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與天爭時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淩晨三點,方稷在刺骨的寒意中猛然驚醒。
    他翻身坐起,呼出的白氣在黑暗中凝成霜。牆上的溫度計指針死死釘在12c,玻璃管裏的水銀柱縮成一道細線。
    "壞了!"
    方稷一把掀開被子,抓起手電筒衝出門外。冷風像刀子一樣刮過來,他顧不得披棉襖,三步並兩步衝到隔壁小林的土屋前,拳頭砸在門板上:
    "小林!醒醒!出事了!"
    門吱呀一聲開了,小林揉著惺忪的睡眼,嘴裏還含糊不清:"方老師……怎麽了?"
    "降溫了!12度!毛細管會凍裂!"
    小林瞬間清醒了,臉色刷白。他們埋在地下的紅黏土陶管是抗旱灌溉的核心,一旦凍裂,整個試驗田的水係就會癱瘓,剛泡發芽的麥種全得爛在地裏。
    "得趕緊裹草把子保溫!"小林轉身就往屋裏衝,"我去拿繩子!"
    "先叫醒村裏人!"方稷一把拽住他,"我們倆幹不完!"
    老馬披著棉襖罵罵咧咧地開門,一見是方稷,硬生生把髒話咽了回去:"方專家,這大半夜的……"
    "馬書記!降溫了,地裏的管子要凍壞了!得趕緊裹草!"
    老馬一愣,抬頭看了看黑漆漆的天,搓了搓手:"這……這天寒地凍的,要不明天再說?"
    "不能等!"方稷聲音發緊,"種子已經泡發芽了,今晚不保,今年全廢!"
    老馬猶豫了一下,終於點點頭,轉身進屋拉響了村裏的大喇叭。
    刺耳的廣播聲劃破夜空:
    "全體社員注意!全體社員注意!試驗田要凍壞了,能動的都出來裹草把子!重複一遍,能動的都出來裹草把子!"
    村裏陸續亮起了燈,但人影稀稀拉拉。
    幾個老農裹著棉襖慢悠悠地晃過來,嘴裏嘟囔著:"大半夜的折騰啥……"
    "就是,凍就凍唄,往年不也這麽過來的?"
    方稷沒時間解釋,拽著小林就往倉庫跑:"先找草把子!有多少拿多少!"
    可倉庫裏隻有薄薄一層麥秸,根本不夠裹半畝地的管子。
    "誰家還有草垛?"方稷急得嗓子發幹。
    "李老漢家多,但他脾氣倔,不一定肯給……"
    "走!去求!"
    李老漢家的狗狂吠起來。
    老人披衣開門,一聽要草,臉立刻拉得老長:"我這草是喂牲口的!憑啥白給你們?"
    方稷咬牙:"李叔,試驗田要是毀了,今年公社的種子全得賠進去!"
    "關我啥事?"李老漢哼了一聲,"你們城裏人瞎折騰,凍壞了活該!"
    方稷有點著急,直接掏出兜裏僅有的十塊錢:"李叔,我們買!行不?"
    李老漢盯著錢,猶豫了一下,終於罵罵咧咧地轉身:"等著!
    草垛拉來了,可人手還是不夠。
    方稷和小林帶著幾個願意幫忙的村民,頂著寒風在田裏摸黑幹活。手指凍得發僵,草繩勒進掌心,可他們不敢停。
    方稷親自示範:將幹燥的麥秸捆成手臂粗的草束,密密實實地纏裹在陶管外,再用麻繩分段紮緊。
    "方老師,東邊那段管子還沒裹!"小林喘著粗氣喊。
    "我去!"方稷抓起一捆草就往那邊跑。
    可剛跑兩步,腳下一滑,整個人摔進了田壟裏。冰碴子劃破了他的手,血珠滲出來,隨意在身上擦了兩下。
    小林衝過來扶他:"您沒事吧?"
    方稷搖搖頭,爬起來繼續幹。
    遠處,村裏的燈一盞接一盞亮起來。
    有人站在家門口張望,有人裹緊棉襖猶豫著,終於,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身影走向試驗田。
    "老方!我們來了!"
    是公社的幾個年輕後生,手裏拎著草繩和鐵鍬。
    緊接著,幾個婦女也跟了過來,手裏還提著暖水瓶過來:"先喝口熱的!別凍壞了!"
    方稷喉嚨發緊,想說謝謝,可話到嘴邊,隻剩一口白氣。
    他低頭繼續捆草,手已經凍得沒知覺了,可心裏卻燒著一團火。
    天亮前,終於把管子一根不漏的全都裹好了。
    田壟上橫七豎八地躺著草把子,像一條條蜷縮的冬蛇,護著地下的生命。
    村民們累得東倒西歪,可沒人抱怨。
    老馬搓著手走過來,嘿嘿一笑:"方專家,這下行了吧?"
    方稷點點頭,看著遠處泛白的天際,終於長舒一口氣。
    小林癱坐在地上,咧嘴笑了:"這今晚都沒凍裂,裹上草垛子肯定就更凍不裂了。"
    方稷沒說話,隻是拍了拍他的肩。
    風吹過黃土塬,草把子沙沙作響,像在回應他們——天上又飄起了雪粒子。
    方稷讓大家先趕緊回去休息補覺,自己和小林看著,有問題再喊大家幫忙。
    方稷和小林輪流在田邊守夜,隔兩小時測一次地溫。淩晨三點最冷時,小林突然搖醒打盹的方稷:"快看溫度計!"
    借著馬燈的光,水銀柱停在零下五度,比裸露土壤高了整整八度!草把子保溫法成功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方稷抓起一把蓋著棉被的土,在掌心搓開。深處的濕氣沾在指腹上,涼絲絲的。這微弱的濕度,將是麥苗活命的關鍵。
    播種日選在清明前一天。按老輩人的說法,這天"地氣通了"。
    方稷親手扶犁開溝,小林帶著他的"農技班"跟在後麵點種。十幾個孩子排成一排,每人腰間別著個布口袋,小心地將種子按進濕潤的土層。
    "手要這樣,"小林示範著,"三指並攏,入土一寸,不能深也不能淺。"
    最小的學生叫鐵牛,才八歲,手小得抓不住多少種子。小林就握著他的手教,孩子咯咯的笑聲在黃土坡上格外清脆。
    十天過去,田裏毫無動靜。村民們開始竊竊私語,連老馬都坐不住了:"方專家,怕不是還是給凍死了吧?..."
    "再等等。"方稷每天測量地溫,檢查土壤濕度,"種子在紮根呢。"
    第十七天清晨,鐵牛開心興奮的叫聲驚醒了整個村子:"出苗啦!出苗啦!"這是他第一次種地知道自己每一步是在幹嘛,之前都是阿達叫自己幹嘛,他就幹嘛,但是自己也不知道為啥, 要這麽做,種子的變化是什麽他都不知道,在小林叔叔的課堂上的知識,照進農田,還是自己播種過的農田時,鐵牛興奮的不知道該說什麽。
    幾個和鐵牛一起上課的小夥伴都湧向試驗田,看見嫩綠的麥苗刺破黃土,在晨光中挺直了纖細的腰杆。孩子們都興奮的不行,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