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愛文薑,絕對真心的那種
字數:7885 加入書籤
                    第19章 我愛文薑,絕對真心的那種
    其實桓王在第一次見到姬忽的兒子時,就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孩子。隻是當時的文薑美色誘人,他盡顧著看文薑了。
    後來他被文薑以禮反駁,心中更是對其佩服,頓時不再生歪穢邪念。
    但是這也就造成了他一開始的想法沒有實施。
    他當時還沒有孩子,想著等姬忽的兒子來了,為了籠絡姬忽,也為了與鄭國交好。畢竟鄭國與大周關係最近嘛。
    於是他本想著要收周昌為義子的。可誰曾想,就是被文薑這麽一駁,讓他竟把這事兒給忘記了。
    所有該做的都做了,就這一件事沒有做。事後令他追悔莫及。
    所以桓王才在事後,不怎麽關心國家大事,抓緊時間造人了。
    他準備等他也生下一個像周昌一樣虎頭虎腦的孩子時,就抱到姬忽麵前,與姬忽的兒子周昌比試,讓姬忽也羨慕羨慕他。
    可是誰能想到,這都生了十幾個孩子了,偏偏沒有一人像周昌那樣令自己會心的。果然,什麽都是別人的好。
    他感覺,好像是老天把自己的孩子,塞到了姬忽手上,這令他好生嫉妒。
    久而久之,他就越來越想收養周昌了。所以他想著,今天太史那樣記,萬一姬忽平衛之事成了,他也就順勢將周昌過繼過來,將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至於鄭國呢,讓姬忽再生一個,反正他們夫婦還年輕,再生一個孩子應該不是難事。
    而他不想立自己孩子的原因還有一點,自己現在的十幾個孩子裏,大的也有三歲了,可小的一兩歲的也有,十幾天的也有,就是沒有一個聰明的,連說話都說不利索。
    他可是打聽過了,人家小周昌說話說得老好了,就像是這姬忽和文薑的結合版一樣,擁有兩人共同的優點。
    再看看自己,最大的三歲多的孩子,連話都不會說,更別提小一點兒的孩子了,總的來說,他是一言難盡呀。
    他還為此詢問了禦醫,禦醫隻說是孩子開智有早有晚,讓他切莫心急。
    狗屁,都是糊弄鬼的。
    他怎能不急呢,自己倒好,還能壓姬忽一頭。可萬一哪天自己病逝了,自己這幫看著就不成器的兒子,怎能比得過鄭國。
    想著想著,桓王就覺得那件事很有必要。
    因為周朝時期,各國為了國祚延續,是有過將別國的孩子過繼給自己國家的先例,所以這桓王也就會有了這種想法。
    這在今天看來,有些費解,可是古人,他們就是這樣的。
    就算不是你生的,過繼給你,那就變成了你的血脈。
    因為那時候有很多國君有不育嘛,所以他們就找與自己血緣近的孩子,然後過繼過來,將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而今天,桓王就看上了跟自己血緣關係最近的諸侯國——鄭國,看上了鄭國的儲君之子,姬周昌。
    這會兒,鄭國的眾位還被蒙在鼓裏,不知道天子的壞心眼,故而鄭莊公現在正把小周昌往繼承人的方向培養呢。
    至於姬忽,莊公已經不怎麽管了,他知道自己兒子的實力,能拿住他的,這天下現在沒有幾個。而他現在的目的就是,好好把這小周昌培養成鄭國的下一代接班人。
    因此,他對於自己曾經最喜歡的兒子,也是國君之位最有力的競爭者的姬突,都已經給逐出國外了。
    此刻,莊公全然不知從周都中桓王那裏,醞釀出來的陰謀。
    這也在後來,讓周鄭再一次兵戎相見,差一點兒,就引發一場曠世大戰了。
    話再說回衛國朝歌這邊。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此時正和一位麵容俊朗的青年商量事情。
    在昏暗的房間內,此時隻有他們兩個人在。
    “公子,您這樣太冒險了,我不敢支持你。”那老者道。
    “冒險是冒險了點兒,可是您想想,要是真的能做到的話,你們衛國就能人人溫飽,衣食無憂,再也不會餓死人了。”
    那青年顯然是站在衛國所處的位置上說的。
    “我不敢苟同,這可是相當於弑君篡位呀,老夫就算是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這麽做。請公子再找賢明吧。”
    聞聽此言,那青年竟然仰天狂笑。
    “想不到,昔日為了國家,大義滅親的石碏大夫,此時竟然會因為害怕區區小小的懲罰,而置衛國的江山社稷為無物。好吧,算我姬忽看錯了人,多有打擾,我今天就拜別了。”
    說著,那青年起身就走。不帶一絲猶豫的。
    但剛才的白須老者,卻在片刻猶豫後,仿佛突然想通了一般,連忙起身,在那青年後邊大聲喊住了他。
    “公子留步,老夫還有一問,不知道公子能不能幫老夫解疑?”
