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最後的改革

字數:2903   加入書籤

A+A-


    第116章 最後的改革
    雨停已是第二日。
    鄭國宮中,舉行了浩大的葬禮,每個鄭國人都知道,國君的夫人去世了。
    眾皆自發縞素,由衷表示哀悼。
    之後,姬忽將每月的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你說巧不巧,這一天正好是四月五日。人們便在以後每年的這一天,用來祭奠去世的親人。
    這件事過了兩三個月,姬忽才緩了過來。
    這時原繁也將當時的事件匯報上來。
    原來是逆流的另外一支搞得鬼。
    他們因姬忽派人殺過一次逆流的人,便由此分裂。發誓一定要將姬忽從國君的位置上趕下來,讓姬忽付出代價。
    那天他們提前派人引開了侍衛,這才能得手。
    因為姬忽在整個鄭國威望頗高,所以平時基本就沒有碰到刺殺,這就讓侍衛們有些大意了。
    沒想到竟是這次大意,直接害得秦妍身死。
    在知道了自己的對手是誰後,姬忽直接下令,讓原繁不惜一切代價,盡數誅殺亂黨。
    因逆流分裂,所以姬忽給這個組織換了新的名字,叫做逆鱗。
    而那支叛離鄭國的,他們的名字自然也改了,叫做流影。
    他們一直覺得,他們是鄭國曆任國君的影子,唯獨不是姬忽的而已。
    隨後的兩年,原繁帶領逆鱗眾人,最終還是將流影給覆滅。
    流影的大首領在最後一刻,竟然向天大喊,希望莊公複活來製裁姬忽。
    嗬嗬,真是可笑,可笑到竟然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了。
    處理完這件事,姬忽基本上是沒啥事做了,於是他改革了新的分封法。
    將原先的世襲製改成了三代一削,顧名思義,就是每隔三代,國土削減一定的比例。
    目前就定為十分之一。
    但有些國家可以避免,那就是他在地圖上劃分的紅線以外的地盤,諸侯可以隨便占據,永遠不會受到鄭國的削減。
    向東向南是超出海上島嶼外的其他土地,諸侯也可以任意搶奪,誰拿到就是誰的。
    另外以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巴爾喀什湖、東西薩彥嶺、貝加爾湖、外興安嶺圍成的圈內,都屬於爵位三代一削的範疇。
    要想自己的國土能保質保量地傳給自己的後代,諸侯們就得保證,在這些境外之地,啃下一塊。
    而姬忽竟然憑借著後世的記憶,為鄭國畫出了第一幅世界地圖。
    朝臣們看到天下這麽大,再也不覺得姬忽小氣了。
    他們可是在姬忽提出三代削爵之後,都有些不樂的。
    後來,鄭國的諸侯果然向域外擴張了。
    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還碰到了東侵的亞曆山大大帝。
    一開始打得還是比較吃力的,但是隨著諸侯放棄爭端,一致聯合起來,最終還是將其打敗了。
    在其原有的國家基礎上,建立了很多小國家。將華夏文明的火種,播散到了遠方。
    此外,姬忽徹底廢除了奴隸製,將過去的奴隸都改為了平民。
    還進行了律法改革,將除了殺人以外的很多死刑改為了流放。
    以前的株連也被廢止了,鄭國提前進入了封建社會。
    隨後,姬忽還不滿足,窮極一生將後世的發明及其原理編寫了出來,希望後人能將其製造出來,用以改善民生。
    平時,他還是和文薑一起教導周昌治國之道,順便連周昌最好的朋友燭武也被姬忽順帶著教了。
    後來,隨著身邊老臣一個個去世,姬忽也感覺力不從心了。
    他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將後世國家的政體匯編成了一本書,名曰《萬國的暢想》。
    最後這本書在鄭國曆屆的執政者手裏,幫助其治理國家。
    大鄭文合十九年公元前669年),鄭公於大鄭宮病逝,諡號昭公,享年71歲。
    其子周昌於新鄭主喪,隨後告於鄭國祖廟,繼承君位。
    其後遵鄭昭公遺命,將國都由新鄭,遷往新建好的長安城。
    文合二十年春,改元長治。
    長治三年,主母文薑於新鄭逝世,鄭公將其與先父昭公及其愛妃妍贏合葬。
    當適時,鄭國君明臣賢,國家大治。
    至此,春秋篇完結。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