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讓土地自己長出懂技術的人
字數:4176 加入書籤
農技員麵試這天,推廣站前的空地上支起了幾張課桌。
方稷特意換上了洗得發白的藍布中山裝,鐵柱則反複翻看麵試名單。誰也沒想到,報名的人竟有五十多個,連鄰縣的青年都趕來了。
麵試這天清晨,推廣站門前排起了長隊。二十多個通過初選的年輕人攥著號碼牌,有的在默念技術要點,有的來回踱步練習手勢。
馬春燕排在第三個,不停地整理著衣襟上別著的鋼筆——那是鐵柱借給她的。
"一號,張鐵牛!"鐵柱站在門口喊道。
虎背熊腰的漢子搓著手走進屋子。臨時布置的考場裏,方稷坐在評委席上,旁邊是馬支書和縣農技站的老周。十幾個鄉親代表坐在後排當"模擬村民",李大娘懷裏還抱著個算盤準備記工分。
張鐵牛抓起根粉筆,在黑板上"唰唰"寫下"施底肥"三個大字,力道大得差點把粉筆摁斷。
"鄉親們,我抽到的是旱地咋施肥。"他聲音洪亮,震得窗紙簌簌響,"老鄉你看,咱這地方溝深坡陡,糞車都上不來,所以主要使化肥。"
後排的王老漢插話"那得使多少?"
"您老問得好!"張鐵牛從兜裏掏出個小布袋,嘩啦倒出把白色顆粒,"這是磷酸二銨,一畝地得這麽一布袋。"他比劃著,"二十五到三十公斤,播種前用耬車條施。"
李大娘撥了下算盤"那得多少錢?"
"您別急。"張鐵牛抹了把汗,突然從褲袋掏出個皺巴巴的賬本,"俺算過,增產的麥子夠本兒還有餘!"他翻到折角的那頁,上麵歪歪扭扭記著去年試驗田的收支。
方稷微微點頭,在評分表上記了幾筆。
輪到馬春燕時,姑娘緊張得同手同腳走到前麵。她抽到的是"種子處理",黑板上的字寫得小小的,像怕驚擾了誰似的。
"俺、俺們要把麥種曬三天。"她聲音發顫,從布包裏捧出把麥種,"白天攤開,晚上收起來"
"為啥要曬?"後排有人故意逗她。
馬春燕一急,反倒不結巴了"殺病菌!醒種子!就跟咱睡醒要伸懶腰一樣!"她邊說邊演示翻曬動作,藍布衫袖口露出截曬傷的手腕,顯然是昨天特意實踐過。
鐵柱注意到,她講解藥劑拌種時,特意把粉鏽寧藥瓶上的標簽轉向"村民",還用燒火棍在地上畫了個大大的"25",說"一百斤種子拌半斤藥,千萬不敢多!"
有個穿膠鞋的小夥子抽中了"田間管理"。他二話不說拎進來個木箱,裏頭分層裝著麥苗各期的標本。
"分蘖期要這麽看。"他蹲下來扒拉麥根,動作熟練得像在自家地裏,"一根變一簇,這時候噴葉麵肥最管用。"
李大娘湊近瞧"啥時候噴?"
"上午九點,下午四點。"小夥子掏出自製的竹筒噴霧器,"俺改良了這個,省藥!"
