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同學
字數:8409 加入書籤
                    現漢2106年。這一年,宣衝是半年巡航,半年回港;兼顧工作與學習。
    四科中,其中的械造、煉學,也就是物理和化學這兩項;宣衝非常有“天賦”,很快就入門上手了。
    畢竟這兩門學科變得再多,也不能讓牛頓第二定理改了,更不能讓金銀銅鐵氧氯的電子層數發生變化。
    但在偏向文科的考題上,宣衝看著那些江南係的題目,傻了眼了。
    不同於前世文科考試中,直接大段的語言論述——而是通篇的“理學應用邏輯”。
    例如某應用題:列出幾十個人事單位,要求在一個跨州府的工程項目上給出章程,分配“部門責任”。
    每一個人事單位的法規條例,都是要提前背誦的。如何減少矛盾點,在組織時,在不同部門的法規矛盾碰撞時,提前作出解釋?這叫“行政調解”。
    這個題目預設了幾百個可能的矛盾點,如果漏了一項行政調解,就不合格。
    並且在組合過程中,盡量讓各個部門自動耦合,減少額外的行政調解。——這其中邏輯性,就是一個“人事”上編程題目。
    “理學”上的大題,不是套著八股文進行教條主義辯經。而是一些“為官做吏”時如何進行責任分配,讓效能可見的應用題。
    要涵蓋水利,農耕,法律,交通數百個部門的律令,熟悉每個部門律令的優先度。這些律令,在不同時刻的優先度是不同。
    例如在汛期,水利律令的優先度是最高;而在農忙時,農耕優先度是最強。
    考試題目上不會告訴你哪個優先度高,隻會標注一個日期,在不經意間塞一個條件。
    例如在某考題中,要組織“廟會”;題目提到這個廟會非常成功,那麽考生就要警惕“人流量過大”這個第一優先級的情況。防止踩踏和火災。
    宣衝終於知道東圖這個小地方為什麽出不了舉人了;因為天寒地凍的農奴文化,讓經濟活動非常簡單,管理也很粗獷。根本沒有這麽多行政項目讓人管理,所以也就不曉得如何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內容。
    宣衝:東圖那土路上設置一個交通管理員,隻能讓東圖人想到,這是官家安排的“劫道”的。
    甚至可以說,整個北方都少有能考過江南地區的;因為工業高度發達的江淮流域,在現漢內都是獨一份的,生活在這裏的考生是耳濡目染,才會知道“地區工作”執行時,某些部門存在的意義。
    官僚是一個高度技術化的工作。
    曾幾何時,宣衝重理輕文,不清楚現漢都工業時代了怎麽還會重文輕理?現在恍然明白了,現漢文科是以維係社會運轉為目標,卷出來的技術官僚考核體係。冰冷無情,沒有小作文抒情,都是“以百姓為芻狗”運作的。
    相反看來,前世自己那邊的人文部分,反倒是顯得不專業。
    宣衝原本想著直接用超能力在鉛筆橡皮上刻錄微米級別答案小抄的想法破產了,這課程是要邏輯推導。
    …咬筆頭…
    視角來到徐希這邊,他在得知宣衝要去考科舉時,不由佩服;但實際上則暗笑宣衝跳到了這個深坑中。
    別看現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但其內部一些律法結構,是非常超前的。
    因為現漢的變革情況,是他那個時代的穿越作品中主角穿越古代後,變革世界的調調。
    每一個時代對“變革”的理解不同。
