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仕途?

字數:8768   加入書籤

A+A-


    漢曆2107年初,杭府龍登大街上,原先的煤氣燈被替換成電燈,街上四輪馬車流中也混入了不少鍋爐冒熱氣的轎車,預示著時代在快速變化。
    宣衝在經過一年學習後,順利通過童生試;並且參加了秀才試前五次測考(相當於模擬考)的前兩次。宣衝成功的摸到了秀才的門檻線。
    這讓一直是在關注宣衝的那位南方派係大人物,再度高看了劉浩行一眼。
    宣衝這裏,收到了王大人的親筆信,而轉交信件的秀才學長,則是意味深長的給宣衝帶了一句話:“你是個讀書的種子!”
    這“測考”相當於前世模擬考,但與模擬考也有點不同。
    現漢官府擬定正規考試,錄入檔案,就是防止科舉舞弊。
    科舉對於現漢的藩王子弟們來說,拿到一個童生並不稀奇;畢竟隻要想學,願意付出三分努力,而王府也能夠拿到最好的資料和專業度,總是能花費個三年拿到童生證的。
    但是宣衝這種經過一年苦學,十六歲就完成了童生試,而且摸到了秀才的門檻,就屬於“讀書種子”了。
    大部分藩王家那些有作為的子弟,往往是十八歲才拿到童生。
    秦天依評論道:做題家。
    十六歲拿到童生意味著,在拿到“童生”資格的五年內,腦力和精力都是最頂級,是最適合衝擊秀才的。而衝擊秀才必須年少,衝擊舉人不僅僅年少還要精力十足。
    近年來,連中三甲的舉子,都是在青少年時抓住了“精力巔峰期”做學問。
    杭府大儒認定宣衝是“讀書好種子”,顯然就是宣衝抓到了自己的“精力巔峰期”。
    這在那些見慣了科場新秀的大人眼裏,是“能收心猿,能控意馬,難得,難得啊。”
    在享受同等教育資源的藩王子弟中,秀才的比例要比那些個書香門第的要小得多;核心在於藩王子弟們,在十六歲後,就有開枝散葉的任務,進而與婢女們玩樂!
    而每天下麵丟掉那些蛋白質,會讓腦子的發育缺糧。宣衝沒在這上麵損耗精元。
    對於宣衝來說,王大人親自寫這封信,其實意思很明了:安心做學問,幹脆直接把你的海軍武職給退了。
    海軍每年出海半年,忙碌於各種海況情況,對讀書心思的影響是很大。
    不得不說,這是對的;宣衝確定,自己如果耐心學習的話,分數能夠上一大截。然而這卻讓宣衝有些為難。
    …從軍還是從文…
    工業技術的積累和鑽研,是不需要培養神童的;大部分工業生產崗隻需中人之資專心致誌即可。
    話說宣衝前世時,不少男生在少年時候成績不好,但是價值觀正確;在成年後也都成為一些製造廠中的技術骨幹。
    但教育體係,還是需要卷出一部分精英;因為在現代社會管理體係下,高知們的上限越高越好。
    在後備官僚體係中,培養的年輕人越早開竅,越早熟練掌握體係化知識,就能帶著更多的年輕精力進入崗位,這就越有利於國家。
    而現在,工業化發展區域管理體係“試錯成本”十分高,老邁的官僚體係能讓發展彎路一個都不漏的全走一遍。
    前世那些個經濟高度發達區域,國家都是把年輕精銳幹部往這兒調。
    這是生怕慢了一步,導致產業升級慢一拍;而後步步慢,搶不下來市場,最終隻能靠政策扶持,最後幾百億,上千億損失。
    工業革命,電動車,特高壓,光伏,機器人這些新的產業鏈上,如果真的來算,國家級別真金白銀扶持沒多少,至少比米國的要低得多了。但是要細看管理團隊,那就是龍與蛇的差別。
    煮酒論英雄的說道一番。
    俄國不用說了,寡頭集團。年輕有為的群體都在軍隊,亦或是在能源公司中。毛子搞產業的,都是廝殺一輩子後,勝利坐在“壟斷”位上的老光頭。在新產業競爭上是棄療了,隻等著去友好國家網購,——毛子:隻要我能夠在網購中貨比三家,買到物美價廉的新產業科技,就當是我追上時代了。
    歐洲有搞產業的人才,但是年輕人才都在討論“自由”;需要等到四十多歲沉澱後,才會有大局觀,但精力早就不足。當新技術突破,歐洲團隊還要開幾年會議,而東方這邊反應度高的年輕團隊,已經完成“製定政策,調配資源,試量產,以最快速度找到市場用戶群,回籠資金”的流程。而歐洲這邊,第一波根據幾年前市場情況確定的撥款還沒下來。——歐洲官僚:隻要我品牌還在,找印度人做好ppt,進行前景無限的展望,我就是沒落後時代。
    米國更是如此。要不是有著全球第一的融資平台,通過一係列的信用評級優勢,用數十倍於中方的資本砸到新產業領域,硬生生扛著市場劣勢造車!美國官僚:隻要我新產業上市後,依舊是全球投資者們首要投資項目,那麽優勢在我!
