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醉翁之意
字數:3845 加入書籤
馬清驚愕著走出有一百步遠的樣子,一個穿灰色短衣,長著五寸白胡子的老人喊了一聲:“青天大老爺”身子趴在了地上。兩邊的百姓們就像多米諾骨牌,全都跪了下去,就像中了邪一樣舞著雙手哭喊著。
“青天啊。”
“父母啊。”
“有了使君才有我們。”
“沒有使君,我們也活不了了。”
“神武震九域,文昌輝八極”有人唱了起來。
“灼灼山陽,道將冠世。
興起陽平,光耀兗州。”
歌聲如雷聲一般的唱了起來。百姓的情緒看起來激動得上了天。隻是他們的聲音盡管震天動地,他們雖然激動得不能自已,卻沒有人越過衙役組成的警戒線。
這些激動的百姓身後的牆上,隱隱有被撕下的告示的印記。
“阿清,你在我兗州也行了五日了,沿途所見,有何感想?”苟曦身子隨著馬起伏著,舉著一隻手朝百姓們招手。
“我很佩服。”
“哦,佩服什麽?”苟曦轉向馬清,他的馬比馬清的矮,因此看馬清是抬著頭。他的臉上卻顯露出一絲居高臨下的得意。
“我佩服使君對我的行程知道得這麽清楚。”
“哈哈哈哈。”苟曦抬起頭朝著天大笑。
“兗州的地界,哪兒掉了一根針我都知道。”苟曦轉頭看著馬清,那神情就好像把馬清看了個體無完膚。
來到一個丁字路口,北麵是一個兩開門的大院,門口兩名持長戟的士兵站崗。大門匾額上寫著“白馬縣衙”。
大群的百姓堵住了縣衙。
“怎麽回事?”苟曦抬頭問。
一名穿褐黃色短衣,看起來三十多歲,烏亮的頭發上撒了幾滴泥巴的人跑了過來,在苟曦的馬前拱手道:“使君,百姓堵著門一定要見你。”
“哦。”苟曦用意外的眼神朝馬清看了看,翻身下了馬。
苟曦下了馬,邁著穩健的腳步走了過去。
馬清朝苟曦撇了撇嘴,給了一個禮貌的微笑,還是端坐馬上。
苟曦來到縣衙門口。一個白發蒼蒼,看起來很精神的老人過來朝苟曦拱手:“兗州人人安居樂業,路不拾遺,皆使君之功,老夫和萬祥裏百姓略表寸心,望使君收下。”他轉身揮了揮手。
兩名年輕人抬著一塊“兗州父母”的匾額過來,後麵跟著一串男女老少。他們有的提著裝雞蛋的籃子,有抱著雞鴨的,還有趕著豬羊的。
苟曦臉上帶著慈祥的笑:“老人家,匾額我收了,其他的都拿回去。不拿百姓的東西是兗州的規矩,我也不能破。”
“還有我們景和裏的。”
“我們永順裏。”
聲音此起彼伏。
馬清在馬上等了半個時辰,打了好幾個哈欠。苟曦依然孜孜不倦地應付著百姓們,從他的狀況看,他一點也沒有感到累。
街道兩旁的百姓們也還站在那裏,他們都用崇敬的眼睛激動地看著苟曦。
快一個時辰後,苟曦終於收完了最後一個裏百姓的寸心。他回到馬上對馬清抱歉地笑笑:“久等了。”他歎口氣,“還真沒時間請你喝酒了,走吧。”
前麵開道的二十名騎兵沿著縣衙的院子往東走,約二百步後又掉頭往北。二十名騎兵後跟著那十來名官員。官員後是馬清和苟曦。
街道兩旁百姓依然激動地朝苟曦歡呼著。
“神武震九域,文昌輝八極。
灼灼山陽,道將冠世。
興起陽平,光耀兗州。”
歌聲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苟曦依然一手帶著馬韁,一手朝兩邊的百姓招呼著。
“小弟,你此次過兗州是為何事?”苟曦笑著朝百姓們揮手,口氣很隨意。
“使君,我隻是按長沙王吩咐做事,其餘的,我無法做主。”
苟曦停住揮手,他緊閉著下嘴唇比上嘴唇微微凸出的嘴,眯縫著一雙冷眼睛盯著馬清看了一陣:“阿清,而今天下分裂,你知道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是什麽?”
“使君賜教。”
“晉令不張,法製不行。”他伸手朝下麵一指。那裏是匍匐在他馬下的瘋狂的百姓。
“你一路過來都看到了,哪裏的百姓會如此?不用霹靂手段,難破百年沉屙。隻要我發出號令,全州的百姓皆可前赴後繼。”他轉過頭來驕傲地看著馬清,“我兗州百姓可以如此,天下百姓難道不可以?”
“馬清不知使君此話何意?”
“徐州現在是東平王統領,此人平庸懦弱,難當重任,徐州早晚是東海王的。我兗州就是抵擋東海王的最前線。隻是兗州夾在成都王和東海王兩大勢力之間,勢單力孤。兗州的情形你都看到了,如果讓我都督青兗二州,定讓成都王和東海王不敢輕舉妄動,天下穩如泰山。”
“使君,這個事你可直接上書長沙王。馬清一個屯長,恐怕幫不了你。”
“你當然能。你這個屯是特屯,你是長沙王身邊最近的人。你向長沙王說。”他又伸手指了指下麵歡呼流淚的百姓,“說說我的兗州。隻要有兩個兗州,天下定矣。”
苟曦斜睨馬清一眼,就像很累似的,深深呼出一口氣:“長沙王在朝歌放了一萬人,這一萬人有何用?有用的是我兗州。”
一陣滔滔水花聲傳來。
城門洞近在咫尺。透過城門洞往外半裏,一條白鏈如水銀瀉地飛流直下,河麵上看不到船隻。
白馬是重要渡口,正常情況下,這裏應該是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此時除了街道兩旁像朝聖一樣要見苟青天的百姓,看不到進出城門的人。
馬清心裏一動:“好,我見到長沙王,一定把使君的意思傳達。”
“天下安否?就在小弟你了。”苟曦意味深長微笑著。
出了城門洞,就像有擴音器一般,嘩嘩水聲一下子就大了起來。半裏外,約兩三百步寬的黃河從西邊天際間流出經過眼前又奔向東邊的天際。
河岸邊排著一長溜的船隻,有大有小,大的船有六七丈,小的兩丈。
城牆兩邊,分布著一支一千人,持著長戟的步兵。一名脖子像鵝一樣細長,後腰上插著校尉腰旗的將領一手叉著腰,兩隻眼睛像探照燈一樣緊緊盯著馬清。
喜歡晉柱請大家收藏:()晉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