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科學不需要粉飾

字數:4377   加入書籤

A+A-


    北京農業部的會議室裏,煙霧繚繞。十幾位領導圍坐在長桌前,桌上攤著幾十封來自各國農業部門的信函。
    "美國、加拿大、日本、蘇聯..."周部長一一點著信封,"連澳大利亞都來打聽我們的"丹江一號"。"他拿起一封燙金邊的信函,"英國皇家學會甚至提出用他們的優質牧草種質資源交換。"
    分管外事的李副部長推了推眼鏡:"根據情報,加拿大已經派了商業間諜在三亞活動。與其讓他們偷偷摸摸,不如..."
    "光明正大地請他們來看!"農科院院長突然拍板,"在西安辦個國際研討會,把主動權握在手裏。"
    邀請函發往各國後,國際農業界炸開了鍋。
    日本農林省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育種專家山本一郎盯著邀請函上的"染色體工程"四個字,額頭滲出冷汗:"中國人什麽時候突破了遠緣雜交障礙?"
    華盛頓,美國農業部,約翰遜博士將燙金邀請函重重拍在桌上:"中國人居然要開染色體工程會議?他們才研究幾年!"他盯著函件。"訂機票,我要親自看看這些數據是不是造假。訂最早航班!帶足美金!"
    助理為難的說:"可簽證..."
    "走外交通道!沒看見邀請函蓋著中國科學院的紅章嗎?"
    加拿大農業部的史密斯博士在辦公室大發雷霆:"他們竟敢用正式外交渠道發邀請?這是赤裸裸的炫耀!"但下一秒就撥通了秘書電話:"給我訂去西安的機票,要最快的航班。"
    最戲劇性的是蘇聯代表團的反應。當克格勃特工將邀請函放在列昂尼德院士桌上時,這位白發蒼蒼的老科學家竟激動得打翻了伏特加:"立刻聯係中國使館!我們要帶西伯利亞寒地小麥的樣本去交流!"
    幾天後會議正式開始。
    西安人民大廈禮堂內,第一屆國際植物染色體工程學會會議正在舉行。
    會場上方懸掛著中英文對照的橫幅,台下座無虛席。方稷作為中方首席專家坐在主席台上,身旁是周部長和幾位農科院領導。
    鐵柱穿著嶄新的中山裝,站在會場後排警戒,眼睛卻一直盯著那幾個加拿大代表,史密斯和他的團隊正低聲交談,時不時往主席台瞟一眼,眼神裏帶著審視和懷疑。
    會議開始,美國代表約翰遜第一個舉手發言:"中國在染色體工程領域起步較晚,請問貴方如何證明"藍粒標記係統"的真實性?是否有第三方驗證?"
    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方稷身上。
    方稷微微一笑,示意工作人員打開投影儀:"請各位看大屏幕。"
    屏幕上顯示出清晰的顯微照片,藍色胚乳小麥的染色體被特殊染色,一條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閃著熒光標記。
    會議上方稷的報告做的堪稱完美。
    午餐時,各國代表在宴會廳用餐。加拿大代表史密斯"恰好"坐在馮知微旁邊。
    "馮女士,"史密斯用流利的中文搭話,"聽說您負責分子標記工作?我們實驗室最新研發的基因測序儀,就特別需要您這樣的優秀人才,一定會給您最高待遇的。"
    "您知道的,"史密斯壓低聲音,"加拿大的科研環境...設備都是最新型號的iuina,經費上不封頂。"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眼馮知微洗得發白的襯衫袖口,"不像這裏..."
    鄰桌的代表突然咳嗽起來,似乎被這句話嗆到了。
    馮知微慢條斯理地摘下眼鏡擦拭:"史密斯先生去年發表過《中國農業技術抄襲論》吧?"她突然大聲的用英語反問,"怎麽現在要"抄襲"中國科學家了?"
    正要辯解,一個黑影籠罩過來,鐵柱不知何時站在了他們身後,手裏端著壘成小山的肉夾饃。
    "馮技術員!"他故意大聲嚷嚷,"您要的雜交小麥全麥粉饃饃!"油紙包"不小心"擦過史密斯西裝前襟,留下道油漬。
    "哎呀!"鐵柱"慌忙"用袖子去擦,"俺這粗手笨腳的..."他結實的胳膊一橫,硬生生把史密斯擠開兩個座位。