    東方這邊官僚:切實,落實,肯幹。發揮帶頭作用。在光伏,新能源等產業鏈上,某個關鍵產品投入市場半年後,相關反響就已經在官僚報告中了。然後就是分析信息,製定政策,牽頭銀行和新興產業公司進行貸款業務,以政府為擔保,用資金砸下去。這一套下來讓外行感覺這是“風投界的王者”。殊不知是東方高考卷出來的技術官僚們,對歐美那些壟斷大公司的“市場調研部”在能力上形成了降維打擊。
    歐美市場調研部的那些二代們,麵對的可都是東方百裏挑一的“神童”們。
    由此可見一個“專業素養高”“年輕”的官僚團隊在技術革命時期是多麽關鍵。
    現漢所在時代,仍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幾年前艦船火車都還在用鉚釘,但是這幾年已經開始有“焊接”工藝在蒸汽機和火車頭上運用了。江南一線的產業鏈現在在狂飆,科舉選出來的精英都在往這兒聚集。
    …慕江南,歎東圖…
    宣衝點評自家那個窮地方,隻需要二百來個秀才就能完成治理。
    回到自己熟悉的軍事領域,二十年內無畏艦肯定會出現!至於空軍,無論是飛艇還是飛機,在二十年後,絕對會今非昔比。
    宣衝作為兵家,是有經驗的;即:作為軍官,每隔二十年就必須得換代了,否則會誤國。
    近代史上辛亥前,那些個陸士畢業的軍官,回來後風光十年,然後就是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當下科技進步、軍事變革速度是極快的。當自己費盡心思把一個版本琢磨到最優解法後,新版本就更新啦。
    宣衝:從軍的努力、投入跟收益是不保值的!而從文,自己的收益是最高。
    …發展…
    雖然一口一個“窮b地方”,但宣衝很清楚自己的根子就在那裏,走到哪兒最終都會落回去。而落回去後,能給那裏帶來什麽呢?帶回百戰榮譽?榮譽是要讓頂層認可,那才是榮譽,如果不認可,你為之奈何。
    東圖到底缺什麽?那裏有礦產,有港口,有一個談不上好,卻也談不上壞的地理位置。缺的是人才!沒有任何一個舉人看得上在這裏發展。
    現漢舉人,尤其是年輕的舉人,他們代表的是一個“關鍵產業”;而對宣衝來說,自己如果要考上舉人那就更不一般,因為讀書人之間圈子交流的緣故,自己入了圈後,就能引入相關產業投資。
    東圖那地方,未來利潤最豐厚的產業就是挖油。
    宣衝剛來的時候“不想努力”,就是想要靠著坐擁油田開擺。但是經過現實一頓敲打後,被推著不得不努力,以至於了解到現漢體係後,心裏的算計比幾年前多了兩個數量級。
    “石油產業”是老天爺賞飯吃,但是怎麽吃?是上桌吃,還是蹲在角落吃?這就關乎體麵。
    宣衝:如果自己是以藩王地主的身份來分石油利潤,那麽這份利潤到底能分多少?得看自己對朝廷保護費交的是否勤快,在立場上是否恭順。
    但如果自己有一個舉人身份,迎來的合作對象是自己的同年,還有秀才們;從鑽探冶煉的基礎技術層麵,把持住這個產業。現漢朝廷就不能亂拿亂要了,若是強行拿要,就是與民爭利,就是“天人相悖”。
    而這麽一來,自己就能把石油利潤留在家鄉,用不著戰戰兢兢地看朝廷大人的臉色,光明正大地將這份錢做別的事情,修建基建,在北冰海搞養殖,投入多元化產業。
    宣衝在南下這個過程中,翻遍了南洋諸多藩王們折騰工業的案例!
