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一方水土一方色

字數:3090   加入書籤

A+A-


    馮知微站在試驗站的土樣架前,眉頭緊鎖。架子上擺著從淅川不同村落采集的十幾份土樣,在同樣的檢測試劑中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顏色反應。
    "方老師,咱們的比色卡也許會出現"水土不服"。"她推了推眼鏡,指著兩瓶並排的試劑王樓村的土樣呈現標準的棕黃色,而楊家村的樣本卻泛著異常的藍綠色。
    方稷立即召集全員開會。煤油燈下,馮知微在黑板上畫出淅川地形圖:"咱們縣有五種典型土壤:黑土、沙壤、黃膠泥、沼澤土、礫石土。現有比色卡隻適配黑土區。"她掰著手指列舉差異:"沙壤保肥差,黃膠泥板結,沼澤土過酸..."
    鐵柱撓著頭插話:"這不就跟做衣裳似的?得量體裁衣?"
    "正是!"馮知微眼睛一亮,"我建議先做五套地域版比色卡。"她展開方案:
    采樣攻堅:分五組采集典型土樣,每處取耕作層、心土層
    試劑改良:調整顯色劑濃度,增加鋁錳等特殊離子檢測
    驗證測試:在各類土壤區設立對照田
    馮知微的建議很快得到了方稷的重視。試驗站的煤油燈亮了一整夜,會議桌上的地圖鋪展開來,紅藍鉛筆圈出了淅川縣內五個典型區域:
    李家村黑土區試驗站所在地,腐殖質豐富)
    河套沙壤區臨近丹江口,砂質土壤)
    崗坡黃膠泥區黏重板結,ph值偏高)
    窪地沼澤土區排水不良,有機質過剩)
    丘陵礫石區土層淺薄,礦物質含量高)
    "記住!"馮知微給每個隊長分發記錄表,"每個采樣點要取020耕作層的土樣,避開田埂和糞堆。"
    馮知微把五套采樣工具分發完畢,五支小分隊將自行車後座綁了個木箱,裏麵整齊碼放著采樣袋、鐵鍬和標簽。如同離弦之箭,朝著不同方向疾馳而去。
    黑土分隊由方稷親自帶隊,直奔李家村腹地。黑油油的土壤在晨光中泛著光澤,方稷單膝跪地,軍用鐵鍬"嚓"地切入土層。他按馮知微教的三層取樣法:先刮去表層殘茬,再取20厘米耕作層,最後用竹筒取心土樣本。黑土特有的腐殖質氣息撲麵而來,方稷的筆記本上很快記滿"團粒結構明顯蚯蚓活動頻繁"等字樣。
    沙壤分隊的鐵柱已經赤腳踏進河套區的麥田。這裏的土壤在指間流動如砂糖,他特意換了細孔篩子,還是漏掉不少沙粒。"得用這個!"同行的老農遞來絹布做的篩網,終於保住珍貴的粉沙層樣本。鐵柱突然發現某處根係特別發達,立即插上標記旗——這裏要單獨取樣。
    黃膠泥分隊的董為民正對著崗坡上的硬土發愁。老把式掄起鎬頭,黃土塊卻隻留下道白印。"等著!"他跑回村裏借來潑水的老辦法,等水分浸潤後再下鍬。取出的土柱棱角分明,斷麵閃著膠質的光澤,老董趕緊用油紙包好——這種土見風就板結。
    沼澤土分隊的孫興華穿著膠靴陷在窪地裏。取樣器剛拔出來就咕嘟冒泡,他突然發現分層現象:表層灰黑、中層鐵鏽色、底層居然泛著詭異的靛藍。"快!拿密封罐!"意識到這是珍貴的潛育化樣本,可能藏著土壤轉化的秘密。
    礫石分隊的林向榮在丘陵區發明了新工具。他把竹筒一頭削尖,像地質鑽探般旋入石縫,終於取到夾雜著石英碎屑的珍貴土樣。突然,他在背陰處發現片異常茂盛的麥苗,立即拍照記錄,這裏的微生物群落可能很特殊。
    正午時分,五支隊伍陸續歸來。試驗站的標本架上,黑土的油亮、沙壤的鬆散、黃膠泥的板結、沼澤土的腥澀、礫石土的粗糲,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土壤圖譜。馮知微和蘇丹將樣本梳理好,爭取以後色卡問世以後,能讓大家對土地的掌握更加深刻。
    實驗室裏,馮知微熬紅了眼睛,正在調配第七版試劑,突然發現崗坡區的土樣在3號試劑中呈現出罕見的藍綠色,這與黑土區的深棕色截然不同。
    "是遊離氧化鋁!"她猛地合上《中國土壤誌》,"這種成分會固定磷元素,常規磷肥根本無效!"
    方稷立即召集緊急會議:"必須開發專用比色卡,崗坡區需要添加鋁離子檢測功能。"
    林向榮的桌前堆滿了拆解的象棋盒,木屑落了一地。他正用手術刀在紅木棋盒上雕刻觀察窗,額頭上的汗珠在燈下閃閃發亮。"三層設計,"他邊打磨邊解釋,"上層放試劑瓶,中層插比色卡,下層裝工具。"突然,他抓起燒紅的鐵釘,在盒蓋上燙出五個透氣孔,這是防止南方潮濕天氣讓試紙受潮。
    馮知微的實驗室飄著刺鼻的化學藥劑味。她麵前的二十個燒杯裏,不同濃度的試劑正進行著最後的穩定性測試。當崗坡村的土樣在改良試劑中終於呈現標準棕黃色時,她布滿血絲的眼睛裏閃過一絲笑意,隨即在記錄本上寫下:"鋁離子掩蔽劑配比:檸檬酸鈉3.2g..."
    實驗室裏,蘇丹正對最後一批土樣進行複核。
    鐵柱也沒閑著。他蹲在倉庫裏,正用砂紙打磨最後一批木製比色卡支架。
    秋收前,五套"淅川定製版"比色卡配發到各公社。木匣內分層擺放:通用卡、地域專用卡、圖畫說明書。鐵柱帶著青年突擊隊,用拖拉機巡回演示,老鄉們很快學會"看色施肥"。
    在年終的全縣農業會議上,五套裝在紅木匣子裏的比色卡被作為特別展品放在領獎台上。匣蓋內鑲嵌著對應土壤類型的實景照片,打開後分層擺放著專用試劑、比色卡和圖文並茂的《因地施肥指南》。縣委書記握著馮知微的手說:"你們這是把科學種田的金鑰匙,交到了每一個農民手裏啊!"
    縣農業局的通報這樣寫道:"科學種田要接地氣,就像馮知微的比色卡,創新且不被眼前的成功所局限,能夠多思考,有反思有驗證的多維度攻克土地!"而試驗站的牆上,中國土壤地圖已悄然掛起,等待著更多顏色的填充。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