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秋收回報
字數:3795 加入書籤
收割前最後一周,整個試驗站像上了發條。
林向榮和蘇丹帶著最新數據,天天往北京打電話。
馮知微守著成分分析儀,記錄著麥粒每一天的變化。
鐵柱帶著農機隊,把聯合收割機檢查了又檢查。董為民更絕,直接搬了張行軍床睡在倉庫,說是要守著種子庫。
幾個守田的大爺兢兢業業的看著地。
周部長快收麥子前又來了一趟,試驗站破例開了瓶西鳳酒。
"同誌們,"老人家舉著搪瓷缸,聲音有些哽咽,"你們這是給中國小麥打了個漂亮仗啊!"
月光下,即將豐收的麥田沙沙作響,仿佛在回應著老人的話。方稷望向窗外,看見鐵柱正偷偷給收割機係紅綢帶,那認真的模樣,像是在給待嫁的閨女梳妝打扮。
夜風送來陣陣麥香,混合著泥土的氣息。所有人都知道,這不僅僅是一片麥田的豐收,更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而此刻,他們就像田裏那些飽滿的麥穗,在經曆了無數風雨後,終於要迎來最燦爛的陽光。
《民聲日報》的記者小王就扛著相機蹲在了麥田裏。他原本隻是來做篇普通農業報道,可當聯合收割機開進田裏的那一刻,職業敏感讓他立刻意識到,這是個大新聞,我們農業強國的重要裏程碑,不光滿足於畝產數量,更是關注畝產質量。
"方研究員!看這邊!"小王激動地拍下金色麥浪中收割機作業的壯觀場麵,"這組照片絕對能上頭版!"
大家也都沒想到一次普通的采訪能夠意外走紅。
三天後,報紙頭版通欄標題《中國小麥品質革命:蛋白質含量突破14》,配圖是鄉親在麥堆上開懷大笑的特寫。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民聲日報》英文版轉載後,德國《農業科技》雜誌居然打來了越洋電話。
"方先生!"電話那頭帶著濃重德國口音的英語,"我們對您培育的"三葉突變體"非常感興趣,能否提供些種子樣本?"
馮知微接的電話,差點把聽筒摔了。她結結巴巴地用蹩腳英語應付完,轉頭就衝進實驗室:"方老師!德國人要買我們的麥種!"
德國有所動作,當消息傳到糧油公司時,孫總正在開會。秘書慌慌張張闖進來,舉著剛收到的傳真:"德國貝克爾集團詢價,首批就要200噸!"
會議室瞬間炸了鍋。孫總愣了幾秒,突然拍桌大笑:"好!好!老子這次賭對了!"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衝,"不過這可不能給他們,咱們包下的麥子,已經一大半被杜康酒業收購了。"
路上,孫總摸著下巴直冒冷汗。半年前他批那二十萬科研經費時,董事會有些人還想罷免自己說自己"拿錢打水漂"。現在倒好,光國內的訂單直接把公司忙瘋了。
試驗站的電話從此沒消停過。
慶功宴擺在曬穀場上,十裏八村的鄉親都來了,大家都是這場豐收的主人。
孫總喝得滿臉通紅,舉著酒杯摟住方稷肩膀:"老方啊,當初周部長跟我說這是塊寶,我還不信..."他打了個酒嗝,"現在想想,我這輩子做的最對的決定,就是信了你!"
鐵柱正給外國記者演示傳統打麥方法,一揚木鍁,金黃的麥粒在空中劃出完美弧線。閃光燈亮成一片,他黝黑的臉上寫滿自豪。
董為民蹲在角落,笑眯眯地抽著旱煙。馮知微跑來告訴他,農科院決定在試驗站設立博士後工作站了。老人家的煙袋鍋子"啪嗒"掉在地上,半晌才憋出一句:"好啊...這下,咱這"土把式"真成"洋學堂"了..."
夜風拂過麥田,帶著收獲的氣息。
方稷望著滿天繁星,想起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漏雨的試驗站、手繪的基因圖譜、用算盤計算的實驗數據...如今,這些飽含汗水的成果,終於飄洋過海,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農業的力量。
而在不遠處的倉庫裏,一袋袋精選麥種正整裝待發,麻袋上印著醒目的中英文字樣:"中國·淅川縣優質小麥"。這不僅僅是種子的遠行,更是一個農業大國重新崛起的宣言。
"都讓讓!讓讓!"鐵柱穿著嶄新的藍布工作服,指揮著搬運工把最後幾袋麥種搬上車。
麥袋上印著"中國·淅川縣優質小麥"的麻袋碼放整齊。
"方研究員!"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孫總帶著幾個西裝革履的外國人快步走來,"這位是法國農業部的杜邦先生,特意從巴黎飛來看咱們的麥田!"
杜邦先生摘下墨鏡,湛藍的眼睛裏寫滿驚訝:"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用這麽簡陋的設備,培育出這麽優質的小麥!"他彎腰抓起一把散落的麥粒,放在鼻尖輕嗅,"這個香氣...讓我想起普羅旺斯的陽光。"
馮知微匆匆跑來,白大褂口袋裏還插著試管:"杜邦先生,我們的實驗室雖然簡陋,但數據絕對精確!"她翻開記錄本,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檢測數據。
法國人湊近一看,突然瞪大眼睛:"等等...這個麵筋強度...你們是怎麽做到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商業機密。"孫總突然插話,臉上帶著狡黠的笑容,"不過如果杜邦先生有興趣合作..."
午後,試驗站召開了緊急會議。周部長親自坐鎮,農科院、糧油公司、縣政府的代表擠滿了簡陋的會議室。
"同誌們,"周部長敲了敲搪瓷缸,"現在形勢一片大好,但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他展開一份文件,"部裏決定,把淅川模式推廣到全國十個主產省,方稷你出一個初步的搭建方案!"
夜幕降臨,喧囂了一天的試驗站終於安靜下來。
方稷獨自走在田埂上,夜風送來陣陣麥香。遠處,新播種的試驗田裏,嫩綠的麥苗已經破土而出。更遠處,滿載麥種的卡車正駛向港口,將中國的農業成果帶向世界。
鐵柱不知何時跟了上來,手裏拎著兩瓶啤酒:"方老師,喝一個?"
兩人坐在田埂上,就著星光碰瓶。冰涼的酒液滑入喉嚨,帶著微微的苦澀和回甘,像極了這一路走來的滋味。
"鐵柱,"方稷突然問,"還記得咱們第一次見麵嗎?"
"咋不記得!"鐵柱咧嘴一笑,"您那會兒蹲在地裏數麥穗,我還當是來了個書呆子..."
笑聲在麥田上空回蕩,驚起了幾隻夜棲的麻雀。
而在他們身後,試驗站新安裝的路燈徹夜長明,像一座燈塔,照亮著中國農業前行的道路。
這不僅僅是一片麥田的故事,更是一個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縮影。如今,這些承載著希望的麥種,正在廣袤的國土上生根發芽,在世界的舞台上綻放光芒。
明天,太陽照常升起,麥苗依然生長。而這片土地上的農科人,又將開始新的征程。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