    有的試圖操作金融吸引產業;有的試圖通過嫁女聯姻來讓舉人來落戶,但無一例外,所有折騰都失敗了!
    唯一剩下這條“讓近支考科舉”的路,藩王子弟們還沒有走。
    為什麽沒有藩王走?相對於其他路,都是拿著祖上留的資本來投資。唯獨這一條是得要自己來頂上去。要和這個時代的天驕們在天上比一比翅膀硬不硬。
    “為xx崛起而讀書”宣衝默念這句話。
    宣衝覺得自己是要比一比,不是能不能,而是該自己上,自己就得上。
    注:徐希就沒有這個想法。他在多次穿越後已經會下意識養成“權衡各種路線“的思維。過於困難的道路,直接跳過。
    重活一世的宣衝,表麵上很謙虛,但是內心深處藏著一口氣:天驕怎麽?不要搞得太神話!都是一個腦子,兩個手。老子成長時,意林讀者亂我道心,將大批神話造出來。什麽王冠啊,明珠啊,後來斬落馬下後,回頭一看不過如此。
    若是被嚇到了,那麽就讓對手“不戰而屈”,讓別人用最低的成本獲取勝利,進而用更多資源來在其他方麵碾壓你。
    “重生”之後,宣衝擁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信心,那就是隻要自己不動搖,沿著正確的方法,所有傳聞中“曾仰望的道路”自己都是能碰一碰!
    前世淪為“學渣”,自己都認了,其原因是自己動搖了,亦或是方法不對。
    就像自己玩遊戲時,第一把沒有攻略,操作時左右搖擺,結果搞得很爛。
    宣衝:越難的題目,才越能甩開差距。想問鼎,就別後退。
    …數學老師:這次生源挺不錯啊。…
    當確定要科舉時,宣衝開始從今日起進行規劃。最近這次測考成績,逼近秀才分數線。這也就是規劃出來的結果。
    在規劃中,是有一些要素影響宣衝的學習。
    首先,從軍航海的確是有點拖遝精力,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自己參加南邊海軍學院的這件事,其實並不簡單,這是東圖這邊對於南邊建鄴方麵繳納的投名狀。
    東圖現在北邊建造的鋼鐵廠是怎麽來的?是南邊集團投資。
    東圖這麽多年都沒有鋼鐵廠,為什麽突然有了?是東圖跳到南邊陣營來了。
    王大人勸學信上,讓自己脫離海軍,專心學問,是絕對不行的!——隻要海軍後麵的大佬沒有發話,自己是絕對不能隨意改變職業路線的。
    除非自己立下功勞?像現在自己之所以能夠考童生,其實也是過於“自主”了。
    但是自己先前提交老式戰艦的改造報告是有用的。做出了一點小小貢獻,所以才被默許可以去靈覺書院。
    …小場景…
    從書院回來後,一輛轎車停在自己麵前,來人遞交一份邀請函;宣衝掃了一眼,確定是海商送來的宴會函。遂搖了搖頭拒絕。(周胥的麵子要給,其他人就免談了)
    宣衝前世體悟:最惹人厭的行為就是,一方麵單方麵接受別人資源投入,不拒絕;而另一方麵覺得自己有自由意誌,完全可以不顧資源投入方的感受獨自走。
    在幾次宴會中,宣衝拒絕腐化,就是不希望“在自己不必要的區域消耗別人提供的資源”。
    麵對邀請,宣衝以“我在科考”為由,拒絕這個海商。
    宣衝是通過竊聽了解到,海商們對自己是有一整套的攻略計劃。
    似乎是自己接受了秦天依這個大美女的陪同,這些海商們現在是有小算盤的,即讓自己過去,然後當紅女旦(明星)送上床。
    這是海商們搞定海軍中那些升速非常快的俊傑們的常用手段,即用足夠分量的女子來套牢潛力股。
    當然,所謂足夠分量,也就是民間追捧的有名望花旦,虛值過高。
    宣衝避開了這輛轎車,直徑朝著自己的營地趕過去。
    …求學之艱…
    漢曆2107年上半年,宣衝回歸艦船工作。在參與日常演習訓練、航行的間隙中,開始補充題目。
    按照老師的說法,自己現在是偏科的;格物學科是非常優秀,幾乎是毫無疏漏,但是理義學上還是僵硬死板。
    宣衝覺得老師說的太客氣,真正刻薄地來說,那就是從蠻夷地區來的粗鄙之人!
