堅持地用她。
    “對,就是你。你的經驗和氣場,是晚會最需要的定海神針。”袁德妄肯定地說,然後話鋒看似隨意地一轉,“對了,倪平老師,你……還有李部長……就是李琦部長的聯係方式吧?”
    “有啊。”倪平點頭,有些奇怪,“怎麽?袁導您沒有嗎?”她以為以李琦現在的職位和影響力,身為春晚總導演的袁德妄不可能沒有他的直接聯係方式。
    “我……我當然有。”袁德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但立刻挺直腰板,語氣肯定地掩飾過去——他其實並沒有能直接聯係到李琦的私人電話,至少不是能隨意“請教”的那種。
    “沒事,我就是想著,眼看籌備工作要啟動了,能不能找個合適的機會,約一下李部長,向他取取經,請教一下去年成功的經驗,看看對今年有沒有什麽指點。到時候……你看方不方便一起?”
    倪平是何等聰明的人,立刻從這略顯突兀的邀請和袁德妄那不自然的神情中品出了幾分真實意圖。
    他或許是想通過自己這個“舊部”來牽線搭橋,或許是想借共同請教之名來緩和可能存在的比較尷尬。
    她本想下意識地婉拒,但話到嘴邊,突然心念一轉。
    這何嚐不是一個機會?一個能再次近距離接觸那位仿佛擁有點石成金之能的年輕人、感受他思路的機會?
    於是,她到嘴邊的推辭變成了爽快的答應“行啊!我也確實好久沒見到李部長了,正好借這個機會去拜會一下,當麵向他請教學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袁德妄沒想到倪平答應得這麽痛快,立刻喜笑顏開“那感情好!太好了!那我這就讓秘書看看日程,盡快安排!”
    …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洛杉磯。
    陽光熾烈,與京都的悶熱是兩種不同的滋味。
    剛剛從費城結束外景拍攝的《觸不可及》劇組,主要成員們回到了洛杉磯進行後期籌備工作。在一間臨時租用的工作室裏,充滿了放鬆和喜悅的氣氛。主要拍攝階段順利完成,大家都心情舒暢。
    導演黃建鑫正口沫橫飛地比劃著,跟王保強、董旋以及其他幾位劇組成員講述拍攝過程中的驚險瞬間
    “哎呦,你們是不知道!那個特技演員,從那麽高的地方下來,威亞聲音一聽就不對,我以為是直接摔下去了,心都跳到嗓子眼了!結果我們所有人衝過去一看,好家夥,人特麽掛旁邊一棵大樹杈上了!真是祖宗保佑!趕緊送醫院檢查,萬幸隻是擦傷……”
    他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得眾人一陣陣驚呼和後怕的笑聲。
    正說得起勁,他放在桌上的手機響了。
    黃建鑫漫不經心地拿起來看了一眼來電顯示,臉色瞬間一變,興奮的談興立刻收斂。
    他連忙衝著還在笑鬧的眾人用力揮揮手,壓低聲音道“噓~!噓!都安靜點!是……是李總的越洋電話!”
    工作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和他手中的電話上。
    黃建鑫深吸一口氣,清了清嗓子,這才鄭重地按下接聽鍵“喂?李總?……對,我是黃建鑫……您說……”
    電話那頭的聲音清晰而平穩,交代著事情。
    黃建鑫聽著,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恭敬,逐漸變為難以置信的震驚,嘴巴微微張開,眼睛瞪得溜圓。
    “拍《建國大業》?讓……讓我當導演?”他幾乎是下意識地重複了一遍電話裏的關鍵詞,聲音因為極度的意外而有些變調,甚至破了音。
    “真的?!”他追問了一句,手因為激動而開始微微顫抖。
    關於《建國大業》這個項目,他之前隱約聽到過一些風聲。他知道這是上麵重點關注的任務,是上麵親自讓李琦負責推動的重點項目,意義非凡。
    誰能執掌這部電影的導筒,就意味著其名字和能力將直接進入最高層的視野,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更是巨大的認可。
    但他從未敢想過這份幸運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他太清楚自己的斤兩和在圈內的位置了。
    別說全華夏,就是在以西影廠為代表的老牌導演圈子裏,前麵還排著吳天銘、陳愷歌、張藝謀、顧長衛等等一連串聲名赫赫、資曆深厚的大佬。
    怎麽算,這等國之重器般的項目,也絕對輪不到他黃建鑫。
    前世,101novel.com09年版本的《建國大業》,總導演是韓三平,他最多是參與聯合執導。
    而現在,電話那頭,李琦清晰而肯定的聲音再次傳來,確認了這個石破天驚的決定——由他,黃建鑫,來擔任這部史詩巨製的導演。
    巨大的、不真實的幸福感如同海嘯般衝擊著他的大腦,讓他一陣眩暈。
    他張著嘴,耳朵裏嗡嗡作響,心髒狂跳得快要衝出胸膛。
    喉嚨裏像是被什麽東西死死堵住,激動、狂喜、惶恐、難以置信……種種情緒猛烈地交織翻騰,讓他一時間竟難以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喜歡華娛踩著娜英馮褲子成為頂流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娛踩著娜英馮褲子成為頂流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