    就如同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穿越,會有五百廢帶著小資理念改造世界的獨特風味;而二十年後就是“紅化”為主流。
    這裏介紹一下,二十五世紀是海洋時代。九成的人口在大洋城市中,由於深海環境的特性,整體文化偏向於“每個人都在限定範圍內不出格”的穩定文化。
    海底城市是由“模塊大廈”組成的;每一套模塊大廈,雖然每周都有“開放溝通”的時刻,但大部分時候依舊是被閘門分割。每一個大廈內,有專門的組織部門長期負責,內部的規則約束要比陸地嚴格,類似於艦船文化。
    大航海時期,每條艦船上的所有人,都應該老老實實地聽頭目的。有些界限是絕對不能逾越,一旦逾越,人人都能執法,將其丟到海裏喂鯊魚去。
    因為,在海底大廈的空間中,如果不用這麽一些規矩約束到某些人,總有一些蠢貨,自稱“抑鬱症”的小人,朝著通海閥方向靠,要挾所有人,滿足自己的任性。
    25世紀防的就是精致利己的小人。海底城市隻有百分之十的空間區域是隨意開放,其餘區域準入,分為八個權限等級。
    而這個時代的人,穿越到了古代後,就在古代超前改造成了一個“禮法森嚴”的社會。
    在這個社會中有兩個要點,“操控室”和“通海閥”,一個是技術崗,一個是安全崗。
    治理地方的技術崗,是交給考試考出的專業人才來掌握;專業考核過程中,盡管最終隻是挑選少部分人,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參加了;且落崗的人都是心服口服被考試刷下來的。這相當於是一種“選舉監督”,讓參與考試的人確保控製台上管理組,專業技術在線。
    至於“通海閥”,則是象征著道德底線的安全崗位。
    這個崗位會分配給在此地居住超過好幾代的家庭。因為!家庭長居在這裏的人,考慮的就不單單是自己了。第二紅朝時期,經過無數次血淚教訓,最終得出的社會經驗總結是,如果把“通海閥”交給流官或者金融財團,流官是不在乎通海閥上多一道裂紋,反正自己就走了,用不著考慮長久的不良影響。
    所以在徐希視角內,現在現漢的“特色王朝”體係,毫無疑問相對東蜀的“工商議會”體係先進。
    徐希在這個位麵也是劉氏,他對於藩王近支的定位,即自己應當扮演的角色,是守住“通海閥”的安全崗位。不需要技術,但要有正確道德觀;不能整出來“你扶了,就得負責”的自私利己概念。
    徐希對於宣衝這種奔著“技術崗”去卷的架勢,感覺到“十分震撼”,但是很樂見於此。
    徐希上一次來到這個位麵,他就見到了一個“第一紅朝”的學員,就是謝明。現在謝明去了大西洋那邊,按照學分來算,他應該稱呼謝明學長。
    謝明學長才穿越五次,由於不熟悉24世紀的情況,主動丟了“安全閥”的崗位,直接跑去龍州開辟新大陸。
    …徐希:你(謝明)真的是莽…
    隻能說,不同時代的人對全球地理的“價值”都是有著不同認識;謝明興致勃勃的去開拓新大陸,認為這裏價值高。
    而在徐希眼裏,美洲大陸那疙瘩就是一個“穿堂風”地帶,屬於低價值地帶。(徐希:斷子絕孫的區域)
    隨著極端氣候來臨,美洲每年冬季寒潮來襲,國土中央都凍成冰原。
    在第一紅朝的溫暖時期,其龐大平原區是很好的農業區;而到了海洋時代後,廣闊的太平洋區域生產的有機物規模,是任何陸地平原都無法比較的;那時候,快要滅絕的鯨種,都被奶成了種族規模最大的海洋族群。
    所以在海洋澎湃的農業生產力襯托下,北美不是什麽優良的農業產地!
    而且,新大陸上另一個在第一紅朝時期沒冒出來的問題!在徐希那個時代,是格外突出!