    格物(理科)這玩意,是宣衝在前世就在考場上殺出來的;而理義屬於文科,但是前世文科嘛?大量分數都是語言題目。
    而這個世界理義學(文科)是講邏輯的。其理義依舊是聖人之言的那一套,但是考題不是八股文了,而是複雜工作調度時,各種規章製度的應用。
    沒錯,現在現漢的工業生產、社會調度中,所有規章,律法,都是孔孟理論為版本,在生產組織實踐過程中形成的。
    (注:美國法學院門口有三個雕像,其中一個雕像是孔子;法律這個高度邏輯性的體係,在編撰時,都是基於一套“道德藍本”體係。美國的道德藍本是聖經,至於宣衝前世,丟掉了孔孟,就變成malie了。)
    江南現在“理義”學非常強悍,在這片工商業發達區域,老牌的儒官們,親自編撰了各業的法家律令修訂合集。——與清末那種脫離生產隻會空談的儒家士大夫不同,現漢的儒家體係是在務實的。
    生活在江南的儒生在答這些題時,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生活在江南的學生呢?
    缺乏環境熏陶。宣衝在看到諸多考題案例的正確答案時,不清楚其中製度形成的背後邏輯,以及相關道德如何對這些製度運行監督機製的。
    靈覺書院,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一些“正業”場合,例如道路,水利工地,工廠,農田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法規為什麽要按照這樣運轉,最終了解出題人的邏輯思路。
    老師們是要帶著跟腳不好的學生去各個工廠中講解。宣衝作為從“蠻夷地區”來的鄉下人,就屬於這一類,但是由於宣衝從軍,這類活動必須要嚴格預約。
    …暗香來…
    再一次靠港解散,宣衝抱著自己的書卷跑去工廠實習。
    而在宣衝離開軍營時。背後天上的飛艇上,劉恪華默默看著宣衝匆匆的背影,而其左邊投影器上是麟主。
    劉恪華:“良才美質,能留給我培養嗎?”
    麟主:“他的誌向高遠。”
    劉格華略有不滿:“怎麽著,大洋這麽廣闊,容不下他的誌向?怒海爭鋒,多少男兒求之不得呢。”
    麟主:“他可能還真看不上你那“水師大將軍”的職位。在我這一批招的弟子中,他對未來科技是最關注的。這幾年,從我這下載資料最頻繁的人就是他。”
    劉恪華反駁道:“我也挺關注!”
    麟主:“你和他不一樣。他關注的,都是那些未來十年能快速實現,二十年內能謀劃,四十年內可以展望的!而你就是看“炮大船堅”圖一樂。”
    麟主沒有詳說,宣衝在麟組中搜“彈道導彈打艦隊”“衛星群構建通訊網”等序列科技。
    當宣衝查詢這玩意的時候,麟主就知曉:宣衝對艦隊什麽的,都是用“十年一淘汰”的目光來看待的,絲毫沒有把艦隊當成權柄寶座的意思。
    劉格華:“哦,這麽說他是要當重臣?”
    麟主皺著眉頭:“他給我一種感覺,好像,他好像是一個從未來時空跳回來的人。”
    麟主是有資格這麽說的,他的異能能觀測其他時空,故他能感覺到宣衝身上未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