突然窗外傳來喧嘩。原來是個放羊的老漢趴在窗台上聽入迷了,羊群跑散了都不知道。馬支書趕緊讓人去攔羊,考場裏笑成一片。
最後一個麵試的是縣中學畢業的李建軍。他抽到"病蟲害防治",居然用木棍和麻繩做了個麥莖蜂模型。
"這壞種五月下旬最猖狂。"他晃著模型,蟲子的六條腿惟妙惟肖,"咱用這個法子治"
說著從牆角拖出個木箱,掀開竟是微型麥田沙盤。他演示如何將藥土撒在麥行間,動作精準得像繡花。有個細節讓方稷眼前一亮,他特意強調要在雨前施藥。
"為啥?"方稷故意問。
"雨水把藥衝進土裏,正好殺幼蟲!"李建軍脫口而出。
麵試結束已近黃昏。方稷合上最後一頁評分表,望著院子裏不肯散去的人群。
通過考核的年輕人被鄉親們圍著問東問西,沒選上的也在認真記筆記。馬春燕正給幾個姑娘演示拌種手法,夕陽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長。
"合格率很高。"方稷對馬支書說,"可以多招幾個。"
老槐樹上,不知誰家的孩子爬上去掛了盞馬燈。
暖黃的光暈裏,新老農技員的身影漸漸融為一體。鐵柱蹲在台階上幫張鐵牛修改教案,兩個腦袋湊在一起,投在牆上的剪影像極了一株飽滿的麥穗。
夜深了,推廣站裏的煤油燈還亮著。方稷坐在桌前,仔細翻看著今天的麵試記錄。每一頁都寫得密密麻麻。
鐵柱端著碗熱騰騰的羊肉麵進來"方老師,趁熱吃。"
方稷接過碗,突然指著張鐵牛的評分表問"你覺得他講的條施法,還有什麽可以改進的?"
鐵柱撓撓頭"他光說了用耬車,可咱這山地裏有些坡地連耬車都上不去"
"對。"方稷從抽屜裏取出個布包,"這是我以前在山西看到的法子。"展開是套精巧的背簍施肥器,用竹篾和麻繩製成。
正說著,門外傳來腳步聲。馬春燕抱著個陶罐怯生生地站在門口"方老師,俺、俺娘今天熬得梨水,俺放著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鐵柱連忙接過罐子,沉甸甸的滿是梨水的甜香氣。
馬春燕卻沒走,絞著衣角小聲說"俺有個想法能不能在推廣站門口立塊黑板?每天寫條技術要點?"
方稷眼睛一亮"好主意。明天就辦。"
馬春燕歡喜地轉身要走,又想起什麽似的回頭"對了,七叔公說後山有片老麥田,種的就是禾尚頭,要不要去看看?"
第二天的晨光中,新錄取的農技員們齊聚推廣站。方稷把工作證,發到他們手上——證件是連夜趕製的,硬紙板上"皋蘭縣農業技術推廣員"幾個字還散發著墨香。
"今天實地教學。"方稷領著隊伍往後山走,"認識下本地老品種。"
方稷蹲下身,撥開麥叢露出根係,小心挖出其中一株"大家看,它的根能紮到兩米深。"又掰開麥穗,"雖然穗小,但籽粒蛋白質含量高。"
李建軍突然發現什麽似的驚呼"方老師!這壟溝裏種的是"
"檸條。"方稷笑了,"老鄉們早就在做間作了。"
中午就在麥田邊吃飯。李大娘帶著婦女們送來烙餅和雜糧粥,新晉農技員們邊吃邊討論。張鐵牛正用樹枝在地上畫改良耬車的圖樣,馬春燕則認真記錄著老農們說的種植口訣。
下午突然下起太陽雨。眾人躲進山神廟裏,方稷就著雨聲講起了選種要領。破敗的廟牆上,那些斑駁的神像壁畫靜靜注視著這群渾身泥土的"信徒"。
雨停時,西天現出彩虹。方稷站在廟門口,望著漫山遍野的麥田。鐵柱走過來,聽見老師輕聲說"等這批學員出師,咱們就該走了。"
鐵柱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山腳下,馬春燕正攙著七叔公往村裏走,老人手裏攥著把剛采的麥穗;張鐵牛和李建軍比劃著走在前頭,時不時爆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更遠處,推廣站門口已經立起了馬春燕說的黑板。第一行粉筆字在雨後陽光下格外清晰"今日技術要點小麥留種技巧"。
鐵柱突然明白了方稷的用意。最好的技術推廣,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讓這片土地自己長出懂技術的人。把生存的智慧深深紮進黃土裏。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