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勝利,天子萬壽無疆
字數:8620 加入書籤
第29章 勝利,天子萬壽無疆
第二天一早,桓王就聽到外邊十分嘈雜,正當他想去看時,虢公林父走進了他的大帳。
一進門虢公就告訴桓王說,晉國軍隊進攻了,莊公帶著軍隊正在抵擋,讓他來叫桓王撤退。
桓王大驚,來不及細細裝束,直接拉起一件袍子披上就走出營帳了。
一出營帳,就見到兵士們打成一團,分不出來哪些是晉軍,哪些是周鄭軍隊。滿眼都是烏泱泱的大軍,讓桓王一時竟不知道該怎麽辦。
還是旁邊的虢公提醒,這才讓桓王想起來自己要逃命。他知道,除了之前與鄭國軍隊交戰,人家故意留手以外,其他國家的軍隊恨不得抓住他回去請賞呢。
不信你看,為首的那人還在那大喊:“休叫走了天子,將士們衝啊!活捉天子,重重有賞。”
見昨天的敗將高渠彌帶領兵士迎上去擋住敵將後,桓王趕忙爬上自己的輦車,隨著虢公一起向後逃了。
而另一邊的莊公,知道桓王已經走了後,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就下令組織士兵進攻。在兵士們猛猛進攻了兩輪後,他突然命令軍隊後撤。
一邊的晉國軍隊,看周鄭大軍突然進攻,都以為是困獸猶鬥,把兵力都集中在擋住周鄭軍隊的地方了。
等到周鄭軍隊突然撤走,晉軍這才發現中計,待追去時,已經晚了。驚呼:“這鄭伯不僅是進攻的高手,還是逃命的高手呀。”
他們追出十幾裏路,發現已經追不上了,隻得堪堪回營,就將那些掉隊被抓之人獻俘於武公麵前。
武公當場斬殺了這些人,沒有絲毫猶豫,就好像那是些異族呢。
誠然,在武公的心裏,他隻有他自己而已。
後期的獻公也繼承了這一點,所以才能做出盡殺晉國宗室,盡逐莊桓二公後人的舉動。
再說說桓王撤退不久,就聽說鄭莊公也領軍撤下來了,一看損失,發現竟然比昨晚要小很多。這才知道,莊公早就料到晉軍要進攻,所以提前做了準備,這才減少了他們的損失。
見此,桓王方才後悔,自己應該早聽莊公之言的,昨晚莊公就建議撤退的,是他不肯。
“朕若是能早聽叔父之言,必然不會有如此之敗。”
莊公聞言道:“晉人狡詐,非我王之過。為今之計,我大軍應當早日撤退。但入周之路艱險,臣料晉軍必有埋伏,故臣以為,我軍當撤至虢公封國,再轉至周境。”
桓王道:“也隻能如此了,一切皆聽叔父之言。”
眾人這就向著虢國進發了。
桓王本以為自己的軍事實力很強,這一次被晉國連番擊敗,直接讓他產生了自我懷疑。所以現在的他,對莊公是言聽計從。
這還是之前那個被自己打敗,送兒子為質的莊公嗎?雖然當時他們是逃了,但桓王在心裏一直覺得是自己贏了,故而一開始並瞧不上莊公的謀略。
直到這次,他才發現,隻要莊公點頭讓做的,都是正確的。隻要莊公有疑慮,不發表建議的,必然有詐。而且莊公心思縝密,很多事都想到自己之前,現在看來,自己這個做小輩的,真是不如這位叔父呀。
桓王一行剛剛撤到虢國,就聽到晉國大軍又追上來了。而且周境那邊也傳來消息,說是晉兵已入境,如今已經占領了周國的原城了。
天子聞言大怒,發誓定要找新晉國報仇。
這時他也後悔了,當初要是能多叫幾個國家的軍隊,那不就好了嗎?
可是轉念一想,諸侯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鄭國都不是晉國的對手,那還有哪個國家的軍隊能與晉國軍隊交鋒呢?
