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向下紮根

字數:3930   加入書籤

A+A-


    晌午時分,三人沿著田埂走進劉家屯。烈日當頭,大部分老鄉都在家歇晌,隻有幾個身影還在麥田裏忙碌。
    "你看那邊。"鐵柱突然壓低聲音。
    田壟深處,一個戴草帽的年輕人正趴在地上,拿著尺子量麥稈。他的白襯衫後背已經濕透,褲腿上沾滿泥點,胸前別著的"農技推廣員"胸牌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是咱們的人。"孫興華翻開花名冊,"第二批培訓的李明,農大畢業的。"
    方稷示意他們別出聲,三人悄悄靠近。
    李明蹲下用卡尺測量麥子的數據,在本子上記錄。
    "叔,您這麥子比東頭老張家的矮了兩寸。"李明指著本子上的數據,"您是不是沒按日子斷水?"
    老農搓著手"那個俺看葉子有點蔫,就"
    "您摸摸這土。"李明抓起一把土塞進老農手裏,"底下三指深還是濕的,這時候澆水,根就不肯往下鑽了。"
    方稷的嘴角微微上揚。
    借住在村支書家那晚,方稷正泡腳,忽聽院牆外傳來爭吵聲。
    "嘩啦——"水聲在寂靜的院子裏格外清晰。方稷用毛巾擦著腳,忽然聽見院牆外傳來激烈的爭吵聲。
    "俺不讓你管!非要俺少澆一遍水!"一個粗獷的嗓音像炸雷般響起,"可麥葉都黃了!你們這些讀書人懂什麽種地?"
    方稷手上的動作頓住了。他聽出這是白天在麥田裏見過的老農張大山的聲音。
    緊接著是另一個年輕些的聲音,雖然克製但透著堅定"張叔,您看這數據。"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傳來,"現在澆水,前幾天的"餓根"就白費了。麥子根係還沒發育好"
    "放屁!"老農的怒吼打斷了年輕人的話,"俺種了四十年地,還沒你個毛頭小子懂?要是減產了,你賠得起嗎?"
    方稷顧不得擦幹腳,趿拉著塑料拖鞋就往外跑。水珠從腳背上滑落,在幹燥的泥地上留下深色的痕跡。他推開院門,月光下的一幕讓他心頭一緊。
    張大山舉著鐵鍬,鍬頭在月光下泛著冷光。他對麵站著個穿藍布衫的年輕人,胸前別著"農業技術員"的胸牌,正是白天見過的李明。李明手裏拿著記錄本,麵對鐵鍬卻一步不退,隻是臉色有些發白。
    "老鄉!"方稷一個箭步插到兩人中間,濺起的塵土沾在他還濕著的腳麵上,"有話好好說,先把鐵鍬放下。"
    張大山喘著粗氣,鐵鍬稍稍放低了些"你誰啊?別多管閑事!"
    方稷瞥見李明瞪圓了眼睛,顯然認出了自己。
    他悄悄擺手示意李明別聲張,轉身對張大山露出和善的笑容"我是他領導,農科院的。有啥問題咱們慢慢說。"
    "領導?"張大山上下打量著方稷,這個赤著腳、褲腿卷到膝蓋的男人怎麽看都不像幹部,"那你給評評理!他非要俺少澆一遍水,可麥子都蔫了!"
    方稷感覺到李明在身後輕輕拽他衣角,知道年輕人擔心自己說錯話。他不動聲色地拍拍張大山肩膀"張叔,咱們去田裏看看?眼見為實嘛。"
    張大山猶豫了一下,終於把鐵鍬往地上一杵"行!俺看你能說出個啥道道來!"
    三人沿著田埂往麥田走。月光下的麥田泛著銀灰色的波浪,但仔細看就能發現,靠近路邊的這片麥子確實比遠處的矮了一截,葉片也有些發黃。
    李明蹲下身,熟練地用卡尺測量麥稈高度"您看,比東頭張叔家的矮了兩寸。"他翻開記錄本,"上周測量的數據對比顯示,過度灌溉導致根係發育不良。"
    "啥根不根的!"張大山蹲下來抓了一把土,"葉子都黃了還不讓澆水?"
    方稷也跟著蹲下,手指插入土壤。濕潤的泥土很快沾滿他的指縫"張叔,您摸摸,確實三指深以下還是濕的。"他拉起老農粗糙的手按在泥土上,"現在澆水,根就不肯往下鑽了。等旱季真正來臨時,淺根係的麥子最先遭殃。"
    張大山的手在泥土裏摸索著,眉頭緊鎖。月光照在他溝壑縱橫的臉上,投下深深的陰影。
    "可可往年都這麽澆"老農的聲音低了下來,但仍有不甘。
    方稷從李明手中接過記錄本,指著上麵的數據曲線"您看,采用科學灌溉的麥田,雖然短期內長得慢些,但後期產量能提高兩成以上。"他抬頭看向遠處月光下的麥浪,"就像養孩子,不能慣著,得讓它們學會自己找水喝。這樣要真遇到突然的旱情,咱們來不及澆水,它也能挺得住是不是。"
    夜風吹過麥田,沙沙作響。張大山慢慢站起身,鐵鍬拖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那要是減產了"
    "我負責。"方稷斬釘截鐵地說,然後笑著補充,"當然,要是增產了,功勞都是您老人家的。"
    李明驚訝地看向方稷,月光下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張大山搓著手,終於點了點頭"那那就信你們一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回村的路上,李明湊到方稷身邊,壓低聲音"方教授,您怎麽來了?我剛才差點"
    "噓——"方稷眨眨眼,"我來看看你們的實際下鄉成果,"他指了指自己還沾著泥的腳,"我得先穿好鞋,等下聊。"
    李明忍不住笑出聲,又趕緊捂住嘴。
    第二天清晨,方稷被窗外的喧鬧聲吵醒。他推開窗戶,看見麥田邊圍了一群村民,張大山正指著田裏的什麽大聲說著。方稷匆匆套上衣服趕過去。
    田埂上插著幾根竹竿,上麵掛著不同顏色的小旗子。李明正在向村民們解釋"紅旗標記的是按傳統方法灌溉的,藍旗是科學控水的"
    方稷走近時,聽見有村民質疑"這藍旗的麥子明顯矮啊!"
    "但根係發達。就像站樁的練家子,腳上有功夫站得穩。"方稷接過話頭。村民們齊刷刷轉頭看他,有人認出了這個"從天而降來的領導"。
    方稷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株麥苗。泥土從發達的根係上簌簌落下,引起一陣驚歎。
    "這叫"餓根法"。"方稷解釋道,"適當控製前期水分,迫使根係向下尋找水源。"他指著遠處幾塊麥田,"等到了抽穗期,這些麥子的抗旱能力會明顯增強。"
    張大山擠到前麵,摸了摸那發達的根係,又看看自己田裏的麥子,若有所思。
    "張叔,"方稷拍拍他的肩,"要不咱們做個實驗?您留半畝按您的方法澆,另外的按我們的方法,秋收時看結果?"
    村民們議論紛紛。張大山搓著粗糙的手掌,終於點頭"行!但要寫個字據,要是收不上來,或者減產了,你們要賠給我。"
    "沒問題。"方稷爽快地答應,轉頭對李明說,"小李,這段時間你就住村裏,每天記錄數據。"
    李明挺直腰板"保證完成任務!"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