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黃河渡·背水一戰
字數:2718 加入書籤
黃河的濁浪,在霜降前三日,將渡口染成流動的鐵鏽色。宇文淵的玄甲,映著西岸的烽火,破虜戟的戟穗,被河風扯成筆直的線——高歡的二十萬“天柱軍”,正沿著河岸,將五萬“蒼狼玄甲騎”,逼至背水之地。
“將軍,亥時水勢必漲。”王若雪的素衣,沾滿算籌星砂,指尖在羊皮地圖上,點出十二處河灣,“西岸沙灘下,”算珠滾落,“埋著蘇姑娘的‘震河雷’,”望向濁浪,“需借崔姑娘的火,”聲音冷靜,“引動河底的,”與蘇綰對視,“鮫人淚機關。”
宇文淵的目光,掃過五女——崔秀寧的月白戰甲,已覆上“璿璣火紋”,袖中劍的劍穗,纏著黃河的泥沙;蘇綰的紅衣,蹲在東岸礁石,機關匣的齒輪,正與河底的雷石共振;馮妙晴的紅甲,牽著千頭“河曲駝”,狼首刀的刀柄,深深紮進北岸沙灘;陸靈珊的驚鴻劍,在中央渡口,領著三千“寒梧盟”死士,每人腰間,別著半尺長的“破虜短戟”。
“秀寧,西岸就交給你。”宇文淵忽然輕笑,聲如破冰,戟尖劃過水麵,濺起的水珠,竟在護心鏡,顯形出五女的剪影,“當年在河陰,”望向她後頸的寒梧紋,“你斷發為誓,”戟風,掃過她袖中劍,“今日,”指向西岸的蘆葦蕩,“便讓高歡,”喉間發緊,“見識,”與她目光相觸,“梧桐火的,”聲音忽然堅定,“護民烈。”
崔秀寧的袖中劍,忽然出鞘三寸,劍刃的寒芒,映著西岸的烽火:“將軍可還記得,”她的聲音,混著蘆葦的沙沙響,“在華林園,”撫過劍柄的梧桐紋,“我曾說,”劍穗,纏住他的戟穗,“梧桐火,”望向蘆葦蕩,“隻燒割裂者的,”劍刃,在沙灘,劃出“共榮”的紋,“旗。”
東岸的蘇綰,忽然起身,機關匣的藍光,照亮了她腕間的寒梧紋——那是在天涯海角,鮫人印記褪盡後,新生成的護民圖騰:“震河雷的引信,”她的指尖,撫過河灘的“護民”暗紋,“已用黃河水,”望向宇文淵,“混著你的戟血,”喉間發緊,“淬了三日夜,”機關匣,發出蜂鳴,“亥時一到,”指向河心,“便能,”與王若雪的算籌共振,“讓河水,”聲音忽然豪邁,“替護民者,”望向高歡的帥旗,“斷敵歸途。”
馮妙晴的狼首刀,忽然劈向北岸的巨木,木屑紛飛中,露出底下的“渡河機關”——那是蘇綰,用鮫人淚與河曲駝的骨血,製成的“浮水板”:“老子的駝隊,”她的赤足,踩著浮水板,狼尾飾在河風中甩動,“能馱著弟兄,”指向濁浪,“在雷石炸開時,”刀光,劃過駝鈴,“踏浪,”望向宇文淵,“而歸。”
陸靈珊的驚鴻劍,忽然在中央渡口,劃出十二道弧光,劍穗上的鮫人綃,竟在水麵,顯形出“破虜”的紋:“靈珊的死士,”她的聲音,混著短戟的清鳴,“每人短戟上,”指向戟尖的寒鐵,“都刻著,”望向五女,“我們在南海,”劍刃,點在水麵,“染血的,”與馮妙晴擊掌,“護民印。”
更鼓初響,西岸的蘆葦蕩,忽然騰起遮天蔽日的火鳳——崔秀寧的“疑兵火陣”,借東南風之勢,將高歡的前軍,逼向河灣。蘇綰的機關匣,同時引爆“震河雷”,十二道藍光,從河底炸起,竟將黃河水,掀成倒懸的水牆,王若雪的算籌,恰好點在“水牆”的薄弱處,讓濁浪,如利箭,射向高歡的“地脈營”。
“渡河!”宇文淵的暴喝,混著馮妙晴的“天狼嘯”,千頭河曲駝,踏著急速上漲的水勢,馱著玄甲騎,在浮水板上,竟如履平地。陸靈珊的驚鴻劍,領著死士,借著水牆的掩護,短戟齊出,斬落敵船的“璿璣錨”,讓高歡的水師,在濁浪中,成了無根的浮萍。
亥時三刻,宇文淵的破虜戟,終於劈碎高歡的“天柱劍”。他望著對手眼中的震驚,忽然想起,在珊瑚宮,老鮫人說的話:“護民者的戰陣,從來不是一人一戟,而是,”望向正在撲滅餘火的崔秀寧、調試機關的蘇綰、安撫駝隊的馮妙晴、清點死士的陸靈珊,還有,在南岸,默默收算籌的王若雪,“千萬個,”喉間發緊,“願為百姓,”戟尖,指向東方,“背水一戰的,”聲音忽然溫柔,“心。”
黎明的陽光,終於穿透河霧。五女圍坐在渡口的礁石,崔秀寧的戰甲,染著未幹的火痕;蘇綰的紅衣,沾著河泥與鮫人淚;馮妙晴的紅甲,掛著駝毛與刀痕;陸靈珊的素衣,浸著血水與河水;王若雪的算籌,凝著晨露與星砂。
“將軍,”蘇綰忽然取出個小瓶,裏麵,裝著黃河水與鮫人淚,“這是,”她的指尖,撫過瓶身的“寒梧”紋,“我們,”望向東方,“最後一次,”喉間發緊,“為護民,”與他目光相觸,“引動的,”聲音忽然堅定,“地脈。”
宇文淵忽然輕笑,聲如河水流過礁石,將破虜戟,輕輕插入沙灘:“從今天起,”他的指尖,撫過戟身的“共榮”紋,“這戟,”望向五女,“不再是,”指向戰場,“破虜的刃,”聲音忽然溫柔,“而是,”與蘇綰的小瓶相碰,“歸田的,”馮妙晴忽然大笑,“犁!”
是日,黃河渡口的沙灘,多了道新的刻痕——破虜戟的戟痕旁,五枚女子的掌印,共同托著“護民歸田”四字,被黃河水,永遠封存。而江湖,從此流傳起“五美侍戟”的傳說,說那五套染血的嫁衣,那五柄護民的兵器,還有,那個背水一戰的將軍,最終,都成了,百姓口中,最動人的,護民的,傳說。
暮歸時,宇文淵的玄甲,已換成了布衣,五女的戰甲,也收進了木箱。他們望著黃河水,忽然覺得,這濁浪滔天的河,竟比任何時候,都更溫柔——因為他們知道,此戰之後,護民的戟,終於可以歸田,而他們,也終於,可以,在“寒梧別業”的門前,種下,屬於護民者的,煙火。
黃河的夜,第一次,沒有烽火,隻有,五盞不同顏色的燈,映著五人的剪影,在渡口,成了,護民者,最後的,背水一戰的,永恒的光。
喜歡寒戟照塵寰請大家收藏:()寒戟照塵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