就在桓王這樣想時,莊公和虢公同時建議道。
“大王,此刻應該發布天子詔令,召集眾諸侯一同勤王,共誅不臣之國新晉。”
桓王正要采納時,祝聃就拿著一份書信進來了。
“大喜事呀!國君。”祝聃大喊。
待祝聃剛想將書信遞交莊公之時,莊公一個眼色,祝聃立馬明白了,將書信遞與桓王。
桓王拿到後一看,頓時喜上眉梢。
眾人紛紛不解,桓王才細細講清了書信的內容。
原來是姬忽聽說了父親莊公與桓王一起進攻晉國,料到晉兵強橫,兩國軍隊不是對手。於是從齊國星夜帶領五百兵車趕來,在衛國時,衛侯壽又借予三百兵車,這不,聯合八百乘兵車,直入晉國本土。
這時,外邊也傳來消息,說是守衛原城的晉軍在與原伯簽署了盟約之後,就退兵了。
“大王,現在正是進攻晉國的好時候,機不可失。”
莊公敏銳的嗅覺立馬嗅出端倪。
於是桓王將手下能用的八百乘兵車,盡皆交給莊公指揮,莊公立馬帶領兵士出發了。
在與前方晉軍交手了不多時,就發現晉軍退了,莊公頓時派人掩殺。晉軍大敗,周鄭聯軍趁機收複了被晉軍占領的很多城池。
這邊的晉武公,方才做了一會兒稱霸天下的美夢,就被一個消息給打破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見一人來報,說是東部與赤狄接壤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支大軍,將原先他們攻陷的翼城給占領了。
問是哪國軍隊時,來人隻道,旗幟上書寫著齊、衛二字。
武公瞬間驚慌,雖然那裏不是自己起家的地方,但卻是晉國曆來的都城呀,這可不能有失。
於是武公急忙調派占領原國的軍隊,去往翼城,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翼城。
而原城的守將正是士蒍,此刻的他,情知自己一走,剛占領的原城就要被拱手又讓回去了。雖有不甘,但卻君命難違,隻好離開原城。
但在離開之前,他與原伯訂立了盟約,要求其與晉國一起,防守周朝和鄭國。
而等他到了翼城時,已經是幾日後的事兒了。
到達翼城後,士蒍驚奇地發現,對麵的人數竟然如此之多。八百乘兵車,分為左右兩翼排列。左翼旗幟上是一個齊字,右翼上書一個衛字。
士蒍一看便知,原來是齊衛二國來率軍勤王了。自己雖然隻有六百乘兵車,但都是精銳,這可是晉國一半多的軍隊呀。這要是跟諸侯大軍打,一打二是可以的。而且敵軍的列陣,嘖,他不敢恭維。
便道:“不知敵軍領軍大將何人?這如此排陣,沒有居中聯絡之軍,號令必然不齊,屆時隻要集中攻打一翼,敵軍必然大敗。”
聞言,士缺便道:“父親,敵人都是齊衛兩國的軍隊,這齊國軍隊曆來戰力強悍,衛國倒是列國中的弱雞,不妨一會兒先攻擊敵軍的右翼。”
士蒍以為然,於是令士缺帶領兵士攻擊左翼,自己親自帶領精兵猛將攻擊敵人實力較為弱小的右翼,隻要能纏住左翼,待自己擊潰右翼,必然成功。
士蒍信心滿滿,帶著兒子士缺一起,壯誌滿滿地出發了。
隻是令他沒想到的事兒發生了。這右翼軍隊,竟然出奇地強悍。
短短的一個交鋒,竟然與自己的精銳之師打得勢均力敵。甚至還略占上風。
其實這右翼雖然多是衛軍,但卻是衛軍最精銳的部隊,這也是張忽之前平衛國之亂,親自選拔出的一支部隊。
士蒍此時並不知曉,驚奇之餘,立馬下令兵士抓緊進攻,加大攻擊力度。
可是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他發現,這右翼的衛軍竟絲毫不見潰退之相,反而是自己這方的軍隊,攻擊有些乏力。
這時,他看到,陣中有一人身著甲胄,駕車立於戰陣中央,手持令旗,居中指揮,鎮定自若。
這才發覺,己方的兵車,隻要乘車之人有一人陣亡,就失去了作用,隻能被動挨打。而敵人的兵車,卻能不斷進攻,甚至在車上的三人都被刺下後,敵人仍在進攻。
原來是後方那人在用令旗號令呀,隻要是前方有一人被擊落馬下,立馬就會指揮一人上前,彌補戰車上的空缺。這就是當初高渠彌在繻葛之戰前提出的魚麗陣。
“還能這麽玩?”士蒍頓時一驚。
隨即看向了進攻左翼的士缺之軍,這才發現,士缺已經戰敗,現在正帶領士兵逃散呢。
“廢物。真是丟臉。”
士蒍大罵一聲,情知不能繼續進攻,故而鳴金撤兵。
此時的對麵眾人,竟然沒有追擊,而是放任他們逃跑了。
士蒍慶幸敵軍沒有追,也慶幸自己準備了中軍居中聯絡,不然也早就被右軍的敗退給衝散了。
這時候,他才明白,難怪對方不安排中軍呢,他們是對自己的實力絕對自信,不怕你會擊敗他們。故才沒為逃跑做準備。頓時對對方統帥,多了一些敬畏。
等回到營寨,他發現右軍損失慘重,其中連自己的兒子士缺都不知道哪兒去了。詢問了好幾名兵士後,才知道被一位身高異於常人的白麵將軍給抓走了,此時應該已經被押在敵軍帳下。
一邊的翼城裏,齊衛軍營。
士缺正被兩個士兵押到了主帥帳下。
“士缺將軍,別來無恙?”一個麵容俊朗的男子說道。
“你,你是?忽卿士!”士缺驚得兩隻眼睛都快要掉出來了。
“您,您不是在周都嗎?”士缺明顯是不相信眼前的景象。
他在一年前,就受命去洛陽參加朝見。當時因為每個國家都是諸侯參加,他卻是代表諸侯曲沃武公,故被虢公責罵,還是這姬忽替他解的圍,故而對姬忽很是感激。這不,一見麵,他就認了出來。
“誰告訴你的我在周都?再說,我長著腿呢,我自然不會一直待在一個地方了。”張忽答道。
“哦,您身為周朝卿士,自然是懂周禮的,我晉國沒有入侵鄰國,您為何率軍討伐?”
