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輿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十五分鍾的休庭鈴聲響起,聽證廳內頓時人聲嘈雜。方稷拄著拐杖緩緩起身,發現自己的襯衫後背已被汗水浸透。李春旭扶住他的手臂,低聲道:\"方老師,咱們去走廊透口氣。\"
走廊盡頭,鐵柱和馮知微正焦急地等待著。看到兩人出來,鐵柱一個箭步衝上前:\"怎麽樣?那些小日本......\"
\"注意場合。\"方稷輕聲製止,但嘴角卻浮現一絲笑意,\"李教授剛才的表現很好。\"
馮知微遞上保溫杯:\"老師,喝點茶。李教授,您要的日方專利全文分析我已經整理好了。\"她打開翻譯好的文件,\"他們的去年專利裏根本沒有這個送苗機構的設計,這是明顯的後期篡改!\"
佐藤健一郎帶著翻譯從洗手間方向走來,身後還跟著幾名西裝革履的日方隨行人員。
國際記者們敏銳地察覺到火藥味,紛紛舉起相機悄悄靠近,長槍短炮的鏡頭對準了這意外的\"庭外交鋒\"。
走廊的水晶吊燈下,雙方在紅地毯上狹路相逢。
佐藤的目光在方稷的拐杖上刻意停留,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弧度。
他故意提高音量,用生硬的中文說道:\"方教授,久仰。您的腿......是在田間落下的病根吧?\"他停頓片刻,環顧四周的記者,\"看來貴國對於科學家的保護還是不夠啊。\"說完挑眉露出挑釁的壞笑。
閃光燈瞬間亮成一片。鐵柱的拳頭猛地攥緊,指節發出\"哢吧\"的聲響,古銅色的脖頸上青筋暴起,李春旭眼疾手快地拽住他的胳膊。
方稷卻隻是輕輕調整了下拐杖的位置。
陽光透過拱形玻璃窗,在他霜白的鬢角鍍上一層金邊。\"佐藤先生,\"他的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我們中國科學家下田,是為了鄉親們少受些苦。\"他微微前傾身子,鏡片後的目光如炬,\"因為他們都是我們的手足同胞。\"
記者群裏響起一陣低語,快門聲更加密集。
\"倒是很好奇,\"方稷繼續道,\"貴國的農學家從不下田,保護在辦公室裏,難道是因為...\"他故意放慢語速,\"沒把貴國農業工作者當同胞,而是當奴隸使喚嗎?\"
佐藤的臉色瞬間鐵青,精心打理的八字胡微微顫抖。他的翻譯慌忙上前,卻被方稷抬手製止:\"不必翻譯,佐藤先生的中文比表現出來的要好得多。\"這句話引得圍觀的歐洲記者發出輕笑。
就在這時,法庭書記員急促的鈴聲響起。
佐藤如蒙大赦,轉身時西裝後擺都帶著狼狽的弧度。
方稷則不緊不慢地整理了下中山裝的領口,在各國記者敬佩的目光中,拄著拐杖穩步走向聽證廳。
鐵柱在後麵小聲嘀咕:\"老師,您剛才太帥了!\"李春旭則悄悄豎起大拇指,鏡片後的眼睛閃著驕傲的光。
這個意外的插曲,後來被路透社記者寫進了專題報道,標題是《日本學者的傲慢》。
重新開庭後,評審團主席宣布了一個意外決定:\"鑒於技術爭議較大,本庭決定傳喚了第三方鑒定專家。所以需要延後繼續。\"
經過三個月的拉鋸戰,終於迎來了一位專業的德國機械專家。
一位白發蒼蒼的德國機械專家走上證人席。
他戴上老花鏡,仔細比對雙方材料後,對雙方的設計進行專業詢問鑒定,問到有些問題,由於沒有設計過程,日本的設計師也說不出來,被問住,而中方的回答則流暢的多,且有迭代的設計數據。
會場一片嘩然。佐藤猛地站起來想要辯解,卻被評審官嚴厲製止。
專家給出了自己的專業鑒定結果。
國際專利局最終裁定:\"惠民一號\"為原創設計,日本方麵提出的異議不成立。裁決書特別指出,中國團隊提供的證據鏈\"完整、可信、具有決定性\"。
評審團主席敲響法槌:\"經查,日方提供的所謂"原始設計圖"存在明顯的時間矛盾和技術瑕疵,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中國"惠民一號"播種機的專利予以核準!\"
走出聽證大廳時,鐵柱第一個衝出來,對著日內瓦湛藍的天空大吼一聲:\"我們終於贏了!\"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馮知微緊緊抱住厚厚的資料袋,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她心中是怕的,怕惠民一號被日本偷走。李春旭拍拍她的肩膀,自己卻也紅了眼眶。
慶功宴上,周部長打來電話祝賀:\"這一仗打得漂亮!不僅扞衛了我們的專利,更打出了中國科研的骨氣!\"
國際專利局這邊剛剛宣布中方獲勝,農科院就收到了國際訂單,這筆收入簡直是意外之喜!
方稷聽到打心裏眼高興!這些訂單都夠東北老廠子開足馬力幹三年了,這間接解決了多少家庭的就業!
這場風波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反而讓團隊的凝聚力更強了,正好李春旭教授在,大家都鉚足了勁想要再設計出一些更加便農利農的農具。
國際專利局的裁決書剛剛公布,日本幾家民間媒體便開始大肆炒作。
《農業技術周刊》頭版刊登聳人聽聞的標題:《中國\"惠民一號\"涉嫌剽竊日本技術,專利局裁決遭質疑》。文章引述\"匿名專家\"的話,聲稱中國團隊\"利用政治影響力幹預專利審查\"。
更離譜的是,《東京農經新聞》甚至刊登了一張對比圖,將\"惠民一號\"與日本早已淘汰的舊型號強行並列,配文寫道:\"驚人的相似度!中國農機崛起背後的"秘密"\"。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立即向日本外務省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製止這種惡意誹謗行為。
然而,日本外務省的回應卻令人憤慨:\"這些是民間媒體的自發行為,日本政府尊重言論自由,無權幹涉媒體報導。\"
消息傳回國內,輿論一片嘩然。
農科院裏其他部門的專家都在關注這次專利之戰,看到小日子後續這種操作,氣得在食堂摔了筷子:\"這幫人輸不起是吧?專利局都判我們贏了,他們還敢胡說八道!\"
馮知微憂心忡忡地問:\"老師,這些報道會影響國際訂單嗎?\"
方稷放下茶杯,鏡片後的目光依然沉穩:\"假的真不了。但我們必須反擊,不能讓謊言混淆視聽。輿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