    “大夫但凡就問,姬忽知無不言。”
    那老者道:“敢問公子,衛國這麽多賢臣良將,公子您為何偏偏找上了我?還有,我衛國與您鄭國,雖然有親,但那已經是數代之前的事了,鄭國為何要幫我衛國。我想公子不會是僅僅為了這點淡到不能再淡的親情幫我們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青年聞言,轉身行了一禮。心道,隻要你願意問我,就代表這件事有成的可能了,接下來,就看我如何拿捏你。
    青年不慌不忙道:“這是兩個問題,我先說第一個,首先,您在衛國,是我姬忽敬重的人。之前州籲篡位,大夫您能夠舍棄自己的兒子石厚,隻為斬除亂國之人,此等高義,令晚輩佩服。”
    “當然,小兒助紂為虐,世人皆可殺之。”
    “我想大夫心裏一定是認為,父子之情是小義,而君臣之情是大義吧。不然也不能做出這種事情吧。”
    老者點頭道:“君大子小,石碏不敢全小義而置大義於不顧,當時先君屍骨未寒,我怎能不思報先君之仇?”
    青年起身,再拜。隨後又說。
    “大夫高義,晚輩佩服。接下來我來解除您的第二個疑問。誠然,我鄭國與您衛國已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了,自然,幫這個親戚不是出於血緣之間的感情。可是,您有所不知,我和衛侯,都娶了齊侯的女兒。”
    說著便站起身,拿出一份書信,道:“我今奉齊侯之命,特來討衛侯築台納媳這亂倫之罪,齊侯與我,乃翁婿之情,齊難就是我鄭國之難,為何不能討?”
    最後一句,他猛然加大了聲音,責問道。繼而又把矛頭轉向了那老者。
    “汝身為衛國老臣,麵對君上行此不義之舉,不思諫言,反而聽之任之,雖未助紂但已為虐。我本可提劍殺之,但念汝一生侍奉衛國三代國君,可謂勞苦功高,故給汝一個機會。倘若不從,待我齊鄭大軍趕到。必然叫汝社稷傾覆,君臣百姓,屠戮一空。“
    聞聽此言,剛剛還一副高高在上的老者,此刻已冷汗直冒,渾身顫粟,心中暗驚。忙是跪地俯首。
    “還望齊侯與鄭世子恕罪,老臣年老昏聵,才致我衛國有如此不雅之事發生。吾不能勸阻君主,是吾之罪。願俯首係頸,以世子之令是從,隻求保住衛國社稷,使國民免遭屠戮。”
    看著底下的石碏,張忽心道:這又何必呢?剛才我明明都好好說了,你就是不同意,還一直推三阻四,唯恐我把你牽連進來。竟然想明哲保身,那就等到最後一齊去死吧。
    他之所以要借齊侯之名來討衛國之罪,其實是因為這衛國雖說是有罪,可是對於鄭國來說,這屬於人家衛國的家事。你要是來橫插一腳,那屬於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而換做齊國就不一樣了。你想嘛,你要是齊侯,你的女兒被人家連哄再騙,先是要嫁給兒子,隨後又嫁給老子,還給這老子生下了兒子。
    這是什麽事嘛,傳出去,齊侯的臉都要被丟盡了。
    而齊鄭乃翁婿之國,女婿幫助老丈人討伐欺負他女兒的禽獸,合情合理,也是無人敢阻攔的。
    這就是古代打仗為什麽要講究師出有名。這樣子,我看誰還敢幫你衛國?
    有鄭國帶頭和周天子點頭,張忽就知道,沒有哪個國家敢幫助衛國,可是這還不夠。
    除衛國之害,讓鄭國起兵?然後再換一個國君?
