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民族大義上咱不差事!
字數:3280 加入書籤
晨光微熹,三亞育種基地鐵柱捏著一疊匯款單,手指微微發顫。他盯著上麵的數字,反複確認了幾遍,才抬頭看向方稷,聲音有些發緊:
\"方、方老師,\"鐵柱咽了咽口水,\"您真要取這麽多錢?這可是您這些年的全部積蓄啊!\"
方稷坐在桌前,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頭也不抬:\"嗯,按這個清單,給每個地方寄兩台"惠民一號"。\"他頓了頓,繼續寫著,\"河北的青山公社、河南淅川縣、甘肅定西、遼寧本溪......\"
鐵柱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麽,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知道方稷向來節儉,這些年攢下的錢,除了基本生活開銷,幾乎全投在了科研上。
可現在,他竟要把這些錢全部用來買農機,送給那些曾經一起奮鬥過的鄉親們。
\"老師......\"鐵柱喉嚨發緊,\"您要不......再考慮考慮?\"
方稷這才抬起頭,推了推眼鏡,目光平靜而堅定:\"鐵柱,你知道咱們設計"惠民一號"是為了什麽。\"
鐵柱沉默了。他當然知道是為了讓農民少彎腰,少受苦。
\"這些地方,咱們都去過。\"方稷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政府雖然有財政撥款,但這些地方都是最難的地方,不然咱們也不會專門去做農業幫扶。\"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窗外那片試驗田上:\"現在機器出來了,他們卻未必買得起。\"
鐵柱眼眶發熱,攥緊了手裏的匯款單:\"我明白了。\"
方稷點點頭,把填好的單子遞給他:\"你負責聯係物流,記得跟每個接收點都說清楚,機器完全免費,但要他們定期反饋使用情況,要求安排使用順序,必須要困難戶優先使用,農技員的培訓一定要做好。\"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讓這些地方的農技員幫忙收集設計反饋,或者他們想解決的問題,都詳細記下來。咱們得知道機器在真實環境裏的表現,才能繼續改進。\"
鐵柱挺直腰板,鄭重地接過單子:\"您放心,我一定辦妥!\"
消息很快傳開,馮知微第一個衝進辦公室,手裏還攥著實驗記錄本:\"老師!您怎麽能......\"她的聲音有些發抖,\"這些錢是您留著治腿的啊!\"
她翻開病曆本,指著上麵的醫囑:\"醫生說過,後麵可能會涉及到您的膝關節需要置換手術!再拖下去,會......\"
方稷擺擺手,打斷了她:\"知微,我的腿說實話,我感覺來了三亞好多了,醫生不是說了,隻要恢複的好,不用換關節嗎,為了省這筆錢,我也一定好好配合恢複。\"
他指著牆上那張中國地圖,上麵密密麻麻標記著他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這些老鄉,現在更需要咱們的惠民一號,不如這樣好不好,你們不是讓我每天多坐著麽,我從明天開始每天都盡量坐著不起來,要是走遠路,一定和你們商量,你們同意我再動。\"
馮知微咬著嘴唇,眼眶泛紅地還想再說什麽。
鄭懷山已經推門進來,花白的胡子氣得直翹:\"你個倔驢!非得自己掏錢?\"老人從懷裏掏出一個鼓鼓的信封,\"啪\"地拍在桌上,\"諾,這是我的津貼,我也沒什麽用錢的地方,拿去也買機器吧。\"
方稷趕緊起身,給鄭懷山泡了杯茶,茶香在辦公室裏氤氳開來:\"鄭老,您這真是大手筆。\"他轉頭對鐵柱說,\"快去買條新鮮的魚,中午給鄭教授燉紅燒魚,記得多放點您爹特製的醬料。\"
鄭懷山被方稷這麽一拍馬屁,原本準備好的訓斥話頓時卡在喉嚨裏,半晌才重重地歎了口氣:\"你啊......\"他端起茶杯,熱氣模糊了鏡片。
一周後,第一封感謝信從甘肅定西寄來。信紙是當地供銷社最便宜的那種黃草紙,字跡卻工整有力,是農技站的小王代筆的。信紙末尾按著幾十個紅手印,像一片紅色的楓葉:
\"方教授,感謝您送來的機器。今天在農技員的指導下,全村人都來看新機器。老王頭試用後直抹眼淚,說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您還記得我們這些黃土坡上的老農民。有了這樣的好事,您還第一時間想著我們......\"
信紙第三頁突然換了筆跡,字跡歪歪扭扭卻格外用力:\"方教授,您帶我們種的檸條長得可好了!現在沙丘都固定住了,去年村裏第一次豐收了小米!您一定要回來看看啊!——手印)\"
緊接著是河南淅川的信件,機器送到的那天,頭發花白的老支書站在田埂上,送來的人說是方稷自掏腰包買給縣裏的時候,老支書默默沒有說話,在農技員的指導下使用了惠民一號,不得不說,從來沒感覺這麽省力過,衝天空扯著嗓子喊:\"老方!這機器比驢好使!明年咱村要買十台!\"
信封上沾著些許泥土,裏麵的信紙是孩子作業本撕下來的,字跡蒼勁有力:
\"老方:機器收到了。那天全村人都擠在打穀場上看,跟過年似的。狗蛋他娘說,這鐵家夥比咱村的驢還聽話!我試了試,好家夥,一天能種五畝地,腰都不帶酸的!現在村裏通了公路,建了學校,啥都變得越來越好了,就缺你回來看看。\"
最讓人動容的是河北青山公社的包裹。打開層層包裹的《河北日報》,裏麵是兩雙千層底布鞋。鞋底納得密密實實,針腳整齊得像田壟一樣,每隻鞋底都用紅線繡著\"平安\"二字。隨附的字條上,狗剩歪歪扭扭地寫著:
\"方大哥:見字如麵。聽說您腿不好,全村婦女連夜趕製的,希望這鞋能帶著全村人的心意,陪您走出病痛。\"
方稷摩挲著布鞋厚實的鞋底,久久沒有說話。
這天清晨,方稷正在整理各地反饋的使用報告。忽然,鐵柱風風火火地衝進來,連門都忘了敲:\"老師!出大事了!\"
原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工人們聽說方稷自掏腰包送機器的事,自發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
老鉗工王師傅帶著徒弟們連續熬了三個通宵,不僅把生產成本又降低了5,還改進了防鏽工藝。
最讓人動容的是,廠長在電話裏哽咽著說:\"方教授,這錢我們不能多要。就收個材料費,工錢算我們支援農村建設的!民族大義上,咱們從來都不差事!\"