    全場嘩然。
    史密斯的臉徹底黑了,馮知微堅決的拒絕讓其他有挖人想法的國家都歇了小心思
    下午的實踐環節,代表們被帶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試驗田。日本代表田中指著幾株略顯萎蔫的小麥苗:"方教授,這就是貴方引以為豪的抗旱品種?看起來狀態不佳啊。"
    鐵柱一個箭步上前:"這是特意設置的對照組!"他拔起一株苗,露出下麵幹燥的沙土,"已經30天沒澆水了,換別的品種早枯死了!"
    方稷接過話頭:"請各位移步這邊。"他帶領眾人來到另一塊田,"這才是正常管理的試驗田。"
    眼前金黃的麥浪讓所有代表震驚,麥穗飽滿低垂,稈子粗壯挺拔。印度代表忍不住摘下一穗,搓出麥粒放入口中:"aazing!"
    會議最後一天,加拿大代表突然發難:"中國的小麥抗寒數據涉嫌造假!之前引進的冬星,在薩斯喀徹溫省試驗田表現遠不如宣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氣氛緊張時,一位白發老者走進會場,正是蘇聯著名遺傳學家列昂尼德教授。
    "同誌們,"老教授用俄語說道,"中國的小麥在零下25度依然存活。"他展示出照片,"反倒是某些國家提供的"抗寒種子"..."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加拿大代表,"連零下10度都扛不住。"
    會議廳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加拿大代表威廉姆斯猛地站起來,手中的文件"啪"地摔在桌上:"這不可能!我們有完整的實驗記錄證明!"
    "安靜!"大會主席重重敲響木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位緩步走向主席台的白發老者身上。列昂尼德教授穿著老式的灰色西裝,胸前別著蘇聯科學院的金質徽章。他的皮鞋踏在大理石地麵上發出沉穩的聲響,像是為這場科學論戰打下的節拍。
    "請允許我展示一些有趣的發現。"老教授的中文帶著濃重的俄語腔調。他的助手打開投影儀,屏幕上立刻出現兩張對比照片:左邊是中國"冬星"小麥在西伯利亞試驗田的景象,厚厚的雪層下,嫩綠的麥苗頑強探出頭;右邊則是加拿大所謂"超級抗寒"品種,在同樣的環境下已經凍成枯黃一片。
    會場頓時爆發出一陣低聲議論。日本代表田中健一突然舉手:"請問教授,測試溫度是?"
    "零下25攝氏度持續兩周。"列昂尼德點擊遙控器,畫麵切換到實驗室數據,"更驚人的在這裏,中國小麥細胞內的抗凍蛋白含量是加拿大品種的3倍。"他停頓一下,灰藍色的眼睛掃過加拿大代表團,"而這項指標,某些公司年報裏從沒提過。"
    美國代表約翰遜突然插話:"教授如何證明這些數據的獨立性?"
    "問得好。"列昂尼德從公文包取出一遝文件,"這是經瑞士sgs認證的檢測報告,還有..."他看向加拿大,"現場采集的冰封麥苗樣本,歡迎各位複檢。當著這麽多國家的農業專家,我也很希望的到加拿大農業局給我們一個正式的回複。"
    加拿大代表在那裏油滑的打官腔。
    老教授突然切換回俄語,語氣鏗鏘:"科學不需要政治粉飾,真理就像凍土下的種子,再厚的冰雪也壓不垮它!"
    同聲傳譯的最後一個字剛落,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加拿大代表團所在的位置,此刻隻剩下幾杯喝了一半的咖啡,和那份被咖啡漬染透的"質疑報告"。
    閉幕式上,鐵柱站在門口,看著那些曾經趾高氣揚的外國代表,如今一個個排隊等著與方稷交流。加拿大代表史密斯擠在最前麵,手裏捧著厚厚的合作意向書...
    當晚的慶功宴上,鄭國棟舉杯笑道:"今天可算給咱們的種子討回公道了!"
    方稷望向窗外的星空,輕聲道:"這才剛剛開始..."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