    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例子,他們可是做過不少。
    往近處說,他就記得,那個周邊的宋國國君公子馮,就是在父親莊公幫助下重新當上國君的。
    可是你猜後來怎麽了。他竟然逼迫自己手下的大臣,與他們結盟,回來逼自己把位置讓給弟弟姬突。
    結果怎麽樣?曆史有記載,說是姬忽無奈,隻好離開國都,然後姬突即位,是為曆公。
    他奶奶的,這曆史上的姬忽真是慫,要是自己,先是數落祭足的罪過,然後他要是有半句反駁的話,立馬一劍殺了。狗日的,吃裏扒外,枉自己對他那麽器重。
    還有,張忽在心裏也是在嘲諷祭足。
    你說你在與父親在時,與天子交鋒,絲毫沒有慫過,甚至人家都準備用大鼎煮你了,你還泰然自若,鎮定地走進去與天子交涉。
    而當時呢,你咋好像是突然間變成了個慫蛋了,人家宋公就那樣輕輕一捏,你就軟了。真是繡花枕頭,草包一個。
    想完了祭足,他甚是氣大。但這可能就是古人吧,他們有他們的大義。不想了,就看眼下吧。
    “既然知罪了,那我們就好好聊聊吧。”
    說著,張忽上前,就要在主位上坐下。
    石碏也是有眼色,立馬起身將座位給張忽往前挪了挪,隨後便去張忽之前坐的位置上坐下了。
    “世子,接下來要怎麽做,您盡管吩咐。軍隊我還能調動一些,願意為您大軍掃清障礙。”
    “不急,再等等。”
    “什麽,這怎能不急?再不急我衛國就要滅國了。既然您帶來了文書,就說明齊國大軍旦夕必至。這齊侯您可能不了解,那可是殘暴的很呢,要是齊兵過境,我衛國必定生靈塗炭。”
    “這麽嚴重?我怎麽感覺,齊侯很好說話呀。”
    張忽聽聞石碏說完,很是驚訝。因為在他的印象裏,齊侯一直是一位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老爺子形象,憨憨的,還挺可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是因為您是他的女婿。齊侯為人,最重感情了,尤其是這親情,幾個孩子被他寵上了天,這個列國都有耳聞。”石碏言。
    “這...好像是這麽回事。”
    張忽在腦中尋找關於齊侯的記憶,發現除了自己觀察到的,史書也是如此記載的。
    “但那也隻是因為您是他的親女婿,他才對您這麽好,之前您去楚國平亂時,他才能撥出三百乘兵車歸您調遣。那是他國中的三分之一兵力呀!”
    顯然,各國有頭有臉的大都是聽說過姬忽南下平楚的事兒的。但那次他真的感覺自己啥都沒幹,就是去南方遊玩了一下,然後兩千乘兵車開道,敵人就落荒而逃了。
    “但是對敵人。嘖~”
    石碏顯然是有些害怕的。
    “齊侯對敵人的殘暴,超乎您的想象。您知道,這列國中最殘忍的刑罰,是誰發明的嗎?”
    這。。張忽還真不知道,關鍵是史書上也沒有說呀,於是隻好繼續聽著。
    “您想的不錯,就是您這老丈人齊侯。”
    “五馬分屍,烹刑,腐刑等一係列肉刑都是他發明的。”
    張忽聞言,頓時覺得胯下一緊。這他媽還是自己認識的那個齊侯嗎,這不妥妥的魔鬼嗎,幸虧自己當初沒有得罪他,不然他可能就沒有今天了。
    接下來,石碏給出了原因。
    “這齊國本身是薑尚薑子牙的後代。武王滅商後,這裏還是夷人的地盤,可薑子牙偏偏就是被封到了這邊。無奈,他就開始了治理這蠻夷之地的過程。”
    “在這治理的過程中,薑尚及其後人們就發現,這嚴刑峻法,對其治下的夷人,尤其是好用。於是這齊國的刑罰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厲害了。”
    “而這齊國,除了律法森嚴外,他們也在對外戰爭中,繼承了這一股狠勁。所以列國隻要是與齊交戰的國家,贏了倒還好,輸了的話,沒有幾個能逃過滅國滅族的。就連當地的百姓,也都被他們殘忍的折磨殺光,那慘狀,真是讓人不忍直視。“
    石碏說著,還舉了兩個幾十年前自己親自經曆的例子給張忽聽。張忽聽完,頓時決定,將來沒有絕對的把握,就是打死自己,自己也不和這齊國硬拚。
    張忽也想起來當時姬忽在父親的命令之下,去齊國抵禦山戎,雖然那時候不是自己控製這具身體,但他卻有記憶。
    他清楚的記得,齊侯把所有的戎人都聚集起來,然後全部砍頭,鑄成京觀。之後,他們幾人就在那京觀前飲酒,宴舞。
    張忽記得當時那畫麵在自己眼前浮現的時候,他差一點兒就把睡前吃的那頓飯給吐了出來。
    要不是當初自己剛穿越過來,珍惜糧食,硬是咽了回去。不然,他肯定要被惡心到幾天都吃不下飯。
    感情,這眼前的老小子,是真的怕齊侯呀。不過,要是真這樣,別說他了,連自己都怕這個老丈人了。
    下次,下次一定要老實點兒,好好在老丈人麵前表現。還有,這衛國有什麽特產,回去一定要給文薑多帶點兒,她一個人在家裏帶孩子不容易,自己這個做丈夫的,這麽多年外出,都沒有好好疼惜她,真的不像話。
    他是真的想對文薑好,是遵循內心深處的召喚,絕對不是怕自己的老丈人。
    嗯,就是,一定是出於愛她,沒有別的原因。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