    大平原,而且還是居中的大平原;在幾百年上千年尺度上來看,都是內戰最慘烈的區域。在東方,這個點就是洛陽開封所在處。
    曆史上那個鬥的叫狠。
    有詩曰: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華夏曆史上,河洛那塊天下居中的地盤,每次遭遇戰亂最多三十年。
    因為河洛地區相對於關中平原的麵積,還是沒有絕對優勢。
    也就是,函穀關東出勢力,在亂世中是有足夠治理人手控製住河洛,穩住經營一至兩年,進而席卷天下。
    而那密西西比平原(美國中央大平原的一部分),一百二十萬平方公裏;相對於周圍的區域,就大的讓周邊地方勢力感覺到絕望了。
    徐希是親眼見證了,美洲亂起來後,任何邊角地方勢力想要進入中部,都沒法擁有充足人手把該地區給控製住。反而此處易攻難守,會被其他勢力聯合打擊。
    所以這裏就變成巨大平原鬥獸場!曆史上北美原住民也就是這個狀態。
    白人從西海岸登陸,在工業革命初期仗著絕對科技優勢,極短時期把北美完成統一;這是一個曆史短暫時刻。一旦統合時間結束,是沒辦法依靠自身力量再度粘合起來的。
    也就是說,北美在第一紅朝末期,一直到第二紅朝結束,進入第三紅朝都在分裂,並且達成了世代血仇!恨不得把對麵屠滅那種。(印第安人末期也是這個狀態)
    所以徐希不看好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就跑到北美落腳。——而謝明還是去了,所以徐明判定他是第一紅朝的學生。
    徐希:隻有第一紅朝的人,才會用褒獎的語調把“移美”這個詞說出來。
    因為在一百年後,整個北美在華語語境中就是獅駝嶺的代名詞。密西西河上飄蕩的屍體比恒河還多。
    至於徐希為啥上次任務沒有提示謝明?原因有二。
    第一:課堂上不能交頭接耳,徐希透露的多了,被老師點到後,任務難度會增加。
    第二:徐希也不想幫學長,來自越早時空的學生,擁有的係統體係越強;看著學長們帶著係統一頭栽到曆史天坑中,頗有一番滋味。
    …誰不喜歡看炸牛糞呢?…
    徐希的任務線,現在是打造環南洋文化經濟圈。
    自習室中,宣衝帶著一臉剛剛熬完題目的班味,見了秦天依。
    秦天依打扮的很素雅,但是回頭率頗高;當然,宣衝表現的格外防備。話說,要不是她說“課堂交流”,自己是不會來的。
    秦天依在見到宣衝後緩緩道:“徐希的任務在南洋區域,他控製了這些點。”
    秦天依點出了地圖上南洋十五個大城市。隨後給出了這些城市一係列的種植園、礦業,乃至可以近乎用“奴隸製”來使用的低端勞動力規模。
    宣衝思索了片刻後:“你,告訴我這些,嗯,需要什麽?”(宣衝語氣誠懇,表示這些內容對自己有用)
    秦天依故作詫異:“我們不是同學嗎?同學得互相幫助啊。”
    麵對宣衝還帶著困惑且不解的目光,秦天依露出了一個鼓勵的笑容,這一個笑容讓宣衝微微呆滯,心仿佛被觸動了。
    秦天依仿佛沒看到宣衝的呆滯,自顧自道:“在時空課堂上,隻要沒有確定分組;那麽所有人都是要盡快團結在一起的。先容我道個歉,我發現你在調查海商,所以對你艦人員也調查了一下;
    宣衝回應:“哦,他們不斷請客,我每天都去赴宴,心裏有些不確定。”
    接下來秦天依拿出了一個賬單,上麵是宣衝默許螳螂蝦號成員碰的那些黑產。
    秦天依提示:“雖然你處理的非常好,但還是有隱患的;以藩王世子這個高身份,距離這些黑水溝太近了,容易被垃圾攀扯上。”
    秦天依讓宣衝不要縱容艦上的老成員們碰“洗錢”;她聯係了幾個出海公司,會光明正大的打錢。
    如此這般幹脆,讓宣衝懵逼,由於覺得自己好像被包養了,想要否認。
