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笑而不語
字數:6646 加入書籤
這些自製設備以及高價從國外購入的設備,全都存放在那棟灰色的小樓裏。
正因如此,這裏的安保措施可能比大領導家還要嚴格。
楊廠長停車後,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已在等候。
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裝的男子走近,目光掃過楊廠長和何雨順,問:“哪位是何工程師?”
何雨順微微頷首:“是我。”
灰衣男子會意,轉向楊廠長時露出歉意笑容:“這是規定,外人不便進入,還請理解。”
楊廠長擺擺手:“無妨,我隻是送他進來 雨順,你先進去吧。”
何雨順點頭,轉身對灰衣男子說:“麻煩您帶個路。”
“客氣了,何工程師,請隨我來 ”
兩人徑直走向院子深處。
在前往劉教授辦公室途中,灰衣男子主動介紹自己:“我是吳明,劉教授的研究生,目前正研究引燃管相關課題,劉教授讓我來接您 聽說您能解決引燃管整流問題?”
吳明話鋒一轉,直接提及專業領域。
何雨順並未多言,僅點頭回應:“問題我可以解決,但需要儀器支持。
這次來,是想和劉教授探討可行性,若他也認可,我會申請經費采購實驗設備。
一旦有了儀器,我有信心徹底解決此事。”
這“百分之九十五”的說法,不過是何雨順的謙辭罷了。
實則,隻要條件具備,他完全有把握百分百完成任務。
對於旁人而言,此話可能平淡無奇,但對已鑽研近兩年卻毫無進展的吳明來說,卻如巨浪襲心。
因為這是關乎國家能否順利研發並應用電力機車的核心難題。
一旦攻克,國內運輸業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吳明對此充滿期待。
然而,他對眼前這位如此年輕的何雨順是否真能解決長期困擾眾多工程師和教授的難題,仍抱有疑慮。
當然,他個人對何雨順並無任何偏見,甚至心底隱隱期待他真的能破解這一難題。
由於引燃管問題,國家無法製造電力機車已有很長時間。
研究院裏的每個人,都由衷希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技術由誰提出或解決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它能否推動國家發展,改善民生,提升國際地位。
這才是研究院所有人心之所係。
這便是國魂!
這種精神遠勝於後世某些所謂專家教授為爭取經費胡亂選題。
更有人為名利剽竊他人成果。
此類現象此時代絕不會發生。
每位知識分子皆懷揣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
不久,二人便抵達劉教授辦公室外。
...
吳明走在前頭,來到劉教授辦公室門前,輕輕叩門。
“請進。”
屋內傳出慈祥的長者聲音,想必就是劉教授。
吳明推開房門,對何雨順做了個“請”的手勢:“何工,裏麵請。”
這裏的人通常習慣以姓氏加職稱稱呼工程師,就像叫教授一樣。
何雨順朝吳明點頭,步入辦公室。
這是一間簡單樸素的房間,布置極為簡潔:兩張桌子、幾盆綠植、幾張椅子,便是全部陳設。
在更晚些的時代,但凡掛著教授頭銜的專家,無不渴望擁有寬敞的百平米辦公室,還得配上豪華裝修,還振振有詞地說“好的研究環境才能出成果”。
這樣的說辭,在何雨順看來不過是虛言。
回想如今,哪位專家不是靠一支筆、幾張紙,在上麵反複推導公式、繪製圖紙,就取得了讓全球矚目的成就?因此,當看到劉教授簡樸的辦公環境時,何雨順對他的敬意更深了幾分。
吳明陪著何雨順進入辦公室時,劉教授正專注地伏案書寫,手中握著筆,在白紙上沙沙作響。
待兩人走近,他才抬眼,放下筆起身,與何雨順握手道:“真沒想到,何工程師這般年輕,我還以為至少是位中年人呢,沒想到竟比小吳還小一輪,真是棟梁之材啊!”
劉教授邊握手邊由衷感歎,何雨順察覺到對方是真心讚賞,而非敷衍之詞。
握手完畢後,二人各自落座,吳明則恭敬地站在劉教授身旁。
“何工,我聽上級提到你為紅星軋鋼廠設計新型轉爐的事 雖然我不懂鋼鐵領域,但也有所耳聞。
據說你們廠的煉鋼效率提升了三成以上 這可是關乎國家發展的重大技術突破,僅憑這一點我就對你十分欽佩。
不曾想,沒過多久,上級又來電,說你能解決電機機車引燃管整流難題 ”說到這裏,劉教授目光如炬地看著何雨順,繼續說道,“不論你此次能否攻克難關,你都是我國難得的技術精英。
有沒有興趣加入研究院?”