“哦?沒有入侵鄰國?難道翼國不是你曲沃的鄰國?況且,據阻天子,殺傷天子之軍,不算是有違周禮?”張忽反斥道。
“那都是其他人幹的,跟我士氏無關。”
“好一個無關,來人,拉下去烹了。”看士缺還在狡辯,張忽也是不慣著他。
聞言,立馬上來兩個武士,就要將這士缺拖下去烹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士缺此時,卻毫無懼色。但是因為人家姬忽是依禮駁斥他的,他也就沒有什麽話好講的,隻能聽天由命。
在營帳前廳坐了會兒後,張忽便來到後堂。
對旁邊的一位兵士問道:“烹好了嗎?”
兵士答道:“水溫太低,烹煮還需要時間。”
“好,快一點,等著上菜呢。”
於是那人趕忙給鼎下加了兩把柴火。
這不加不要緊,一加鼎中的人立馬叫了起來。
“卿士大人,不要再這麽折磨下臣了。下臣服了,願意聽您號令。”
這時,張忽才命人將那人撈出來。隨即在他耳旁一頓耳語,頓時那人便會意了。
“卿士大人,下臣必不負重托,必將父親勸阻回來,讓其重新效忠大周。”
“很好,勸不住別勉強,我們還有第二步計劃。”張忽道。
聞言,那人領命而去。
那人就是剛才在張忽麵前的鋼鐵硬漢士缺,同樣,他也是晉國史上的名臣。曾擔任過司空,雖然沒有什麽建樹,但他的兒子,確是後來著名的士會,晉國六卿之一範氏的始祖。
士會曾一度被認為是晉國最賢能的人。
張忽心想,自己要是真的把這士缺給煮了,那以後應該就沒有士會這個人了。
這個士缺,張忽記得,為人頗為正直,對於其父的那種助紂為虐行為,應該是很不讚成的。所以,才放了他。
反正不管他能不能說動士蒍,自己這邊,也同樣能戰勝晉國軍隊,頂多就是多死幾個人罷了。
但是這畢竟是借的老丈人齊侯,和自己徒弟的軍隊,損失得太多,他回去還時也不好看。
這裏要聲明一點兒,這姬壽當時被立為新君,就拜了張忽為師。故這裏說是張忽的徒弟。
而士蒍這邊,早已派人打聽了各處的戰況,發現不止周鄭齊衛卷進來了,就連虢國的軍隊也開始向晉國進攻,還有西邊的秦國,也在派兵到來的路上。
感受到晉國已經是四麵受敵的情況,再加上方才自己大戰的失利,知道萬一再敗,晉侯必不會饒恕自己的。
於是第二天,士蒍就攜著一家老小,向張忽投降了。
在接受了士氏投降後,張忽將士缺安排防守翼城,帶著士蒍率領的原晉國軍隊,以及自己的齊衛軍隊,立馬南下了。在連下了晉國幾座城池後,終於與從南邊攻過來的周鄭聯軍接上了頭。
曲沃武公上書請求去掉晉侯稱號,讓出被吞並的土地,隻就封曲沃一地。桓王不肯,武公無奈,怕被抓後步楚君後塵,便舉火自焚,將曲沃公室與自己,付諸一炬。
此刻,晉亂遂平。
桓王論功行賞,封鄭國曲沃之地,封衛國絳城東二百裏土地。齊國因離晉國本土遙遠,就將此次抓獲的由曲沃小宗子弟貶為的奴隸,與曲沃府庫一半的金銀,賜予齊國,齊國大夫公子彭生,立馬替齊侯謝恩。
這裏的彭生,就是齊軍的將領,也是抓住士缺的那個白臉將軍。
桓王命晉國大宗,姬緡為晉國新君。之前的姬緡雖然被廢,但是好在他聽話呀,所以曲沃武公才沒有來得及殺他。
而虢國,這次卻出奇地分到了好處,原曲沃國與虢國有一段交界的地方,這裏的一百五十裏土地,被劃分給了虢國。雖然土地較少,但卻是出了名的沃土,虢公自然高興,興衝衝地拜謝天恩。
張忽也沒想到,這個老實人虢公,竟然有一天能從天子手中分得好處,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至於秦國,雖然沒有到,但是已經派軍行至半路。
桓王因為新勝,所以大手一揮,將剩下的從曲沃府庫搜刮來的財寶又分了一半給秦國。秦國將領自然感激,大呼天子萬歲。
正好當天也是天子生日,大家為天子慶生。眾皆道:“天子萬壽無疆。”
“果然,是萬壽無疆呀。。。”
張忽心想,照這個法子分下去,必然會有無疆的那一天。不禁為天子擔憂起來,是時候啟動一些後世的權謀了。
不然,他的這個遠房堂哥,終有一天,必然要被自己這樣的胡亂分封給自掘墳墓。
他們都出自一家,他鄭國不為天子著想,還有誰能替天子著想?
想到這,張忽隻能把辭掉卿士的事再往後拖一拖了。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