    秦天依非常義正詞嚴的道:“按照你被分配的職業情況來看,你應該是指揮官路線。接下來,這個世界應該是有一場戰爭。如果軍事成員操心非自己專業的事情,那麽傾天之災中,我這個弱女子就是歌謠唱的再好,都會變成敵人的樂趣。”
    宣衝深吸一口氣,調整情緒:“謝謝。”——話說宣衝很少(沒見過)看到這樣識大體的女子了。
    秦天依:“這個事情是你選擇的,並且我覺得你相當有擔當。戰爭是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人力物力;現在工業體係是科舉體係在支撐,屬於正業。這條路上,我幫不了你,但是你可以盡力的做,不需要為其他雜事分心。”
    這一幕,宛如富貴小姐資助秀才進學的佳話。
    這邊,宣衝瞅了一下她給自己打款的幾個出海公司賬戶,發覺都是與大海商資本相關。秦天依:“海商的情況我會和你詳細的說一下。但是現在——”
    秦天依看了看周圍:“這裏不適合,我們換個地方說。”
    她戴上了麵紗後,將絕色給遮掩起來,然後拉住宣衝的手,直接從諸多目光下離開。
    …她很不一樣…
    秦天依:“說到南洋海商們,就不得不提及海商經濟;現漢朝堂,在對海外拓展方麵的治理,遠比大明要慎重得多。”
    大明世宗時期,王直(汪直)這個海商最後引發的倭亂,說到底其實是“海上貿易新興派係”對老派係掀了桌子。
    王直作為徽商,打通了曰本航線,取得巨大利潤。
    然而江南海商們出了盤外招,跑商競爭不過,直接動用朝中關係玩禁海,封掉了王直的所有合法出海口。最後,王直選擇和同樣為徽係勢力的胡宗憲談判時,結果被江南派係誘殺!
    宣衝明悟:這是“塔斜了不認為自己斜”。按照正常國家治理模式,出海勢力應當是越多越好的,尤其是內陸地區的商戶出海,更是要政策扶持!因為家在內陸,對於帝國來說更加好控製。
    結果在這場其實是沿海“商團破壞鬥爭”的過程中,大明的塔傾斜到了江南派;而東南海上吃到了“塔斜保護”的紅利,讓東南沿海海商徹底玩起了官方保護壟斷貿易,喪失了探索新規則的進取力。
    而徽商這個原本有進取力的新興玩家,徹底走保守耕讀策略。連帶著所有沿江集團都開始走官場路線。
    秦天依是從大明開始對宣衝介紹,然後就是闡述了現漢三百年來一貫的海上政策。“鼓勵出海,但從根子上控製住所有沿海豪強。”
    在兩百年來,巨鯨幫這個組織,被整了十次!其中掀起了“三次瓷案”“六次絲案”,牽涉的人群太多。這些案件的核心在於,江南豪商們壟斷了“瓷”“絲”關鍵產業後,不思進取。不思進取也就罷了,在海上貿易上,他們還壓製其他出海勢力。
    而在這一百年內的工業革命下,現漢走的是產業革命道路。量產的鏡子,肥皂,馬口鐵,印染化工等江淮區域工廠生產的商品,轉交給識時務的海商們對外推銷。
    秦天依講述的這些,看起來是扯遠了;但實際上,宣衝聽明白了,這是現漢的總體戰略。
    自己接下來一切的籌劃,都不要阻礙大勢,而是要借助這些勢!
    秦天依點名了與海商們打交道的關鍵,告訴了宣衝哪些可以聯係,哪些不能聯係;
    宣衝聽明白了,秦天依表明自己是個富婆,做事缺錢的話,她可以隨時投資幫扶。
    …課堂幫扶…
    在秦天依介紹中,北到高麗,倭奴;南到交趾、占城、呂鬆,棉南老島;也都被投資發展了輔助產業,同步進入近代化。其文明程度,顯著比同時期歐洲要高那麽一大截。
    宣衝:十九世紀歐洲對周邊是摧毀式掠奪,現在歐洲缺乏掠奪對象,自然要落後了。
    如今歐羅巴西式醫學體係還繼承的是放血療法,嗯,就是把血抽出來,混入藥劑,再注射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