何雨順聞言一怔,沒想到劉教授如此器重自己。
不過細想起來,之前並未太過關注的新式轉爐技術,確實是這個時代的一大突破,大幅提升了鋼鐵廠的煉鋼效率。
如此看來,劉教授對自己另眼相看,甚至提出加入研究院的邀請,也就合情合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感謝劉教授的厚愛,但我目前並無加入研究院的打算,還請諒解。”
何雨順並不打算涉足國家研究院。
一旦加入,便相當於與國家深度綁定,未來行事難免諸多不便。
而且,他此次重獲新生雖懷報國之誌,卻絕非埋首研究院埋頭科研。
畢竟,這美好時代、黃金年華,還有太多值得去體驗的事。
劉教授見狀,也隻能惋惜不已。
很快,話題轉向了何雨順正在鑽研的引燃管技術。
劉老率先提問:“何工,您對這項技術有何看法?”
何雨順從容應對,從整體到細節,條理分明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國引燃管技術的核心問題,主要體現在整流方式的設計上 ”
隨著他的分析逐步深入,劉老時而蹙眉,時而展顏,直至最後擊掌讚歎:“何工的見解讓我茅塞頓開!我們研究引燃管多年,竟誤入歧途 小吳,何工提到的問題,你悟了嗎?”
吳明站在一旁聆聽,起初何雨順所講皆為已知內容,但隨後他的獨特見解逐漸展現。
這一從未觸及的思維盲點,經何雨順點撥後豁然開朗。
因此,此刻他對何雨順投以敬佩的目光。
在他心中,無論年長與否,隻要有真才實學之人,皆可為師,都能傳授知識。
劉老提問時,他恭敬回答:“何工見解深刻精妙,如撥雲見日,諸多困惑迎刃而解。”
何雨順聽罷擺手微笑:“不足掛齒,隻是偶然所得罷了。”
劉老搖頭道:“無需謙遜,靈感源於深入思考,愛因斯坦亦如此,一念之間便開創了相對論雛形。
不必輕視自身。”
“不過,何工剛才所言是大致方向,具體破解之法還請詳述,容我思索一番。
放心,若你顧慮技術泄露,可省略關鍵信息 ”
何雨順笑著搖頭:“我信得過您的為人,況且我們鑽研技術,隻為國家發展,功勞歸誰又有何妨?”
“確實無足輕重。”劉老與吳明齊聲說道。
三人對視一笑,皆從彼此眼中看到為國效力的決心,不禁放聲大笑。
笑聲停歇後,何雨順細致講解了解決方案
三個小時後,劉老凝視白紙上密布的公式與技術圖稿,終展顏點頭:“何工,此方案堪稱完美,一旦配備實驗設備,難題必能迎刃而解!”
身旁吳明也激動不已。
他苦心研究兩年的問題此刻由何雨順解決,不僅毫無失落,反而滿心歡喜。
因為,他知道攻克此難題將給國家帶來巨大進步。
在這種時刻,誰解決了問題已不再重要。
“何工,你就別擔心了。
我現在就向研究院的委員會匯報,讓你的技術報告在會上展示,之後研究院會向上級申請經費,幫你購置所需的實驗設備。”劉老在何雨順準備離開時承諾。
何雨順點頭回應:“好的,我會等您的消息。”
正當他準備走出辦公室時,門忽然被推開,一位少女提著裝滿便當盒的袋子走了進來。
她哼著歌,先喊了聲“爺爺,吳叔”,才發現站在一旁的何雨順,一時不知如何稱呼。
劉老笑著介紹:“燕寧,這是何雨順工程師。”
燕寧點點頭,禮貌地說了句“何工程師好”,隨後走向劉老辦公桌,將袋子放下,取出裏麵的便當盒。
何雨順有些不解,按常理研究院應設有食堂,而這裏供工程師和教授們的餐食不該差才對。
而且劉老看起來也不像是挑剔之人,為何要吃家中準備的飯菜?
察覺到何雨順的疑惑,燕寧解釋道:“爺爺年輕時忙於研究,經常忘記吃飯,久而久之胃出了問題,現在年紀大了,隻能吃些清淡的食物。”
劉老瞪了她一眼,她立刻閉嘴。
何雨順聽後對劉教授更加欽佩。
“劉教授,國家有您真是榮幸。”他由衷說道。
劉教授擺擺手:“我都老了,沒法再為國家作太多貢獻,未來還得靠你們這些年輕人。”
劉燕寧放下盒飯,依偎到劉老身旁,撒嬌道:“爺爺說什麽呢?我覺得您還能為國家效力至少五十年!吳叔、何工,對吧?”
她調皮地眨眨眼。
兩人自然附和:“當然,當然。”
劉老開懷大笑,滿心歡喜溢於言表。
這時,劉燕寧忽然開口:“吳叔,這位何工程師是您的學生嗎?”此話一出,氣氛略顯緊張。
然而,何雨順隻是淺笑不語。
吳明連忙擺手:“燕寧,你在說什麽呢?何工成就斐然,即便如此,我也隻能是他謙遜的學生。”
聽罷吳明的話,劉燕寧怔住。
她本以為何雨順年紀輕輕,不過比自己稍長,應是吳叔新收的弟子 但吳叔即便身為副教授,竟說隻能拜他為師?這未免太過謙遜。
喜歡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我坑死禽獸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重生何雨柱,我坑死禽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