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管仲論價

字數:4598   加入書籤

A+A-


    鄭文合九年,此時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一千兩百萬了。
    開曆史之最,堪稱最強人口大國。
    但這一年,突然發生了一件怪事。
    全國各地的糧價,不知怎地,都偷偷漲了起來。
    最先受到衝擊的,自然是城市中的人口。
    在這之前,在姬忽的指導下,相關官員造出了第一條用磚石砌成的下水道,解決了城市中容易積水的問題。
    從此,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像新鄭城,現在已經有二十萬人口了。
    這些年來,由於百姓生活的富足,就有很多人將住所遷到了城市中。
    伴隨著城市的擴大,許多原先屬於農村的地方,也被擴充了進來。
    農村的人口感慨自己也變成城市居民了,城市居民也因為添加了新活力而開心。
    但是還沒經曆幾年,城市裏的人就發現,糧食開始不夠吃了。
    緊接著,糧食開始漲價,從這一年開始,一連好幾個月,每個月都在瘋漲。
    糧食從以前的十斤一金,變成了如今的一斤一金,並且,價格還在上漲。
    從一開始發現苗頭不對,就有居民悄悄往家囤積糧食了。
    而一旦有人開始這麽做,民眾就會跟風,隻三四個月不到,鄭國的糧食價格就上漲了十倍。
    此時,姬忽也已經發現了大臣報上來的問題。
    針對此種情況,大臣們眾說紛紜。
    有人建議說是,坐視不管,糧食漲到最高價格就不會再漲了。
    而大部分人呢,則表示這糧價暴漲,將會引起其他東西也跟著漲起來,到時候,錢賤物貴,國家非動蕩不可。
    姬忽作為後世人,自然知道這是怎麽回事。
    這不就是有人借通脹之機,準備囤積居奇,利用剪刀差來賺錢嘛。
    坐視不管是肯定不行的。
    這種情況下,民眾都是盲目的,本來糧食是夠他們吃的,可每家都囤下夠家裏人幾個月甚至一年吃的,便會造成市麵上流通的糧食變少。
    而糧食減少了,價格自然就會上漲起來。
    價格一漲,民眾就會越發緊張,以為糧食的價格會無休止地漲下去。
    接下來,他們就會用手中的錢,買更多的糧食。
    甚至將來連後邊幾年的糧食都買得藏起來。
    這種事,就是某些人利用民眾的危機意識,在搞得壞。
    民眾們不知道的是,一旦這些糧食在家中放的時間過長,就會腐敗變質。
    而當他們的糧食變質後,當初高價從別人手中買回來的東西,價值就會蒸發。
    也就是到了那時,他們才會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麽愚蠢。
    當他們拿出自己家發黴或者快要發黴的糧食滿大街的找人賣時,卻發現大街上與自己同命運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放任不管,就隻能等到糧食發黴了,糧價泡沫破了,糧價才會掉下來。
    這個就是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在作怪。
    姬忽上中學時學過市場經濟,所以對此還是很了解的。
    對於即將出現的後果,他心中門清。
    於是,他否決了坐視不管的決議,讓大家從國家幹涉上出發,看如何解決。
    這時候,百裏奚開口道
    “既然國君要出手管這件事,那臣覺得,我們可以從國家出發,強行規定糧食價格和其他商品價格,使其不得超過我們的定價。
    然後對於違反者,處以訓誡和處罰。
    另一方麵,從糧食價格低的地方調集糧食,用以供應市場。
    這樣,糧食價格就可以穩定下來了。”
    百裏奚的建議,目前看來是最可行的,一者從國家層麵出發,讓商人們不敢將價格抬得太高。
    二者,提升市場存量,這樣就可以使供需關係平衡,達到穩定物價的作用。
    姬忽沒想到,這古人的思維也不賴呀,當場就準備按照百裏奚的計劃實行。
    但這時,管仲卻站了出來,表示自己有話說。
    看到是自己的經濟學家出來了,姬忽自然是喜聞樂見的,於是道
    “愛卿有何見解,快說來聽聽。”
    管仲行禮後道
    “國君與百裏大人常居鄭地,故以為天下之民皆如鄭民一般信義。
    殊不知,這天下的百姓商賈,還有些唯利是圖的。
    此番之事,吾料想,就是一些奸惡商賈整出來的。”
    聞言,姬忽頓時一驚
    “愛卿是說此為人禍?”
    “然,臣猜測必為人力之所為。”
    看他如此自信,百裏奚便問
    “大夫何知此為奸商所為?”
    “這個簡單,國君隻需要派人到鄉民中,詢問米家就可以了。”
    “詢問米價怎麽能知道是不是人為?”
    姬忽已經知道管仲話語中包含的意思了,故意問他,是想看他如何解決大家的這個疑問。
    管仲先拜姬忽,隨後轉身對著眾大臣道
    “米為我大鄭糧食代表,平時民眾多為主食,故最能代表糧價。
    隻要米價如先前一般,或者略高之,則此番糧價之漲,乃不良商賈哄抬物價所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管仲之言,令眾大臣醍醐灌頂,立馬就明白了其中道理。
    皆曰“管大夫之言甚是,我等佩服。”
    姬忽十分滿意,果然,跟史書上的一樣,這管仲是個經濟學奇才。
    他可是記得,當初看書時,發現最早的經濟戰,就是管仲在齊國為相時,幫齊國打的。
    當時有一個與齊國相鄰的小國,他們生產出一種十分華美的衣料。
    管仲就讓齊國人去買,然後整個國家,連國君都穿那個國家生產的衣料做的衣服。
    於是那個國家為了獲取巨大的利益,舉國上下不種糧食而種生產衣料的作物。
    等發現時機成熟後,管仲代表的齊國突然不要那個國家的衣料了。
    於是,那個國家就遭遇了饑荒,戰力大減,齊國很輕鬆的就吞並了這個國家。
    往事曆曆在目,姬忽隻覺得,管仲這個人,真是上天賜給華夏的天才呀。
    要知道,他是有書看,跟著人學的,才知道這些。
    而管仲呢,那可是無師自通,完全靠自己摸索出來的呀。
    現在,他看著殿堂上的管仲,既有驚喜又有慶幸。
    能得到這樣的臣子,他作為國君,真的隻需要把腦袋放空,像個呆子一樣躺著就行了。
    而這樣的人要是給了別的國家,那就勢必要變成自己統一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呀。
    好在,自己已經提前把他拿下,再也不會出現第二種情況了。
    喜歡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春秋,吾為最強昭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